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母亲的“所作所为”,我起初是很“生气”的。因为,我总认为母亲的这些“所作所为”是很“丢人”的事情,心里也总这么说:“你儿子工资虽不高,但每月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难道还养不起你吗?”
另外,我也确实担心邻居们会发出这样的议论:“你看!这家儿子真不孝顺,再穷!也不能让自己的老娘到大街上去拣破烂呀!”
是的,我的担心并非多余。我和母亲搬家到河南东路家属院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到后院的一位曾经在一个部门工作过的同事家串门。同事的母亲说:“我经常在咱这家属院里走动,还没有见过你妈呢!这院子里的人多,就是见了,也不认识!”于是,我将母亲的体貌特征讲给同事母亲。同事母亲听后顿然恍然大悟似地说:“哦!哦!就是那个老太太,知道啦!知道啦!”同事母亲略显停顿了一下说:“听人家说你妈经常到夜市上拣菜叶子!”我说:“不会吧!我们家再穷,我也不至于让母亲去拣菜叶子吃!”同事母亲接着又说:“只是听别人说,没有亲眼看见!”
回到家里,我很不高兴,略带生气地并直接了当地给母亲说:“以后你再也不要拣破烂啦!咱家又不是没有钱,你需要钱尽管要!”母亲好象做错了事似地,微笑着小声问我说:“咋啦?别人又说你啥啦?”接着,我便将后院同事的母亲说她拣菜叶子的事情说了一遍。按母亲的脾气,要在往常,她肯定会“反驳”,说我又“冤枉”她了。不料,这次她没有作声,好象她真做错了事。
原来,在家属院门口河南东路南侧的夜市上,有很多卖菜的,有可能是一些菜摊经营户不屑剩下那几根菜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被人挑剩下的,第二天晚上叶子黄了再拿到夜市上也不好卖,到夜市收摊的时候,他们就将残留的这些菜扔得到处都是,往往这个时候,像母亲一样的老年人看到了就会去拣。
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经历过“过境道”(据母亲说逢30年一回:那年她才10岁,夏天天该热时不热,麦子不扬花,不扬花就预示了不接籽;秋天该下雨时不下雨,高粱、谷子等秋作物被旱死)及“3年自然灾荒”,过了不少苦日子,看到夜市收摊时随处被扔掉的菜“心疼”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针对母亲在外面的“拣破烂”问题,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是说既不主张,也不反对。不过,有那么一次母亲的“所作所为”,的确让我感动。一天晚上10点左右,母亲从外面回来了,怀里抱满了韭菜,一捆一捆的,还很整齐。母亲笑着低声说:“人家不要啦,我看还挺干净!”不用说,是从夜市上拣来的。我没有作声,回到客厅看电视,母亲进了厨房。约莫过了30分钟,母亲从厨房里出来了,怀里仍然抱着那些韭菜,所不同的是,韭菜是被摘过的,那韭菜根节显然露出了白色。母亲给我说:“你在家吧,我出去一下!”料想她肯定是去送人的,我便说:“谁会要你拣得那些破烂东西!”母亲没有回答我。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将那些摘干净的韭菜先后送给了楼下居住的邻居小梅的母亲和后院的“天津老阿姨”(老阿姨祖籍是天津人)。小梅的母亲和“天津老阿姨”都是母亲的“好朋友”。
一天,我下班回到家,母亲给我说:“小宁(小宁的哥哥大宁在区政府工作)妈白天黑夜光顾后院的垃圾桶,烂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都拣,有人说人家啦!你猜人家大儿子说啥?怕啥?只要不偷不抢,尽管去拣!”母亲话的意思我明白:你看!人家大儿子还是政府部门的一个领导,都不嫌弃人家去拣破烂!据说,小宁也和我一样,父亲去世较早,弟兄姊妹好几个,她的母亲为把他们拉扯大吃了不少的苦。小宁的母亲用卖破烂的钱经常为其小外甥蛋蛋买玩具和食品。我对母亲的话是相信的。
可以说,在河南东路家属院居住的日子里,因为没有地下室,母亲简直将家里的阳台当成了破烂“库房”,烂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摆放的是应有尽有。
搬家到现在的西八家户路北一巷的建设局家属院后,房子的面积比以前大了,地下室也有了,所拣得破烂有地方放了,母亲拣破烂的劲头更足了。烂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等等,将小小的一个地下室塞得是满满当当。
不久前,在陕西咸阳上大学的19岁的侄子鹏飞借放暑假的机会到乌鲁木齐看奶奶。母亲从小带他,9年时间没有见面,如今他长成大人了,当奶奶的自然是疼爱有加,破天荒地连续两次用卖破烂的钱给孙子零花钱,一次20元,一次30元。侄子鹏飞或许不知道,一个矿泉水瓶仅值几分钱,奶奶要拣几百个矿泉水瓶,才能到废品收购站卖得这几十元钱!
现在,不知怎么地,每当我在街上,车站,或是夜市上遇到伸手要钱的人,尤其是比母亲身体还要好,年龄比母亲年龄还要小的,心里总禁不住要问:“你们怎么不去拣破烂卖呀?难道你们还不如我年逾七旬的老母亲吗?”
母亲有事儿没事儿到处走动走动,有破烂拣破烂,没有破烂散散步,身体很结实,一年四季连个感冒都没有。凡见过母亲的人都说她根本不象70多岁的老人,说我能摊上这么一位身体健康的老母亲,真是有福气!当然,这和母亲一心想做个“破烂王”是分不开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