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没有任何文献可断定孔子有“大同”理想——孔子的社会思想(八)

时间:2019/5/30 作者: 黄忠晶 热度: 225828
  《礼记·礼运》中有一段孔子论大同和小康的话,不少学者据此认为“大同”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如上世纪30年代,吕思勉先生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然则何者为孔子之所谓郅治乎?读《礼运》一篇,则知孔子之所慨想者,在于大同。而其行之之序,则欲先恢复小康。”(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p。57)同时期还有学者认为:“孔子晚年之政治理想,有‘大同’、‘小康’二种。大同为孔子理想政治之极则,若大同之治,不可一朝企及,则必先自小康始。礼让为国,小康之极盛,由此可臻于大同之域。故大同与小康,即在‘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之分别。”( 杨幼炯:中国政治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p。75)

  近年来学者中持此种观点的也不少。如有人评论说,孔子“最高境界是全社会抛除私有观念,共建‘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易永卿:孔子经济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其现代转换,益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第75~78页)还有学者说:“孔子崇尚‘大同’社会那种天下为公、有而不与的精神,……孔子的社会理想是由远期的‘大同’社会和近期的‘小康’世界这两个目标层次构成的。在《礼记·礼运》篇中,关于‘大同’、‘小康’的完备描述,都发端于孔子的社会理想之中。”(王佃利、刘宗贤: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东岳论丛1994年第6期,第74-80页)类似的观点认为:“孔子的最高社会理想是由‘小康’进入‘大同’。……他认为必须通过整顿和恢复周礼秩序,首先建立一个统一的‘礼’的等级压迫王国,才能最后进入到无等级压迫的“大同”社会。”( 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p.71-72)

  仔细研读了有关材料,我认为《礼记·礼运》中的“大同”不是孔子的社会理想。其理由如下:

  首先,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大同”之说见于《礼记》的礼运篇,而《礼记》是汉代编辑而成的书,虽然其中有不少“孔子曰”的地方,不能断定就是孔子当时说的,不排除后人杜撰的可能。

  有学者根据湖北荆门店战国楚墓出土竹简中有后来收入《礼记》的《表记》、《坊记》》、《缁衣》三篇的内容,断定“《礼记·礼运》篇的作者为孔子的学生子游或子游门人。其中所记述的孔子有关‘大同’、‘小康’的言论,为孔子亲述。”( 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p.72)但这种所谓的“间接证实”,其实并没有证实什么,因为竹简中并没有礼运篇,也没有《礼记》其它绝大部分内容。(小戴《礼记》共49篇。)

  《礼运》还见于《孔子家语》一书。有论者根据庞朴先生的一段话,得出“《孔子家语》是‘孟子以前遗物’”的结论,并由此顺理成章地得出“《礼运》应该成在孔子弟子之手,《礼运》应该出于言偃自记”的结论。( 杨朝明:《礼运》成篇与学派属性等问题,黄怀信、李景明主编:儒家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p.242,p.245)但细读该论者所引庞朴的话,只是说对照《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民之父母》篇,重读《孔子家书》的《礼论》篇和《礼记》的《孔子闲居》篇,应该承认它们是“孟子以前遗物,绝非后人伪造所成”。(同上,p.242)这里说的只是两书中各自一篇文章,不知怎么到了该论者那里就成了对整本书成书时间的判断。而且这一判断与该论者后面的说法是相互冲突的,在那里他说,《孔子家语》是由汉代的孔安国写定的。(同上,p.244)

  总而言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新出土的地下文献,可以确定《礼运》的写作年代以及其中“孔子曰”的话确实是孔子本人的言论。

  写于2006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