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话说孙权(三 决断篇 1 总得自己作出决断)

时间:2019/5/17 作者: 黄忠晶 热度: 203357
  按小说《三国演义》给人的印象,孙权的特点就是会用人,此外再无其它能耐。用周瑜,则一切都听周瑜的;用吕蒙,则一切都要靠吕蒙;用陆逊,则一切全凭陆逊作主。……他自己似乎是个并无什么主见的人,军国大事全由别人决断。

  果能如此,他这个当领袖的,可就轻松得很了。

  果能如此,他这个当领袖的,也就跟一个傀儡没有什么区别了。

  实际上孙权完全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敢于决断、明于决断的雄略之主。其实用人本身就是一种决断:用这人不用那人,用这人做这事不做那事等等,都得孙权自己来考虑并作出决定。他在这一方面的决断能力是异乎常人的。

  不仅仅在用人方面,凡属重大的国家事务都由他自己作出决断。如孙权重用周瑜,但在软禁刘备和借荆州这样重大问题上,他就没有听周瑜的,而是作了相反的决定。

  广而言之,一个人是否可以完全依赖别人或其它外在力量代替他作出决断?我以为归根到底,这是不可能的。

  常有这种情况:我们有个什么事要同某人商量或请他帮忙拿主意。这看起来是让别人替我们作决定,实际上仍是我们自己在作决断。

  曹操要孙权送儿子作人质,张昭等大臣议论而不能决。于是孙权召周瑜在母亲面前单独商量。这看起来好象是孙权要周瑜为他作决断,实际上孙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意向:不送人质;召周瑜来是要取得他的支持。无论孙权是否明确意识到,潜在地,他断定周瑜是会支持他的。他召了周瑜而没有召张昭,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和决断。归根到底,这拒送人质的决定仍是他自己作出的。

  我们如果以为,请人拿主意,就可以推卸掉自己作出决断的责任,那就完全搞错了。

  有时我们不是找人拿主意,而是求神问佛,或者把一枚钱币往上抛,看它落下后哪一面朝上,靠“天意”来代替我们作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过是把自己的决断委之于一种偶然性罢了。我们虽然是被动的,仍是自己作出决断;因为去求“天意”决断,这仍然是你自己决定的行为,并由此造成一种后果。

  所以我说,任何人或其它外在力量都不可能代替我们自己作出决断。人之为人,就得自己作出决断。被动的决断也罢,委之他人和天意的决断也罢,付之偶然的决断也罢,归根到底仍是自己在作决断。

  既然如此,与其被动,不如主动;与其让偶然性支配自己,不如去超越这个偶然性;与其逃避自己作决断的责任,不如去正视和迎接自己要承担的责任。

  特别是在人生大事上,在人生大关节处,我们更要明确:“总得自己作出决断”是人生不可逃避的境况。

  这样我们在回首往事时,或许可以不无自豪地说:“我自觉地决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尽到了做人的责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