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了凡四训之感悟

时间:2017/8/7 作者: 来来虫 热度: 58621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无意之中读了《了凡四训》,其间散发的儒释道光芒,给我们这些困顿浮躁的现代人带去了莫大的启迪。细细品读这警世良言,犹如获得了新生。


  《了凡四训》,原名《戒子文》,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这部创世之作,百年流传至今,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古书今读修身养性。怪不得也是引起无数英雄豪杰竞叹服。曾国藩力主子孙必读;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日本著名汉学家建议日本历代首相推为“治国宝典”。


  我虽不如大家那样有惊世骇俗之见解,然而着实也给我的心灵带去些许慰藉。首先阅读全书的篇章题读后,心便平静了不少。“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天地为经纬,涵盖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接下来我就四章里的一些触动我心扉的句子简单谈谈我的体悟,以求见解于大方之家。


  了凡先生在结交云谷禅师之前,认为任何事情都是命中注定,他坦然地说,“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在这样一个物质横流的社会里,欲望就像一条狗死死地追着你,我们不断地想要,要到自己都想逃,可是依旧还是做了欲望的奴隶。每每这个时候,若可以忆起了凡先生的话,也如一剂良药了。然而,若你认为了凡先生的思想境界仅仅停留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那又错了,在云古禅师的点拨下,了凡也意识到,一味地相信命数也是消极待命。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也是为什么佛家云,“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佛家并不是我们印象中所倡导的的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六祖不也曾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所以了凡先生告诫后人,“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涵养内心,逐我所逐,未尝不可?


  当然在我们春风得意时,也需常怀一颗敬畏心:“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云古禅师勉励了凡先生,“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我们即也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勉,与世人共勉。


  修心一直是许多学家的功课。六祖的经典“不是风动,亦非幡动,只是心动!”当年的他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更是体现了其顿悟成佛,明心见性,天人合一的精髓。


  改过,了凡先生也强调“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茍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在了凡先生看来无事常烦恼,诸如“为诗词歌赋强说愁”之类的过要改之,对旁人谦婉,却对自己最亲的人呼声呵斥,这样的错也要改正。“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家和方能万事兴,小家才能成就大家。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孝敬父母是积善,“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点滴生活小事也是积善,圣贤之人不是我们只可仰慕不可近视的偶像,若人人怀着“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的想法,人人也可以拥有圣贤之举“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圣贤之家必是谦虚之人。谦逊的人从来也是自带光环的,“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愿《了凡四训》的智慧之光可以照耀我前程,洗涤心灵之污垢,心之平和,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