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友人和我聊起有关幸福的话题,其中提起如何建立心智模式,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现内心所需,如何学会在生活里过滤筛选好与恶的干扰。这让我忽然想起读书时的虚数坐标系的同构性。
在这里说说多年来是怎样在心底建立心智模式的。
记得在高中学虚数的时候,起初对虚数很不理解,因为在我们的周遭所能看到的对应点都是用实数来表达的,人们普遍相信数学论理和物理真实存在是紧密对应的,数学也是科学中人类探索未知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工具。这虚数又会有什么作用呢?“虚数”这个名词是17世纪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创制,因为当时的观念认为这是真实不存在的数字。后来发现虚数可对应平面上的纵轴,与对应平面上横轴的实数同样真实。
不解的困惑带来好奇的心理,使我多方查想有关“虚数”存在的理由。最早的认识(a+bi)就是:时空维度以实数表述,质能则以虚数表述。复数(方程式)可描述物理世界中所有事物。
虚数和实数坐标轴在物理现实中的对应轴和对应维,遂可对应而成三维空间轴和第四维空间(质能)轴。在简单的数学运算中,虚数对比于实数是守恒的。在现代物理学和流体动力学里,虚数有如物质一般真实且具体。非旋转的空间运动乃是实数运动,而旋转运动则是虚数运动。动量的守恒使虚数在普朗克尺度下以细小且不确定的形式作出量子守恒。通常情况下虚数不会转换为实数,虚数拥有足够的寿命,及藉空间实数背景以行传播。
质量和能量只不过是虚数形体(空间有效曲率),每当虚数作出量子波动并守恒于实数值时,曲率与质能具有相同的表现。
虚数空间不是现实时空的那种可固定的模型,它的外在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所以其模型是不存在的,但其实质是存在的。人类是无法用感官察觉到虚数空间。现实时空所谓真理可能是虚数空间中的谬论。相反也如此。虚数空间中,时空都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也不是单方向的,而是无方向的,任意的。
这个对虚数的认知理解维系了很长时间,后来接触佛道学说,对生死产生了许多困惑与不解。既然数学可以描述物理世界中所有事物,那么作为生命存在的灵魂又该如何表达?祂又以什么样的场能来显示自己呢?直到有一天,在河边观水波冥想的时候,一个波的涤荡潮涌使我豁然开朗,仿佛醍醐灌顶一般模样,原来(a+bi)也是可以用来表达生灵的存在实证啊(灵魂是属于思数集里的子集虚拟波“弦”,波能是灵魂的实现场,后文再谈,此文不作论述)。
如图所示:
人生坐标点=(a+bi)
其中:a=(A*e)*t;b=(B*r)*t
A:物化本源;B:灵性本源;
e:物显变量;r:修为变量;t:时间变量
a——实数,占有空间,可视可察,不正是生命的实体嚒?
bi——虚数,无空间存在,无视有觉,不正是生命体的灵性场能嚒?
作为人这个生灵来说,a这个实数又可表达成有关生命个体生存空间有关物的泛延量化,bi这个虚数是完全可以量化生命个体生存空间有关灵性的高低层次的,即灵性的思维波动。
作为生命的求索,是物占首位,还是灵占首位?这不得不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反思,尤其是当下金钱至上的“利”的往来者们。自问自己:我们的人生真的就是这些金钱所能进行的唯一衡量秤杆嚒?对于一个人来说,人性的品味高低取决于我们自己处在人生坐标系里的仰角k的大小与纵坐标b位置的高低,而影响品味高低的关键e,r值变量是我们个人所建的心智模式内心需求所决定的。
在(a+bi)里a表达人对物的占有大小(包括本体与外延之物),bi表达人对灵性的高低具有;X轴线也表达着物的俱有与所求,Y轴也表达着灵的秉持与希求。
一个人所处的(a+bi)位置愈靠近X轴线,表明的就是对物化的占有欲的强烈;当(a+bi)的b为零的时候,说明灵性已消失,剩下的只有实数的物,这个时候所表达的就是躯体失去灵性的死亡。
一个人所处的(a+bi)位置愈靠近Y轴线,表明的就是对灵性的秉持更高;而当(a+bi)的a为零的时候,说明躯体已消失,剩下的只有虚数的灵,这个时候所表达的就是完全摆脱实维世界粒子束缚的灵,进入虚数世界。
而k是从坐标系原点到(a+bi)的线段的斜率,k的视角决定着人的一生心胸广阔与否,以及对生命真性的认知面积的大小。想来,在世间走的愈远并具有大视角的人,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对人生的包容性的理解亦将更加宏大。
作为求道修为的僧人们,清淡寡欲,就是指对物a的寡欲,并对r变量极力的修为,使得b值不断增大,以求不断提升灵性,进入虚度空间的那个极乐世界。在他们看来,如果人类想要真正的认知宇宙,现在所识显得多么肤浅与微小,思者必须进入虚数空间才能完全认识宇宙的本来面目,因为只有具有这样思维能力的人,才不受现实所谓的时空限制,跳跃无向,绝对自由。宇宙真正的奥妙是存在虚数空间里,现实只是它的真理的假象,现实中所有一切都是一个思往的映影投射的存在。
作为一般的俗人,私欲贪婪,就是对物显变量e的强烈追求,使得a值不断膨胀,而个人修为变量r却在萎缩。这就是:宁可舍弃bi的人性以求达到完全的占有,可是,到头来,占有了什么,不知道,而丢失的却是自我的真实存在,丧失的是人性,贵格不在。所谓道德低下指的大概就是这样一些人吧。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e,r变量到底孰轻孰重,时常困扰着左右摇摆。虽然知晓r的变量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精神食粮。但又想,一个人处在这个社会群体里,总要安身立命,实现自我群体关系价值的构架,k的视角是不能太小,否则就会陷入自我困乏的境地;同时不管现在生活水准如何,都希望过上更好的日子,物质生活的改善会伴随终生,攀比常伴左右。于是那个物质的包裹会越来越大,却很难丟舍;忙碌中觉得自我真的存在,一旦停下,便会不知所措,发现丢失的不仅仅是自我,还有困惑一生的迷茫——我真的需要这些吗?其实,作为一般人来说,物化的a与灵性的b都很重要,这好比电脑,硬件再好,软件跟不上,等于徒有华丽的外表;而软件若是再进一步升级,没有硬件的高级芯片作为支撑,也是无奈之举。
而作为伟人、思想家们,所思考的应该就是如何把自己那个(a+bi)对应的视角k不断扩大吧,那样就会求得更广阔的自我空间和更深层次的思想境界。他们就是e变量或是虚拟的增大或是实实在在的很大,而修为的r变量确确实实是很高的。胸襟宽广,气吞山河的表现尽显世间;眼光深邃,见解独到,思想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对人性本源的诠释更是思想家毕生的力图。
昨晚和友人再次聊起这个话题,说想写点什么,却被word文档如何绘制坐标系所困惑,想来有很长时间没有做过此类绘图事情了,忘却的大脑懵懵的,终于还是生疏地画了几笔不雅的坐标系以供参考所用,见笑了。
写这篇小短文是想告诉我身边的朋友们,人的一生,价值观该如何建立,道路该如何走,命运该如何把握,其实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A,B是个人先天的本源值,我们无法左右,但后天的修为修为的确是能够影响着e与r的大小。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心智的取向决定了人的一生此在造影业绩。作为生命本体,想要获得更高的价值与更深的层次,关键是如何建立高品位的心智模式。而想要建立良好的心智模式,其实并不需要我们有多么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没有什么复杂程序,以基础数学对应来阐述,无非就是生命体(a+bi)中求a与求bi的分野。人,作为生灵中的一分子,理所应当是要把求bi放在首位的,那样才会证得生的美丽。否则只会是如同一般物质运动体罢了,虽然勉强也有个bi对应着,但确实是太低俗了,与一般的无机盐大概是同构的,我想是这样的吧。
从(a+bi)组成来看,有灵生命与一般物质的最大差异就是拥有了bi这个虚数。那么,求a求b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是否可以这样说:最高境界的人生享受不是物欲a的大小,而是精神灵性b的充实与逍遥呢?
自然生命的需要容易得到满足,因为这种需要很有限;只有超生命的需要才是无限的。所谓贪婪的欲望无底,指明的就是这个道理。而这无底的贪婪,其实不是欲望本身,而是人类人为地把无限地追求都用在了生命欲望身上的结果。这种类似于“宠物式的生活”对人来说,是不会满足的,当然就没有真正的幸福感;这样的人常常会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的生活的真实意义。
记得在诠释人生意义上,陈独秀先生曾这样说过:“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这就是创造,这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所在。
再就是那个长个大脑袋的笛卡尔,真的很伟大!虚数就是他发现的,还有那句:我思故我在。我是你后世的学生,你知道吗?我心中的先哲。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人们更需要的是走进自己内心世界,在那里才能获得这个大悲咒的密解是什么。心智的模式是自己构建的坐标,幸福的取向是自己定下的矢量。
当粒子焕化成波的时候,你感到逍遥;当波演化成粒子的时候,你感到实在。穿梭在两个平行世界的粒子波啊,把心思隐藏,是在等待另一个粒子波的碰撞,抑或是等待本体的升华?静默也是一种深刻的探索,慎独常在,只因灵波滑过在这凡世人间。
我的友人,你可知道,在波粒共振的时候,在冥想有思的时候,我来了,如影如幻,星花明烁,有实有思,有灵在徜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