我馬維駒,六轡如濡。載馳載驅,周爰咨諏。「2」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載馳載驅,周爰咨謀。「3」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4」
我馬維駰,六轡既均。載馳載驅,周爰咨詢。「5」
《诗经》研究的汉学派、宋学派,均认为该诗为“遣使臣之诗”。《毛诗序》:“《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郑笺》:“言臣出使能扬君之美,延其誉於四方,则为不辱命也。”朱熹《诗集传》:“此遣使臣之诗也。君之使臣,固欲其宣上德而达下情;而臣之受命,亦唯恐其无以副君之意也。故先王之遣使臣也,美其行道之勤,而述其心之所怀曰:彼煌煌之华,则于彼原隰矣。此駪駪然之征夫,则其所怀思,常若有所不及矣。盖亦因以为戒,然其词之婉而不迫如此。《诗》之忠厚,亦可见矣。”又曰:“疑亦本为遣使臣而作,其后乃移以它用也。”
现代派对此诗的观点也与上述两派基本相同。
第一章大意是说,广袤的原野上,到处开满了色彩斑斓的花朵,花儿的色彩依其本性呈现,不会因为地势的高低、干湿而改变;碌碌奔忙的天子使臣们,穿行在王土的东南西北,宣上德达下情,还常常思考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这里,“华(读音huā)”就是“花”,“皇皇”即“煌煌”,五彩斑斓的意思。原、隰分别是原野中高平的地方和低湿的地方。“征夫”指的是承载着“宣上德达下情”重任的众多使臣们。“駪駪(此字无对应的简体字,读音shēn)”形容众人匆忙疾走的样子,大致与“行色匆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等类同。
第二、三、四、五章,采用重复的手法,反复强调“征夫”们驾着马车,在天下王土各地巡游,找寻忠信的贤人,以便向他们征询治理天下的良方对策。因叶韵的需要,分别使用了“駒、騏、駱、駰”,“如濡、如絲、沃若、既均”,以及“諏、謀、度、詢”相替換。
古代一车四马(称为“驷马”),每匹马有两条缰绳(二辔),其中处于中间位置的两匹马称为“骖”,它们靠中间内侧的两条缰绳(称为“内辔”)系在车身前的横木(称为“车轼”)上,另外六条缰绳则控制在御者的手中,故称六辔。
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幅天下太平的景象:作为上层统治者的君,非常乐意主动听取下层人民的心声;处于下层的忠信贤人也非常乐意为君王献计献策;作为二者联系人的“征夫”,则恪尽职守、忠君忠事,非常出色地担当着“宣上德达下情”的使臣。每读之,均会使人产生一种穿越数千年历史风云,到那个盛世去看一看的冲动!
来,那就让我们闭上眼穿越一把吧:
五彩斑斕各色花,遍佈河灘與崗嶺,
不因高低更颜色,隨處而安都鮮艷;
行色匆匆眾使臣,盡責值守忠明命,
一心記掛宣君德,不敢戀家顧私情。
少壯駿馬駕我車,駟馬齊齊好精神,
韁繩柔軟又光澤,兩根繫在車前橫;
車兒緩緩行城內,馬蹄噠噠訪鄉村,
訪著賢人別錯過,詢求善道光君命。
駕車之馬青黑色,駟馬昂首好整齊,
韁繩光澤柔如絲,六根攥在手心裡;
馬蹄啵啵緩步走,車輪碌碌慢前行,
承君之命訪賢人,事之難易好咨詢。
白身黑鬣好駿馬,駟馬並立真齊整,
韁繩綿綿有光澤,牽在手中抖精神;
馬蹄踏踏齊步走,車輪呀呀往前行,
走遍天下訪賢達,禮義所宜忙詢問。
馬身淺黑雜白毛,駟馬齊頭樂陶陶,
根根韁繩都整勻,拿在手中我放心;
驅車周遊遍王土,親戚之謀求究竟,
咨諏謀度詢五善,言慎其事六德成。
「1」華:即花。原、隰(xí):原野上高平之處為原,低濕之處為隰。駪(shēn)駪:眾多疾行貌。
「2」駒:少壯的駿馬。周:忠信為周。咨诹:訪問於善為咨,咨事為諏。
「3」騏(qí):青黑色的馬。謀:咨事之難易為謀。
「4」駱(luò):白身黑鬣的馬。度:咨禮義所宜為度。
「5」駰(yīn):淺黑雜白的馬。詢:親戚之謀為詢。
2020年1月25日星期六
赞(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