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冈仁波齐”四字是通过电影《冈仁波齐》走入我的眼帘、我的世界,而它第一次真正被我注意到的却是在我听有声书的时候无意中听到的。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波澜起伏、没有惊涛骇浪、没有刻苦铭心甚至都没有最终目的地的结局的电影,然而我看完之后,心海早就掀起了波澜壮阔,因为在那赤城的诚心中我似乎拾起了过去、把握住了现在,也有了未来——也许吧,唯一一次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而没有嫉妒恨甚至都没有自惭形秽的,就是看到那些比自己虔诚人的时候吧!
影片没有大而化之,也没有高谈阔论,只是借助了一个普通藏族同胞虔诚的朝圣之旅把人心最“深不可测”的地方“软弱”地展示在你我面前。这一家人,不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家族,甚至都不能说是最虔诚的人家,因为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与他们最世俗的生活,有性生活,杀生等等,而是这些阻挡不了他们多神的崇拜。一家大小在准备好衣食住行之后就出发了。
什么是虔诚?不是在你穷途末路别无选择的时候撕心裂肺的忏悔、全神贯注的祷告;也不是所有人都宣称的在你有需要的时候显现神迹时候你的感激涕零,而是你根本不知道那个神在不在、有没有用可你依然选择为他执迷不悔甚至叛逆苍生的无怨无悔。《冈仁波齐》中的那个藏族家庭,明明有拖拉机跟着,可是家里人从大到小、从男到女(除了需要开车的人、和体力不支者)甚至孕妇都亲自一路跪拜,亲吻大地。累了可以就地躺一会儿,饿了就就地做饭,夜晚到了安营扎寨;风来了,“顶风作案”,雨来了,滩着过去,自然包括岁月在内可以尽情肆虐,可是他们依然不肯耽误对佛祖的一片诚心。话说到这儿,笔者有点泪流满面,突然想起了陈奕迅那首《爱情转移》中唱到的:“流浪几张双人床换过几次信仰,才让戒指义无返顾的交换。”虽然说的是爱情,可我总觉得那也是人生的写照。这世上有很多信仰,有人信神佛鬼怪、有人信科技超自然规律的力量,还有更干脆,信钱,我无意要讨论哪一种更高尚,我只是觉得至于我们惨淡人寰的人生,很少有人那么幸运一生下来定了一生的信仰,一生下来就知道信谁才是“不负如来不负卿”,一生下来就找准了人生的大方向。更多的人都是在滚滚红尘中丢失了最初的向往,而随大流地走到了那个被拿来自欺欺人说是正确的归宿,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最初时候我们为之心悸的徜徉。愿所有的人,在历经波劫过来之后都还是当初的那个少年,代价是我这一生会遇到的所有真爱,都擦肩而过而我不自知——只是别人不懂的爱还能算爱的一种吗?
《冈仁波齐》中的那户虔诚的人家在朝圣的过程中也是波折不断的,先是孕妇要生产,他们只好暂时中断了朝圣之旅,等妇女稍微回复了再继续上路;又如,小女孩磕着磕着头疼了起来,别人建议她不用再磕了,小女孩的母亲让她休息了一会,然后她自己又磕了起来,而家中年纪最长的爷爷在朝圣的过程中去世了,他们却只是以藏族的天葬方式告别老人后又继续了下来。这世界上最虔诚的心可能也不过如此了吧,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求来生,只为离你更近一点。我是个凡夫俗子,所以有很多看不上眼、看不顺眼又不能理解的事情。总是习惯首先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出发点来考虑、评价世界却不是我一个人的毛病。 而拿有用没用做事情最直接的参考标准更是最现实最普遍的宵小之辈干的龌龊之事。大概《冈仁波齐》之所以这么的平布直陈依然能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震撼的印象,就是因为那藏族一家“破釜沉舟”的朝圣之旅如此的执着,又是如此的沁人心扉吧!我的信仰都为之动摇了,如果来生真的那么虚无缥缈,世上又怎么会有跋山涉水不为一毛钱的前赴后继呢?如果上苍高高在上,发现我们这些“聪明伶俐”的人都对他不屑一顾,会不会雷霆大怒,降一两场天灾人祸,把我们全都收了呢?如果我们的心也向自己敞开一次,你是愿意做世上要名得名、要利得利的插科打诨者,还是要做一个不为世人瞩目却一辈子心安理得的人呢?
也许你不会懂,我们不依不饶、跋山涉水向着冈仁波齐出发的路不是在为凡尘俗世里留下一笔,而是我们再寻在回家的路。人生太长,从你懂事的时候就不想待在家里,游历了那么多山山水水的我不是今生、前世都活得比你好,我只是想让自己在那执掌众生的神力伟岸的阴影里行的正、站得直。
也许你不会懂,这实际上总有一中力量,不是在顾影自怜中悄悄逝去,就得在飞蛾扑火的涅槃中重生,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地闯荡,可是人们似乎忘了——这世界上没有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坚持。如果你没有首先付出,就等着看别人功成名就之后你只有舔人家残羹剩饭的份儿吧!
也许你更不明白,向阳而生的化茧成蝶,没有不需要连诗人都不懂的执迷不悔和飞蛾扑火,因为只有那些经受了风霜洗礼的大智若愚们才能看得到暴风骤雨的中心晴空万里。
不要为现世所羁绊,什么都带不走,反正什么也没带来。
不要为来生所纠结,属于你的终是你的,不属于你的生生世世都不是你的。
不要为今生患得患失,拥有鉴定而虔诚信仰的人拥有一切。
电影《冈仁波齐》的结局并不是那一家子终于到达冈仁波齐山了,而是再继续朝圣的路上,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因为永远在路上才是信仰真正的状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