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爱情故事 单身一族 网络情缘 友情故事 都市夜思 围城内外 感悟亲情 异乡生活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思辨孝道

时间:2018/3/11 作者: 麦花香 热度: 93654
  百行孝为先,人以孝为头。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推崇的行为,为的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媒体大力歌颂赞美母爱、父爱,提倡感恩、孝道的时候,却很少关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即使在父母身边也感受不到爱,却深受来自父母的伤害。不是所有的为人父母者都懂得爱护自己的子女,现实中不靠谱的父母不在少数。

  我的一个同事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她的家庭是村里出了名的过日子节俭,属于一分钱掰八瓣花的那种。其母是独生女,也是背生子——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父亲,与姥娘相依为命,吃穿用度自然省之又省。其父家中男孩多,穷的盖不起房子,倒插门进入姥娘家,虽然家里增加了劳动力,收入有提高。节俭的传统继续发扬。因为过怕了苦日子,这是同事成年后才理解的。可惜的是不该节俭的地方也“节俭”。

  同事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第二个生育高峰期,小学在自己村上,一个不大的山村一个年级就有32个同学。那时还没有义务教育,需要交学杂费。每当收费时,同事回家跟母亲说,母亲总是拖着不给,当同学们陆陆续续交上了,总是剩下同事没有交。老师在班级里点同事的名字,要求明天带来,结果依然带不来,不是同事回家不跟父母说,而是母亲不给钱带。同事家住在村南,学校在村北。当同事来到学校,老师没有收到学费,只好又让同事再回家拿钱。每次交钱,同事都是班里最后一名,都要费尽周折,这极大地伤害了同事的自尊心。

    我说麻烦,下面让同事自己来叙述。

  父母外面劳动,姥娘永远在干家务活。姥娘手里有点小钱,也是极其舍不得往外拿。常常是返回家跟姥娘说,姥娘说去跟你妈要,妈妈已经到山上地里干活了;要不就说跟你爸要,爸爸已经到邻村的水泥厂扛水泥包了。有一次可能全校的学生都交上了学费,只剩下我和妹妹了。别的同学在上课,我和妹妹(妹妹低两个年级,学杂费也交不上)被老师打发回家拿钱。回到家父母劳作去了,姥娘不给,依然没拿到钱。我俩只好空手回返,半路遇到一位远方舅母,舅母感到奇怪怎么上学时间没有到学校,问明原因,先拿钱给垫上了。我俩欢欢喜喜在老师那里交了钱。结果回家跟母亲说,被母亲打了一顿,原因是你俩竟然敢在外面借钱。

  还有一次,要统一交作业本钱,又是不给,又是只剩下我没有交。我在班里是学习好的学生,很喜欢上学。我知道到学校交不了差,我很快地跑到一个要好的同学家,让同学跟老师请假说我生病了,然后自己跑回家跟妈妈说不给钱就不上学了,用这个办法吓唬母亲,便于拿到钱。我坐在椅子上哭着说不上学了,母亲拿着一卷脏乎乎的毛票,超我扔过来,伴着一声“滚”,毛票四散在地上,我蹲下去捡起零散的毛票,擦干眼泪赶忙向学校奔去。

  前年我在县城跟发小聚首,自然聊起儿时的事情。发小说有一次,发小陪着我回家要上学的钱,我妈不给,在后院拿着柳棍抽打我,发小上去拉,还挨了一下抽。发小连说:“不要了不要了,快走!”意思是别再挨打了。我说忘了,听发小说起,绝对是真,我笑着流泪。发小也不好意思再提往事了。

  成年后,我责问母亲:上学的钱早交晚交必须要交,为什么就是不给?母亲说:不给你,你哪来的钱?偷的? 直接不在一个频道上。

  我家重男轻女,四个子女中,我是最不受待见的。小时候不知挨过多少打,在左邻右舍也是有名的。尤其是母亲打我最频繁,心一不顺,就拿我出气,不论是笤帚、火棍、树条,抓起来就往我身上打,徒手打的时候少。一边用力打一边恶狠狠地骂。都是些不知原因、莫名其妙地被打一场。比方我看母亲一眼,母亲就骂我“死羊眼”,说我瞅她,上来就打。外号叫地主的同学在同学中宣扬我在家光挨打,即使地主不宣扬,好几个同学也知道我经常挨打的事。邻居大哥在同事工作后说:老x(我的小名)小时候挨老打了。邻居跟发小一样以为我已经释然,岂不知童年的事情导致我内心很脆弱、很敏感,转过身在默默中流泪。

  成年后我跟妈妈自嘲说:“如果是一窝猪,压死的那个就是我。”母亲说就你个色,意思是我身上毛病多。我胆小什么都按父母要求做,哪里敢忤逆?实际是母亲是独生子,一直在姥娘的羽翼下生活,是娇生惯养导致其不懂得爱,不会爱,不会做母亲,滥用了母亲的职权。

  上学要钱不给和家常便饭一样挨揍,足以打掉我的自尊和自信,培养了我强大的自卑感。这就是来自母亲的“恩赐”。赞颂母爱的歌曲是那么多,但在我听来没有一点点感觉和共鸣。挺悲凉的一片空白。

  其实,更深的伤害来自父亲。

  在外人眼里父亲强壮、能干、精明,是一位能出力气挣钱的人,年轻时在村里的窑厂带领一伙人烧砖瓦,为村里增加副业收入的同时自己挣得工分年底算来也比别人收入高。当时有机会去端铁饭碗,考虑没有烧砖瓦挣钱多,就没有去。(几十年后后悔了)改革开放后承包村里的果园,同时在水泥厂出苦力,也比同村的人收入高,被村民传言是当年的万元户。包产到户后在自己地里种果树,当了十几年的辛苦的果农,收入也是比较可观。 用其自己的话说,最大的爱好就是干活挣钱。

  这样一位常年辛劳的人,实际有一个重要的隐性特征,就是自私无情。在家里颐指气使,称王称霸。姥娘说上门女婿,就让着他,哄着他,别让外人笑话过不到一起去。这样父亲就成了家中的灵魂人物。我小时候不敢跟父亲说话,父亲可能忙于劳作也不跟我们交流。吃饭的时候,一家老小都静静地看着父亲吃上等饭菜——姥娘特意为父亲做的白面馒头和一点鱼、肉之类。若是吃包子,我就在饭桌旁给父亲剥蒜,放在父亲眼前,父亲也不说话,只管一粒一粒拿起来就着蒜大口吃包子。

  上学的费用很难要,初三那年我选择了考中师,这样可以带出户口,不再用跟家里要钱了。十八岁就以村里人羡慕的国家人员的身份参加工作了,在离家五华里的村中学教书。

  小时候过穷日子的孩子大都很孝顺。父亲喜欢喝酒,酒量大,一天两顿是雷打不动的。只要家里酒快没有了,我就推着独轮小推车到村里商店搬上几捆回来。家里酱油醋之类缺了,也要填补着买;姥娘胃不好,经常给姥娘买营养品,像麦乳精、三株口服液之类;多余的工资交母亲保管。自己除了买书从不会乱花钱。

  当时家里果园收入不错,父亲根本不把我每月几十元的工资看在眼里。休息日要到地里到果园劳作,如果不是像别家干农活的孩子那么泼辣,干得很干得猛干得拼命,父亲就会指责嫌弃,夸别人家闺女能干。我身子骨不比村里常年劳动的女子,干重活力不从身,父母就会说我懒、故意不干。其实已经累得受不了,还要被横加指责。父亲常夸别人家的孩子孝顺,给爹娘买这个那个。对自己孩子的孝心却视而不见,更从不会在别人面前夸自己的孩子。我们姊妹几个都不服。真是不同的爹娘!

  农村学校晚上很安静,常常空无一人,我离家近常住家里,刚二十左右的年纪,父亲就撵着我嫁人。原话是:不赶紧走,在家占个地方。我本来就自卑敏感,听到父亲充满充满厌恶的话,离家出走死的心都有。后来谈恋爱失败,就赌气匆匆远嫁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丈夫其貌不扬,父亲第一次见并没有关心我的婚姻,而是嘲笑说丈夫适合在街上撅着篓子捡粪。这样侮辱性的语言哪应出自一位父亲的口?我赌博式的婚姻的确不幸,丈夫性格古怪,没有共同语言。婚后寒暑假我都要回老家,真正的心理是回家寻温暖。每次回家都要遭到父亲的嫌弃,每次回家都要流很多眼泪。

  特别是每年过年回去,经过舟车劳顿,到家总要遭到父亲的白眼。我就装作没有看到那白眼,装在心里不好意思跟人说。可能是有兄嫂,按照民俗嫁出的闺女不该回家吧;或许是家里拥挤,过惯了自己的日子,不愿被打扰吧。父亲蔑视的眼神足以让我自卑脆弱的心阴云密布。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触动我敏感的神经。争执,述说,被否定,泪千行。有一次四岁的儿子看见这个场面,看见我流泪,他费力地提起带回去的一个包裹说:“妈妈,咱走!不在这儿了。”

  远嫁二十几年了,每次回家,我都是大包小包,给家里带上钱物。父母总是照单全收,从不客气,也不表示欢喜。2000年腊月,烟台到大连的轮渡失事,死伤无数,刺激了烟台人民的购物狂潮。那年我去烟台振华商城花了四百多元,给父亲买了件很厚实的波士登羽绒服。当时,农村没有人舍得穿比棉袄贵几倍的羽绒服。当我把羽绒服放到父亲面前时,父亲都没有正眼看,只瞥了一下。那个瞬间我永远记着,是不喜欢衣服的样式,还是不喜欢我又回家过年了,可能都有吧。也或许是当年的父亲身体尚好能干能挣,没有看在眼里吧。

  父亲年龄渐渐大了,血压高栓过,脑干狭窄。刚生病时吓坏了全家人,头两年我回家都要带着父亲去医院做各种检查,拍片拿药,叮嘱注意事项。由于常年劳作出了过头力,膝盖磨损严重,老疼,带着去骨科医院拍片诊断咨询。这样的常规检查都是同事寒暑假回家带父亲做的。其他孩子都在忙碌自己的生计,父亲不会主动去要求。

  2006年夏,我在老家买了房子,房款不够,借了父亲六万三千。年底寒假时,我还了父亲的六万,还有三千工资折不能异地取款,没有拿出来。当我跟父亲说时,可能是考虑到其他三个孩子他都帮衬过,就说这三千不要了。我很高兴,这是来自父亲的温暖啊!说等房子收拾好,让父母去住。临走,又带着父亲去医院做了常规检查,总怕天冷血稠,怕他栓。

  2007夏,我带了钱回家,准备简单整修一下房子。父亲变卦要那三千,说自己不会去住,让我不用想那个事。气得我哭。当我把三千拿给母亲时,母亲觉得父亲做的不妥,没有收,又塞给我。这期间我很委屈地将父亲的出尔反尔告诉了妹妹,和妹妹一起去银行存了三千的单子,准备走时再给母亲。在我看来,父亲都要了,不能不给。

  几天后,父亲知道了母亲没有接收这三千元,是这样骂母亲的:“你个鸡巴灯,让她哭鼻子流泪又要去了。”这时我真的哭鼻子流泪了。第一,我没有要;第二,骂母亲太难听;第三,没有亲情,冷酷无情。多年来,我一直在给钱,何止区区三千?这一次我很伤心,暗下决心,不再回来了。上路前很悲壮地又给了母亲五百元。十年前的五百元跟现在的五百元可不是一样的价值。

  本来我几乎每周都要电话问候父亲的身体状况,这次好久也没有打电话回去。两个月后接到母亲的电话,我激动地以为母亲挂念我,结果是问三千存单的密码。581581,意思是我爸要我爸要。在父母眼里,钱是多么重要啊!

  我是一个健忘的人,一次次伤心过后,没有多久就恢复常态了。父母给我的伤痛远不如我自己的婚姻的伤痛,后来还是照样回家,照样给母亲钱物。前年自驾带父母看了北京天安门。让他们有生也看看真实的北京。我就是这样一边伤心,一边行孝,一边矛盾。当我伤心时,我就会想到父母带给我的伤痛,;当我离开他们,我就会忘记那些不愉快。受伤的孩子如果没有机缘从被伤害的心理中走出来,将是多么的不幸。

  原来孩子多了,父母总会偏爱这个不喜欢那个。这种喜恶的情感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的。今年过年回家,邻居阿姨就说了这个现象。戚性家族,三个儿子中公婆就是喜欢老二家,即使老二媳妇跟公婆吵架了,也还是老二家好。家长偏爱孩子也会以貌取人,以性格取人。哪怕孩子都是自己生出来的,也会分个三六九等。父母在子女面前永远不承认这个事实。岂不知每个孩子都需要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你不爱这个孩子为什么要生人家?这个普遍现象难道这是合理的?我终于明白来了:为什么无论我多么孝敬讨好父亲,他心里永远会对我白眼。

  每当痛苦时,我就在考虑该不该理会父亲,要不要孝敬这样对待子女的家长?孝顺是无条件的吗?

  听了同事的述说,我感同身受。但没有办法帮助她释怀。

  我知道还有更奇葩的呢!

  女孩儿好吃零食,每天不断,一会儿就是一堆果皮、果壳、包装纸袋之类的垃圾。女孩儿谈了个对象,其父没有看上,可是女孩儿却跟对象住在了一起。听听其父怎样评价女孩儿的:上馋下馋。多么恶心的字眼!竟然出自为父之口。你说这样的人老了要不要伺候孝敬,不孝敬有社会舆论,孝他,那恶心的话语永远烙印在心里。

  另一个奇葩父亲,向女婿告密,说自己女儿的作风不正派,破坏女儿跟丈夫的关系。就是女儿有作风问题,也不应该当爹的去说啊。以后闺女要不要孝敬他?

  社会上还有多少人夫人父,另觅新欢,抛妻弃子。老了没有好下场,返回来要你伺候。这样的所谓父亲要不要孝敬?

  被父母伤害的孩子不是少数,套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幸福的孩子都一样,被伤害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受过伤的孩子是否能心甘情愿的孝敬不靠谱的老了的父母,或者怎样心甘情愿去孝敬不靠谱的老了的父母,希望能成为一个被关注社会话题,帮助受伤的人走出心理阴霾,体验幸福人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