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初,高中老师让我们背,甚至默写它时,我内心一片茫然,就那几句诗,写完了就了事,还是想到哪句写那句,反正最后凑补成一首诗就万事大吉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只记得《春江花月夜》的第一二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他的都不知道了,又不知什么时候,我独自在异地看见月亮时,脑子里冒出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也感慨“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可那时,我都忘了那些都来自我背过的《春江花月夜》。
当你忘了背过的诗歌、作者、思想情感后,又在某一个时刻想到它时,这首诗的价值才出现了。
再次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不再是高中的解读了,春天的江边,美丽的花月夜。
我认同蒋勋说的,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景物都是独立的存在,包括作者。它们都有独自的美好与孤独在里面。只是在那个夜晚,它们六个正好以各自的美好琴瑟和鸣地出现在了同一时刻,形成了美丽诗篇。
春、江、花、月、夜本是世界上的自然景物,无心无情,而在那晚上遇见了一个有情思的张若虚。这里我想说的是,情思不一定是对爱人,或者说是对亲人,情丝他可以是针对个人自己而言。心有所想就有情,可以很宽泛。
在那个夜晚,各自独立的事物就这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可是,在这首诗之前,这六个事物是怎么样的呢?甚至,完美结合后,这个六个事物又何去何从呢?我想没有人去在意吧,可我认为那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春无意,按时来按时去,它没有因为花的美丽而被吸引,更不会因花的掉落而迟疑。
江无意,自西向东随低走,它不会因为礁石阻碍而停留,也不会被塞上风光所吸引。
花无意,花开花落,有人看,她绽放,无人赏,她盛开。零落成泥都随自在。
月无意,阴晴圆缺,你见或不见,月亮都在那里;云多云少,月亮也按时升落。
夜无意,万籁俱寂。
这都是无意的事物,或者说是无意他人的事物。各自有各自的属性,管你云卷云舒,我自有来路,也自有归处。
各有各的美,也意味着各有各的独。独很重要,这代表着独特、独自、孤独。独是一种美好,是一种不干扰他人,也不被他人干扰的状态。
春、江、花、月、夜他们都是独立的存在,可当张若虚,一个独人站在江边,所有的独,都被他的情丝连在了一起。那时的张若虚是孤独的,“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他的所见所想都来源于自己的情思。但他的孤独是明朗的,这不是无人陪伴的孤独,而是自己在浩瀚天地中,历史的长河中油然而生的孤独。这孤独能够使自己和自己对话,这孤独也能使万物皆有情。
除了这孤独外,还要去敬佩张若虚的表现能力,如若没有强大的表现能力,那么惊涛澎湃的情也只能化作涟漪,说出来不痛不痒。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张若虚也要开始他的路程,昨夜的美景也四散而别。春会去,江自流,花开花谢,月有月无,日夜更替。
回到“江月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是代代无穷也,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去,也自来。花谢,明时又初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