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五七言绝句的第二句以下总以分号(;)最为适宜,以之标出诗思结构的轻微停顿,例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恰合此意。然,柳宗元此作,以句号(。)分两句,可以说有一气呵成之效。需提及,这是后人为方便阅读而进行的新文法运用,唐代作诗尚无此标点之明注。
拿视角来讲,「江雪」此诗对风景的刻画是渐近描写的,而且几乎可以说是“贴合”写成的。通行的「唐三百」,竟收录柳宗元诗四首。东坡居士有言:「信有格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换句话说,「江雪」的造景艺术价值是极高的。
再则,柳宗元写作的诸如「江雪」一类“渔翁诗”,是别致的。该诗首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开铺写空无之境,强调“境”的构建。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从“无”到“有”世界的过渡。“千山鸟飞”和“万径人踪”实乃有境,观感可察的景象,而柳宗元分别取“绝”和“灭”,刹那间形成行文回转,寂寥空无之境递现。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山水画里对旅人行路的处理颇多展示。又譬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亦有此意。
取景方面,以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和「江雪」类比,是做完全相反格局的。枯藤,老树,小桥,人家,古道,瘦马,夕阳,天涯。这是典型的“由小到大”的写景。柳宗元在「江雪」里取景则是千山,万径,孤舟,渔翁,落雪的江水。这同样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或可解释为中国古典诗词“境”的特点。要之,古诗词还是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为主,中国诗词的“炼字”艺术是堪舆化境存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