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娘娘”有六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最小的是儿子,小名叫“七妮”,“王母娘娘”的外号因此而得——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呢。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王母娘娘”(那时还没这个外号,真姓是孟,)嫁给了我村一个煤炭工人,煤炭工人常年在外地挖煤,留下媳妇在家里种地,嫁给吃公家饭的煤矿工人可是不得了的好姻缘。刚开始孟女士每日跟着生产队社员出工,因她男人户口不在家,她就是户主了,村里的大喇叭经常喊叫社员名字(都是男户主)分工啦,分粮食等等,这样村里大小孩都知道她的名字且背地里都喊叫她的名字了(在这里我们礼貌的叫她孟女士吧)。
煤矿工人一年来家一两次,孟女士一两年生一个孩子,不到十年竟然生了五六个——可惜全是丫头片子,再后来听说也曾多次见到煤矿工人每次回家就会和孟女士大干一场再回去,邻人们都猜测他们吵架打架的主要原因一定是孟女士没生出儿子。平常的日子孟女士就领着她的一群大小丫头子们下地干活(那时孩子随母农业户口),也经常听到她们家里传来孟女士的呵斥声,孩子们的吵闹声,——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家都能开两场而且还能有人伺候茶水了。那时计划生育还不太严,加上村里干部的封建传统意识睁只眼闭只眼的,孟女士和煤矿工人终于生出儿子来了——前面已有六个丫头了,除了大丫头二丫头叫大文二文外,其余的丫头懒得也不屑于给起名了,三妮,四妮,五妮,六妮,所以乡亲们自然的称小七“七妮”——老百姓眼里越是珍爱的孩子起的名字越俗气越好养活,自此村里几个“老学究”和一些好闲之人琢磨着给孟女士起了个“王女娘娘”的称号——人家生了七个闺女呢!有了接班人后加上年龄渐渐大了,煤矿工人和孟女士吵架的次数少了很多,再回家时经常听到他家院子里传来笑声。
七仙女中老大到了结婚年龄就出嫁了,嫁的也不远,农忙时常常回来给娘家帮忙,是“王母娘娘”贴心的大棉袄;老二接她爹的班到煤矿上班,嫁在了煤矿;老三和本村一青年自由恋爱结婚,自家活儿不干也要先把娘家那点活儿干完,当然“王母娘娘”更得经常帮着三丫头干活,还得帮着伺候外孙,——姥姥家就是外孙的免费食堂;四丫头五丫头六丫头也都嫁到了本村周边的村庄,平时也经常回娘家;“七丫头”从小被严重关注,不负众望考上学在外地工作成家。
煤矿工人到年龄退休后就回了家里,此时“仙女们”已全部嫁出,儿子也结完婚了,家里就老两口,昔日家里的吵吵嚷嚷不复存在,“王母娘娘”好像不习惯这种寂静,所以极少的待在家里,冬夏四季风雨无阻坐在自家大门口(她家靠着村里南北的大路,家门向西开对着大路),所以她的家门口也成了热闹场,看孩子的,赶集回来的,下地干活回来的,都聚集在“王母娘娘”家门口歇歇脚,农闲时附近的婶子大娘也拿着针线布棉花等坐在她家门口做活儿,东家嫁女西家添孙,南村的谁谁中彩票,北庄的某某偷狗被逮了,大家无所不谈,大道小道消息都会在这儿被谈论。
最让村里人羡慕“王母娘娘”的是过节了,七个女儿(包括假七妮)接连不断的给爹娘送来了鸡鱼肉蛋果蔬酒等,特别是春节更为丰盛,“王母娘娘”的脸上整日挂着笑,整个正月里都吃不完闺女们孝敬的节礼,不出正月个别闺女又给娘送来了新鲜的草莓了。邻居们羡慕的感叹“还是闺女多好啊”!平常这个闺女给娘买条裤子,那个闺女给娘买个花袄的,“王母娘娘”有穿不完的时尚新衣裳!(当然闺女们也给老爹煤矿工人买酒买衣的)
祝愿“王母娘娘”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