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台湾其他地方的年轻人到台北打拼,是一种“北漂”(漂在台北);
很多年后,很多台湾年轻人到北京工作和追梦,也是一种“北漂”(漂在北京);
这当中,当然也包括电影人。
北漂台湾电影人拍了一个《北漂爱情故事》,像是写给北京的一封情书。
随着两岸电影交流的深入,台湾影人和大陆电影界的合作,已经形成了多种方式,不过,我们最想知道的,是那种完全离开台湾并北上,工作生活在北京“北漂”的台湾电影人,他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内心的思考与愿景。正好,最近在爱奇艺热播的《北漂爱情故事》,导演就是来自台北,并从“沪漂”到“北漂”的电影人陈昊义,他也正好拍了一个关于“北漂”地标天通苑的故事。
陈昊义在台湾的时候,是一位独立电影人,发起过为小众电影发声的“游击电影”运动,还嵌入了一篇当年他关于“游击电影”的宣言。今天看来,也是了解当时台湾电影环境的一段历史“时空切片”了。
2003年冬天又一个失眠到天亮的星期天早晨,N跟A这两个生活都出现问题的人,開始计划筹拍长片”SundayMorning ”,希望最后一次尝试,用他们唯一擅长的武器,对这个世界做最后一次的发声与反击。
“SundayMorning” 从一开始,我们就意识到她并不能作为一部独立制片了事,她是一个新的型态的东西,她的体质并不能适应目前的院线生态,同时我们也不喜欢台湾现有的影片发行的操作模式。“SundayMorning” 是更街头的、更青少年的,她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平台,而创建一个平台本身需要一个运动,一个从世界边陲发声的影像运动,我们想告知他人我们的处境——亚裔的、在一波波新经济的冲击下被改造的的亚洲景观,以及在欧美的强势青少年文化的入侵下所产生的身份认同焦虑。如果到头来你必须依靠西方主流影展颁你一个奖来肯定你影片的价值,然后再回来光宗耀祖,那么美学价值观的定义将永远在那边,那么一个地方性的灵魂将轻易被宰制、断定。但他们不见得理解我们,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运动,自觉性的运动,用一个世界性的影像语言展示亚洲思考的层次与灵魂的多样性。
因此我们成立了”游击电影” 。
活在台北,有时对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是种考验:渐渐的耗損磨平、最后被社会同化、成为一个为现实妥协、处世圆滑的“成年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常态。“与其关在阴冷的房间里发霉而死,不如走出来战死在阳光下!”
虽然在上海的生活很舒服,老板跟工作也很好,但总有一种孤狼被圈养着的感觉,毕竟做的事不是原来自己内心的渴望与理想,有钱没钱的日子不是重点,一个人选择怎样活着并走在该走的道上更为重要;也是因为短暂的离开了电影产生了距离,而更能确定自己不可失去的志向是什么,所以在新媒体部门建立完成并且可以自行运作之后,我就离开了上海开始北漂,算是转回了原先的轨道。
其实我只有一次北漂的经验。“台北漂”是我父亲那一代人的经验,我是个落地的台北产物。我的祖先远从古中原洛阳一带迁移到福建、漂流到台湾,到了我父亲又从老家北上到台北打拼,似是承袭了上一代的命运,也或许是血液中流淌着流浪基因,到了我又一路向北去了上海漂到北京,整整画了一个大圈,可能这个路径最终形成了一个圆满。
我到北京之后竟找到了以前在台北不曾有过的归属感、一种落地的感觉。直到确认了这种感觉,我才开始认同自己在台湾的家乡与身份,与台湾重新产生归根的连结。北漂的经验让我彷佛穿越时空般地经历一次父辈的生命历程,由此在置换了时空条件后理解了父亲,在心中与之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
《北漂爱》的主题和情节比较类似于我父亲的经验,离开老家的年轻人跑到一级城市奋斗打拼,为自己创造实现理想与财富的机会,他们赤手空拳的想靠自己的力量在这里拼得一席之地,然后留下来成为新移民,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他们认为的)生活条件。这一部分算是很现实的、很容易理解的形而下的目的,也是剧中人物们显而易见的行为目标。
而我北漂的驱动力则更为形而上。不能说完全没有想要在北京战斗的想法,毕竟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而来到北京也是一种北漂式的奋斗,但如上述,从小我就对自我的身份认知与生长的土地没有归属感,我离开的驱动力来自于 “我要寻找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以及我要去哪里?” 这种焦虑感注定了逼迫自己早早离开生长的舒适圈去流浪、去漂泊,即使目的地不明确,但离开总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因此,在拍摄《北漂爱》的时候,我在故事与人物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经验,抛出了、附加了这种形而上的,关于身份认知、何去何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找到自我的价值,抛开人云亦云的目标,为自己奋斗、为自己活,哪怕不被主流价值观认同。因此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没有得到所谓完美的逆袭结局(现实生活中完美的逆袭并不存在),而是一个开放式的人生阶段、一段展新的旅程,无论你是否觉得舒适,人生都会继续下去。这种贴近现实的苦涩比精致的人造鸡汤难以下咽,却绝对是一帖用心的良药。
而作为现实题材的《北漂爱》,生活上的各种琐事、工作与感情的困境、经济上的捉襟见轴,人与人之间的苦涩与欢笑、梦想的希望与无奈,恰恰是这些现实的细节与逻辑,支撑起整个剧的内容与张力。《爱情公寓》是在看别人的童话,而《北漂爱》则是在看自己的人生,我认为《北漂爱》并无过于现实,还算挺温和的,毕竟我们在剧中感受到了室友之间的温暖与笑泪,从豆瓣与爱奇艺上的许多观众评论都提到,他们都有过这样的合租经验,却没有遇到这样能短暂交集交心的室友。这一点算是本剧里的现实中的不太现实,也算是我们送给北漂朋友们的一颗糖吧。
一个城市自有一个城市本身的印记与味道,巴黎浪漫,上海时尚,东京前卫,台北文艺,北京是生存的现实,一部对城市生活描写的故事,创作的根源与逻辑是很多观众看完的反应都是 “好真实、好像我的北漂经验!” 这种真实经验的体悟除了来自于故事本身的细节丰富,更重要的是演员的表演到位。这几位主演的演技我是很肯定的,在当今这么浮夸的生态中,他们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与沈稳是我很认同跟欣赏的,他们不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一夕爆红成为明星,但是未来他们都有机会成为很优秀的演员艺术家。
为了电影梦一说,可以说是,也不完全是,北漂的生活是生命中一段很重要的历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梦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提供了历练的机会与丰富人生的阅历。不管你住没住过天通苑,北漂者的生活体验是一样的,我们的现实与剧中人的生活没有墙、没有界线,可以说我们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同一个维度空间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