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情感小站 男生女生 毕业情结 爱情方舟 人物言论 教师文艺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左手教学,右手教育

时间:2018/6/2 作者: 联合凤凰 热度: 96260

  孟积发静静坐在教室里。


  孟积发的思绪,也像琴声和歌声一样,飘向远方。


  孔子的理想是远大的,所以,他区分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


  孔子也是现实的,他说,为了生活,就是赶马车又如何呢?


  孔子的伟大,就是他头脑飘在云端里,而他的双脚,又扎实地踩在坚实的大地上。


  他有理想,却又不忘现实。


  王阳明的伟大,是他传世的伟大思想,他的“心学”,真的是抓住人修炼的主旨上了。


  凡事,皆从心而来。


  今人有,不能改变事物,却能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王阳明的“心学”,真的是调节人心里的教科书。


  王阳明的事功,却不如他的思想有名。


  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吧。


  曾国藩的事功,练湘军,破太平军,传世的都是他的失败。


  但是,好像从学问方面说,流传更广的,却是他的家书和日记。


  孟积发在思考,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诸人,为什么处在事功赫赫的时候,能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


  权力的游戏,会让人迷失。


  诸人了解权力的正和负。


  他们能处于高位而不迷失自我,功名显赫却不迷恋功名。


  他们能从传统的文化典籍中,找寻适合自己养心修炼的东西。


  功高,容易带来一个“傲”字。


  权重,容易带来一个“骄”字。


  利厚,容易带来一个“奢”字。


  禄厚,容易带来一个“逸”字。


  他们,能用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相反理念,来修炼自己。


  位高权重,用谦字,用谨字修炼自己。


  利多禄厚,用俭字,用阙字修炼自己。


  他们处在高位,却时时能读书好礼,坚持不懈修炼自己。


  不仅自己养心,修德,还会要求家人,朋友,亲戚,学生,不断修炼。


  王阳明家书,曾国藩家书和日记,都是他们的传世之作。


  孔子更不用说了,虽然自己没有亲自著述,但是,他的言论,却被弟子记录下来。


  也许,越是入世深的人,对现实了解越深越透,同时就越需要从传统文化典籍中,寻找修炼自己的营养。


  只是,能做到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要么,是陷入现实泥潭,不能自拔,最后,反误了卿卿性命。


  要么,远离现实,空发议论,形成清谈,最后,一事无成。


  书生意气,纸上谈兵,不足为训。


  达到中庸之道的,反而是,能投身社会具体事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同时,又能一直毫不间断,持之以恒的人。


  孔子是这样的人,王阳明是这样的人,曾国藩是这样的人。


  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孟积发身居菁菁校园,本想修德进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可是,如今的校园,不在独立于社会之外。


  作为教师,本应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如今的现状是,教书者有之,能育人者,已经不多也。


  言传者有之,身教者,已经是昨日黄花。


  孟积发修德进业,读书修炼,本以为能用教师的职业职责,能“传道授业解惑”。


  造化弄人,孟积发如今已经不能布道传世,现实已经不能让他带动学生,以德服人。


  各个单位,都有绩效考核,重结果不重过程。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本,只是口号上的宣传。


  科学,也只是遮挡内涵的门面。


  规范,从管理模式上讲,就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社会化大生产,导致人的异化。


  这种异化,也传染到曾经是“象牙塔”


  的校园。


  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


  把学生当成工业产品,学校成了高考的工厂。


  学校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形式。


  签到,用按指纹。~~工厂都是如此吧。


  教师,实行坐班制。


  有课没课,都在办公室呆着,不能无故离开学校。


  有事,哪怕是半天,甚至是一节课,都需要写假条。


  领导与下属,只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领导看重的,是结果,是升学率。


  层层下压,中层干部管理部门人员。


  年级主任权力最大,在年级唯我独尊,朕就是天。


  底层就是一线的教师。


  工资待遇是学校分发,业务管理是年级主任,纪律管理则是学校和年级的双重统管。


  同事之间,不因同道而相为谋。有的只是利益的关系。


  商品社会,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商言商,也许是对的。


  只是,在校园里,也如商品社会,是不是有点悲哀?


  教育的尴尬,教育的衰落,教育的无奈,教育的一言难尽,是不是这一切的根由,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的异化,在教育上的体现?


  在校园,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如何能教育好学生?


  一把手要的是政绩。


  中层干部要的是成绩。


  一线教师要的是分数。


  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不是知识和技能,不是思维发展和身心和谐,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是考出好成绩,具体就是体现在分数上。


  赶鸭子上架。


  人有多大胆。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学生考试,勉强为之。


  为了达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规定的分数,只好想方设法,无所不用其极。


  所以,考风不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孟积发在“监考”一文中,记录了学生在应试要求下的考试百态。


  对于一个想真正做教育的人来说,面对教育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孟积发感到十分痛心。


  学生考试千方百计作弊,得到的当然是虚假的成绩。


  学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达到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要求。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完成了年级主任下达的任务。


  年级主任给一把手汇报时,沾沾自喜。


  一把手也是豪气冲天。


  孟积发教学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不好。


  基本的知识,都不能掌握。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高分,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逼着考的。


  并非自己情非所愿。


  简单的知识,也要习惯抄袭同学或书本或求助手机。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家长的要求,不是动力吗?


  不是!


  老师的要求,不是动力吗?


  不是!


  难道学生自己就没有目标和目标吗?


  是的。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学生从小,就听命于家长,听命于教师。


  从小就没有培养起独立的人格,没有长远的理想和目标。


  学生学习,缺乏内在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受制于外在的压力。


  如今的学校,除了严苛的纪律和管理制度,哪有引导学生成长和培育学生人格发现的课程与手段。


  孟积发在教学过程中,试图从一己之力开始,努力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教育天地。


  对待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孟积发遵循的是循循善诱。


  苦口婆心。


  他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改变习惯,就是改变形象。”


  孟积发给学生说,把不好的习惯改掉了,好习惯就会来了。


  不喜欢做题,不是个好习惯,改变自己,每天增加几道,逐渐增加,习惯慢慢就改变了。


  上课迟到,也就迟到那么一两分钟,这不是好习惯,改变自己,每次提前五分钟十分钟到教室,慢慢的,改掉不好的习惯。


  上课时候,喜欢摆弄文具,这不是好习惯,改变自己,上课前,把文具收起来,改变自己,专注听老师讲课,不好的习惯就改变了,好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孟积发对学生说,你改掉了不好的习惯,你的形象就发生了改变。


  你的形象发生了改变,你在老师同学们眼中,就是换了个人。


  一改以前不好的形象,让人刮目相看。


  对比普遍的管理方法,孟积发不以为然。


  有一次,孟积发临时加班,七点多准备回去。


  到车棚推车时,只听得前面的一楼教室内,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声音清脆。


  孟积发偷眼望去,只见教室内,学生大部分站立那里,一位美女教师,正在扇学生的耳光。


  孟积发感到惊悚。


  因为,在他的从教生涯里,从来没有这种事情发生。


  虽然,也耳闻过他人和媒体传播体罚的事情,可亲眼目睹,这是第一次。


  孟积发对同仁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是感同身受,但是,对于体罚,孟积发是不耻的。


  这却是今天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现象?


  孟积发感觉到,还是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也水涨船高,得到应有的发展。


  九十年代后期的大学扩招,导致高等教育飞速走向产业化。


  客观说,教育产业化,从经济发展角度,从解决大学教育经费不足,从提高入学率,增加受高等教育机会,是有利的。


  但是,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如只重视量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大,只讲究升学率,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忽视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忽视人格的培养。


  现在教育的问题,就是出在教育终极目标的缺位。


  目前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短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孟积发冷眼观察,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情。


  孟积发也考虑,如何在教育和教学之间寻找平衡。


  升学率不能不要,正如人不能不赚钱生活一样。


  只是,赚钱却不能不择手段。


  所以,为了升学率,也不能唯升学率。


  孟积发感到,如今的教育,只做到了教,却没有做到育。


  教育是等待的艺术。


  所谓慢工出细活。


  教育是农业。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教育是培养人。


  教育不是工业,复制出来的产品,不是教育所为。


  教育是百年大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与教育无关。


  孟积发做着教育的事,用教学的眼光来衡量,是不符合领导要求的。


  所以,孟积发就要受到更大的压力,自己也就要受更多的委屈和误解。


  有小领导放言,什么叫教学水平高?什么叫教学水平低?在我看来,都差不多。衡量教学水平高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最后的考试分数,就是你的升学率。


  他的话是对的。


  他的话也是错的。


  孟积发虽然不能同意他的观点,但是,他尊重他说话的权利。


  学生告诉孟积发,隔壁班学生的腿,都被老师揍青了。


  学生说,孟老师,跟别的班相比较,我们班就是天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