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叶轻舟闯商海——从小卖店窥乡村经济

时间:2018/3/11 作者: 庄稼 热度: 93745
  村里的第一家小卖店——“快乐食杂店”关门大吉。这在偏僻的小山村里,算得上惊天动地的新闻了。

  看到快乐食杂店的成就,村民的头脑活络了。不单单是茶余饭后拿旁人的事硌硌牙,一双双贼溜溜的眼睛,已经看出了门道,各个不由得暗自深吸一口气。我的个乖乖!万万万万想不到,这小小的食杂店竟然挣那么多钱!叫人瞅着眼红啊。怎么办?家里的主事人,傍晚缩在被窝里,公母俩儿认真核计,定下了一条发家暴富的举措,争取最快地最大目的地落实实施,并且公布全村村民皆知。

  第二天,有消息称,将有七家经营业主在村里开办小卖店营销事务。哎呀呀,我的大哥哥啊!你给我留下了怎样的生意空间呢?

  那时候我还在上学,别人不清楚,我可是知道底细。大哥用一千元钱开业经营起小卖店。离乡镇几十里,爬坡过岭,踏泥泞走山路,顶风冒雨,挨冷受冻,省吃俭用,辛勤运转,刻苦经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滚雪球似的发展起来,其中的苦乐自不必说。当时的村民,一个心思盯在种田上,不知道经商的利润多少,只认为种粮食省心安稳。大哥体质不佳,剑走偏锋,歪打正着,在致富路上走在了前头,博得了头彩,羡煞了某些聪明透顶的人。他们决意做后起之秀。

  邻家小妹看好我的潜力,但也为处于竞争激烈的我,捏着一把汗。我暗自咬紧牙关,仅有的消费市场,容不得大家一拥而上,看着是块肉,你一口我一口,谁也吃不肃静,反倒伤了和气,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可如何是好?

  关键问题是村里目前的形势大不同于以前。

  小卖店可谓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生活的缩影。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基于当时计划经济集体经营模式的体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仅供生存,难求温饱,无力发展,更无从致富。由于家庭贫困,日用品是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其他可有可无的东西,不敢奢望,家中微博的收入,需要分散供给家庭成员的各项支出,无法支援购买力,无力激发消费积极性,何况正在提倡艰苦朴素,节衣缩食是当代时尚,这些就说明了有限的物资来源制约了商品的流通和供求循环。私人经营都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小卖店销声灭迹,直到政策开放、经济搞活的春风吹暖了人们的心田,才激发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推行力度死板的经营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消费者了。

  私营的个体小店的崛起,渐渐排挤并冲击、甚至逐渐代替了国有的集体经营的供销社分销点。这个时候,就看到了一些人的远见卓识和胆略非凡。仅管在大帮哄的时代政策严厉,铁板一块,还是有少数人能够左右逢源,营私舞弊,牟取个人利益,多多少少积攒些活便钱。临到三中全会政策开放经济搞活之际,拿出存款作为家庭致富活动资金,有远见的自己冲锋陷阵,下海捞钱,看重眼前利益的经营私人借贷赚利息钱。象大哥一样手头拮据,又想拼搏志在兴家旺业的平民,能用贷款借鸡生蛋挣辛苦钱,已经是莫大的鼓舞了。

  就在大家雄心勃勃走上小康之路,梦想着荣华富贵,渴望一梦成真的时候,做到稳准思路的先行者,已经初具家庭希望工程模样。大哥的“快乐食杂店”关门大吉,就说明了家庭致富的成效。大哥扩大经营,到镇里开办门市批发,小店作为“肥水”流进自己弟弟的田里。我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结束了学生身份,转身成为“快活小卖店”的老板,容不得悔恨辍停的大学理想,把眼光放逐到狭小的乡村市场经济空间,改变以往书本上解题作业的做事思路,尽最可能的全身心投入生意运作当中。于是,我有了不同于校园里的对乡村经济的个人浅析。

  我家的卖店体现了一个“小”字,所谓的店面就是普通民居,腾出一个房间,安置摆放商品的柜台和货架,家庭成员谁有空谁就是售货员,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是本村居民,还有过年过节来往的亲戚朋友,也有路人前来惠顾。流通的货物是日用品,刚开始的营业,都是供给日子还未富裕、消费没有放开,依然延续非必需品不买的传统消费人群。

  我接手的小卖店已走上了营业正轨,从进货到销售都轻车熟路,除了赊欠记账需要秋后收账的难题,基本上我都能稳操胜券。对付村里的“二大爷”那种赖账户,这里就不细说了,免得坏掉愉悦情绪。唉,哪里没有一两个“刺儿头”啊!

  商业行为是在确立了经营许可的情况下,持证经营,还要接受一些部门的直接管理,这在以前我是一点儿也不懂的。直到一批又一批的管理人员登门造访,我才初识端倪,幸好我的小卖店不是非法经营。我哪里知道,大哥为了办理各种执照证件,走了多少弯路,期待了多少时日,赔上了多少笑脸,低三下四,求爷爷告奶奶,办了证件,又跑进货渠道,求得“上差”的眷顾,高抬贵手,赏给一条挣饭吃的财路。至于诸多应缴税款,鉴于我的特殊情况,争取到减免份额,继而在国家惠民政策下得以全额免检。但是,其他有能力的健全人,很难逃过法定业主应尽的义务。当然,在任何时期,都存在托关系走人脉投机取巧的人物,有的事先投桃送李做好“迎战”准备,有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拉大旗作虎皮地寻找该部门领导庇护,总是有得方便之门可走。

  万事开头难。一切准备齐全,接下来就可以轻易赚取消费者的好评了。达到村民满意,无非是价廉物美,包换包退,有钱当面兑货,没钱可以赊欠秋后结账,保管供需双方都皆大欢喜。有人想照葫芦画瓢,却是隔行如隔山,摸不清头绪,只得知难而退,守老本行,一条路走下去,看看再说。所以说,在刚刚起步那几年,农村有一个非常井然的市场秩序。

  那时候,不只是经营业主视诚信为生命,就连债务缠身的贫苦人家也特别遵守诚信,供需双方都在借贷和偿还等事项、履行合同时,严格照章办事兑现承诺,买好货还欠款,借贷款花利钱,明人不做暗事,清清白白,一丝不苟。人们不知不觉间,安享着没有争议和睦共处的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

  短短几年无竞争期间,先期下海的淘金者,赢取了第一桶金,搞活了运转资本,大哥就是其中一员。经商有资金犹如活着有健康,体格好才能身体力行,资金宽裕才有进一步拓展财源的实力,加之经营者的胆识和魄力,以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洞察力,于是,大哥果断地毅然决然地做实做大营业店面,到广大的市场寻求发展机遇,开发更雄厚的金矿。也有些人守住金饭碗,做大放贷力度,兼作农事活动,比如购置机械,有偿地为缺少农机具的农户服务,争取最大效益,一年下来,其盈利也很可观。

  虽然有少数人先富裕起来,但在大多数人当中只是很小的比例,要求大家共同致富,还是要靠农业生产来实现,谋求副业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又远大的目标。“万元户”的带头作用,不是人家挣了钱分给贫困户,而是用真人真事激发人们已经怠惰停滞的心理,给人以干劲,这应该是国家政策用意所在。

  绝大多数人早已觉醒,跳出了“大锅饭大帮哄,窝工惰工旷工”的陷阱,克服缺资料缺工具缺资金的怪圈,寻找突破困境的出路,甚至不惜破坏一直以来的互助合作,寻求超越发展,惟恐人后。具体地说,就是缺钱,要说钱不是万能,可是没钱办不了事。可恨有的地方官,作放贷二道贩子,他们从银行贷出大批金额,转手加息放贷给农户,秋后直接在公粮款中扣除本息。甚至,把农民卖粮款转贷出去,压支一段时间,赚取盈利。老百姓顾不得许多,有了钱能办事就好,在用米下锅的时候,不敢计较三分五分的利息。所以,私人放贷行为在经济发展的快行道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而且起到了积极作用。

  终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了。

  生活的提高,农民的观念变了,包括生活消费,记住跟日常用品不是一回事。这都是跟人们的生活活动息息相关的现象。农民渐渐洗去土气,开始有选择地追求自由时尚和快乐,一点点放开拘束。

  在我接手“快乐食杂店”之后,一家家小卖店如雨后春笋(本地不出产竹笋,只是效仿书本上说法。按我们本地说事,就像雨后的马粪包,怕是没有几天景气),无论你多么价廉物美,总归是供大于求,没有销量没有利润。更可恨的是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直接把物品送到家门口去,价格跟小卖店里的批发价有一拚,而且物价不固定,一天早中晚几次易价。原先的批发推销商坚守买卖规则,绝不会到下层零售商的地盘上销售,所以直到这时,农村市场真的有点乱了。这种现象给本地经商户带来严重的冲击,也包括我。竞争真是太激烈了!怎么办?

  一位外地的朋友为我出谋划策:把“快乐食杂店”改名为“快活超市”,改换经营方式,变货币收递为自选自取,变普通货物加以高档精品,同时增加娱乐服务,兼营台球棋牌,扩大店面,加大人情投入,一是靠情面加盟顾客,挣亲友钱,二是赊借放贷互为依存的关系,利用人情大于天的乡俗民风,套牢供求双方,从而聚笼客源,稳定盈业。我有选择地借鉴了一些做法,但是收效甚微。人们的消费一旦自由,主观想法就像脱缰的野马,一发而失控,再说商家只能跟随市场意识,才能不被淘汰出局。

  其实,我很敬佩农村普通朴实的乡亲们。他们一直很知足,不用供应本票,又能按个人需求数量质量自由购买用品,当年被计划供应束缚了半辈子的人,感到前所未有幸福。再也不用为全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发愁作难了。高兴的同时,老人们当家主事,还是遵循着生活俭朴的日用规律,有很长一段时间,农村食杂店极易满足他们的购买需求。我们村至今沿用售货员记录赊欠账目,供求双方相互信任,互不猜疑,售货不写假帐,赊欠也不赖帐,偶而出现矛盾也容易调解。有借贷业务的,办手续都很简便,写一张借据,表明本息利率日期,签上借贷双方的名字即可生效。后来,又添加证明人担保人贷款人手印,还有的标明还款日期及金额等事项。还款时间多数在秋后,用卖粮款结账。总之,农村货币交易市场及资金往来账目可谓顺风顺水平静安逸。

  渐渐地,年轻人指掌家务,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快乐的享受。为了达到新生代农民的需求,个体商户面临着改革的问题。零售商上一级供应商,也面对了同业竞争的危险,不断改变自己的经销方略,杜绝了零售商进货时赊一批卖一批还一批的方式。这给我造成了很多不便,现钱购进的货物有很大一部分赊出去,身心软弱的我,就会遇到一些赖账户,拖欠的时日越长,利润损失越大,如此往复很容易垮掉。再加上,一些下乡推销的零散商贩以低价零售,利益面前多数人忘了情份,前脚在你这里借了钱赊了东西,转身就在小贩那里用现款购买,没钱了再到你这里赊借。你一个不高兴,他就翻脸无情,再不照面,让你旧账难齐。有些人蜕变得让人认不得了!怪不得谁家老人跌倒,先问一问良心“扶不扶”?

  下了海的人,不害怕风浪多大,那远洋货轮来去自如,从未搁浅。凡是翻沉不前的弄潮儿都是道行不深,技术不精,但是,面对形势变化的市场,生意人必须开动脑筋转转弯儿,要真正解析自己立足的这个圈圈,拿出相应的举措来。

  我不敢回头,邻家妹子依然注视着我。人生啊,就是驶进巷子里的车,容不得你回转身,给自己动力,载着自己的责任,肩负明天的梦想,一往直前吧!脚下的筏子难以破浪,就到大一点的船上去扬帆划桨,掌舵前行。这一点儿道理不懂,脑袋让驴踢了不成?终于,我下定决心,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买了一辆客货两用车。一来可以进货搞运输,满足自己和其他几个店面上货需求,或者串乡批发,二来可以远程客运,即解决了货物运转不便,又拓宽了财路。财神爷哟!我的钱包包,我的妻宝宝,全凭您来恭喜发财了。

  我壮志凌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捷足登上了一个高度。从出了校园到真正走进生活,从两手空空到如今小有身份的经商业主,其中酸甜苦辣齐涌心头的时候,忍不住回首身后的路~~这条饱含自己深情,而又反映了家乡经济变化的致富路。可爱的乡亲们啊!不要再紧盯他人踏平的途径了,别人使用顺手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先站稳自己的脚跟吧,然后再稳抓稳打。世界如此精彩,走出自己的小圈圈,别用小脑钻钱眼儿,要用大脑思想大事。可敬的基层领导啊!拿出您的魄力来,发挥您的胆识吧。小打小闹的贩卖生意,散兵游勇的跟风吃屁,到头来只是个浮萍经济,扎不下根,落不实地,真正能够造福一方的应该是领导带头,根据当地各方面有利条件,搞活实体经济,面向外地投放市场,聚拢民心,共同脱贫,走上有益于本地经济持续发现的康庄大道。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