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爱情故事 单身一族 网络情缘 友情故事 都市夜思 围城内外 感悟亲情 异乡生活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婆婆是俺娘

时间:2016/7/28 作者: 晨有清逸 热度: 85185

  嫁给老公时,他们姊妹几个都称母亲为娘。一直觉得叫母亲为娘是很神圣的称呼。就像那首诗:“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试想,如果把娘换成妈,那种味道就淡了许多。
  
  我年逾八十的婆婆娘,虽然腿脚不太灵便,但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比他儿子还好使,同样经历的事情,他儿子都忘到爪哇国了,她还历历在目,一五一十说起来,头头是道,时间地点人物分毫不差。
  
  当年公公重病住院时,婆婆才48岁,三个孩子都未成家。本来平平安安的一家子因为公公这场病,遭受到了巨大打击,更让婆婆扛上了沉重的担子。
  
  得知公公生病,乡里乡亲一拨又一拨前来探望。每次走出病房,送人到楼梯口,婆婆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一转身,她就擦干了眼泪,以一副平静的表情出现在病房,继续照顾着公公的吃喝拉撒。那时候,我觉得能如此镇定地调整情绪的婆婆真是了不起。
  
  三个月之后公公去世了,办丧事时,我作为准儿媳来到婆家,满院子都是帮忙的人,婆婆也在张罗着忙里忙外。
  
  当时不能理解的是,亲人去世是何等的悲伤难过,为什么还要吹响器、放鞭炮?搞这么热闹?
  
  直到时光过去了几十年,当我也经历了诸多生离死别,才明白,世世代代传袭下来的习俗,自有它的道理。逝者已去,活着的人无论多么悲伤多么不舍,还是要继续活着。利用吹响器,放鞭炮、撒纸钱等仪式来完成办丧事的过程,是让活着的人明白,亲人已经离开了,你需要祈祷亲人一路走好,好好安息,然后再慢慢过自己的日子。经历过这样的告别仪式会减轻活着人的痛苦,慢慢接受亲人离开的事实。
  
  后来几十年,婆婆带着三个孩子省吃俭用,辛苦劳作,一点一点还清公公看病欠下的外债,以至于我们结婚时,用现在时髦话说,就是裸婚。
  
  那时候的婆婆,照顾着家里两个小的,操心着城里那个大的。农闲时节,自己提着篮子坐上车就来我家了,篮子里满满的都是蔬菜瓜果。每次接过那个沉甸甸的篮子,就很佩服婆婆力气大,那么远的路,而且还需转车,她就这样掂着来了。
  
  那时候也没有电话,没法联系,有那么几次,婆婆来了,我们不在家,她就在门外等啊等……
  
  二十多岁时,妈妈曾对我说,“女孩子要学点手工,要不然等将来有孩子了,不会给孩子做棉衣可不行”。可是啊,我一直没机会学,也不愿学,现在这社会,谁会没事学做棉衣啊。
  
  等到有了孩子,婆婆就把给孩子做棉衣的事包揽下来,从拆洗到缝制,都是她一人来。从小到大,从里到外。一直到孩子长大后不再穿做的棉衣了,我也没动过一针一线,都是婆婆亲力亲为,为此,妈妈就说我太有福气了。
  
  婆婆的手脚麻利也总是让我瞠目结舌,下雨天,她如果想来的话,打着伞也会出现在我家门口;吃过晚饭,发现洗过的被罩没干,她马上穿针引线用布再缝一条,睡觉前就盖上身了;从老家拿来的一袋子花生,天不亮就开始剥皮,到晚上花生仁、花生壳就各自分装好了。
  
  ……
  
  时光荏苒,转瞬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婆婆也老了,腿脚走不动了,再也没有那种自己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范儿了,每次来去都需要儿子接送。
  
  按说,婆婆有了孙子,有了重孙,该享受颐养天年的生活了。可是,一辈子快手快脚惯了的婆婆依旧忙碌着,虽然腿脚被束缚住了,但手不会闲着,一定要有个活儿做,捡米里的虫子啊,挑豆子里的石子啊等等,实在没家务活,她就纳鞋垫,通过手中的一针一线打发每天的日子。
  
  每逢冬天,婆婆会来我们家住一段日子,每次来时,她会准备几十双在家托好的鞋垫,到家后,如果没有家务可干,她就坐在沙发上一针一针纳鞋底,从早到晚。于是,我家一抽屉满满都是纳好的鞋垫,遇到有朋友喜欢,就送几双。
  
  去年有个在国外定居的朋友,看到婆婆纳的鞋垫,赞叹不已,就送她了几双。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从国外打回电话说,外国朋友对婆婆纳的鞋垫非常欣赏,说是中国的传统工艺,要发扬光大。我对婆婆说,“你纳的鞋垫走出国门了,外国朋友还说你弘扬了中国文化”,憨厚的婆婆抬头看我一眼,只微微笑了一下,表示听到我说的话了,就又继续埋头纳她的鞋垫。
  
  今年冬天过完了,婆婆准备回老家,连着两天催他儿子把她送回去,我说,“一个冬天,两三个月你都住了,为啥这两天你急着回去哩”?她说,“活干完了,拿来的鞋垫纳完了,没事干了”。
  
  哈,原来如此,我找来一包黄豆,让她捡里面的石子,她没吃早饭就开始捡。中午我回家时,看她还在捡,就随口问了一句,“没捡完”?她说,“早捡完了,没啥事,就又捡了一遍”。
  
  现代人常常会通过静心练习提升活力,释放负面情绪,让身体更健康,八十岁的婆婆不懂什么是静心。冬季天寒地冻时节,我们都出门上班之后,整个白天,她都独自在家,两三个月时间,不着急,不烦躁,平平静静地在家看电视,做手工……这是不是老人家找到的静心之道呢。
  
  人家说,婆媳是天生的冤家,但我们婆媳几十年,似乎还没红过脸,这其中,婆婆的功劳最大,老人家为人处世包容,大度,不搬弄是非,不斤斤计较,干起活来,又手脚麻利,吃苦耐劳。
  
  婆婆有两个儿媳,但她从没在我面前说过弟媳一个不字,也从不评论诉说她在二儿子家的境况,遇到我和他儿子闹别扭,她也总说自己儿子的不是,从来不火上浇油,添油加醋。所以有时我就对老公说,婆媳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婆婆的为人处事,俺婆婆身上具有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
  
  但一家人过日子也难免有磕磕碰碰,彼此的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矛盾也是会有的,比如,我希望婆婆能按照科学卫生的标准生活,她似乎不以为然,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后来次数多了,我也学会妥协,大不了,把她没刷干净的碗再刷一遍,把她放颠倒的筷子再正过来。但过后我发现她也在慢慢改正,比如,头朝下的筷子牙刷很少见了,放进冰箱的蔬菜会装进塑料袋了……
  
  农民出身的婆婆,利用每年在城里生活的一段时间,学会了用微波炉加热食物,用燃气灶烧饭炒菜,学会用电饼铛烙馍,每次临走就会给我们烙厚厚一叠,放在冰箱吃好长时间。。
  
  夏天,婆婆很少来,说一个人坐在家里,不开空调,热,开了,太费电,不如在老家吹自然风凉快舒服。
  
  心直口快的婆婆有时说起话来,口无遮拦,比如,大年初五,儿子儿媳说要给她买个轮椅,这样出门时推着她会方便点,她竟说,“花那钱干啥,谁知还能活多久”。看到电视上有新闻说某人得脑溢血心梗突然去世,她会说,“我要也能得这病就好了,头一歪,就过去了”,
  
  每次听到婆婆说这样的话,就不好受,儿女孝心一片,婆婆也乐享天伦,咋会说出这样的话呢。于是,有一天,语重心长和她谈了谈,谁知,婆婆说,“我真这么想的啊,老了,该不花的钱不要花了,再说,得那样的病多好啊,不受罪,也不拖累你们”。
  
  可是,可爱的婆婆,“你不知你说出那样的话,让我们做小辈的多伤心,就像孩子在父母面前说,活着没意思,早点死了算了,父母听了也一定会难过一样”。婆婆说,“啊,我真没想那么多,只顾说着痛快了,没考虑恁的感受”。
  
  哈,善良可敬的娘,您豁达乐观的性格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在以后的日子里,只愿您开心、快乐,健康、长寿,还能给我们烙烙馍、纳鞋底到很久很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6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