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经典图酷 听听音乐 星座常识 娱乐新闻 影视在线 文学动态 幽默笑话 影视评论 原创剧本 励志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火星救援》浅评

时间:2015/12/14 作者: Muses 热度: 85031

《火星救援》浅评

   《火星救援》是由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马克·达蒙饰演的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因为疏忽被遗留火星,通过自力更生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救的故事。作为一部长达144分钟的电影,观影期间注意力始终被屏幕吸引无明显出画,说明了导演和编剧对故事走向的强大把控能力,证明了电影的成功。

   这是发生在未来的故事(人类在火星登陆,也许还要等若干年),影片开头向我们展示了浩瀚神秘的宇宙和人类在火星上活动的画面,这无疑引发了观众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正当我们准备跟随镜头,与六位宇航员一起探寻科考的奥秘时,忽然画风突变,有条不紊的火星科考瞬间被遮天蔽日的狂风取代,画面飞沙走石。由于沙尘暴迫使研究活动无法进行,六位宇航员决定返航。而后,他们便冒着强风和碎石返回登陆舱。看到这里,相信有经验的观众已有预感,预感本次返回注定不会顺利。果不其然,作为主角的沃特尼被狂风吹起的设施击中,消失在混沌的风沙中。就在其他人拼命呼喊,判断沃特尼已经遇难,陷入选择舍弃同伴启动飞船的自责情绪中时,他们早落在聪明的观众后面。因为片名叫火星救援,我们看到了火星,现在就剩下救援了。

   在面临灾难的时候,是选择舍小保大,还是全军覆没?在这个问题上,影片给出了答案。这样的难题不仅使剧中人物难以抉择,同时也将问题抛给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每个人都会默默的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办?编剧和导演对开头的处理是成功的,因为舍小保大符合常理,更重要的是其余五个人根本不知道沃特尼还活着。这么说来,他们只是丢弃了“一件物品”,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像写文章一样,好的开头可以事半功倍。故事到这里,所有铺垫交代的明明白白,而五个宇航员“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得到了观众的原谅。更为重要的是,它根据故事走向,设计了“观众知道而剧中人不知道“的情节(沃特尼没有死),给后面的救援增添了自我救赎的含义,吸引着众人一探究竟。

   飞船走了,沙尘暴停了,黄沙中露出被掩埋的主人公。随着他慢慢苏醒,观众本来松弛的神经又紧绷起来。因为他们发现沃特尼受伤了,一段钢管插入他的身体。随后,他返回居住舱,用有限的医疗设施和经验拯救了自己的性命。编剧是成功的,他用这种方式,迫使观众对剧中人产生“同情”,产生情感上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电影求之不得的,因为他能继续吸引着你往下看,让你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东西视而不见。比如,为什么物体巨大的冲击力并未使宇航员的面罩破碎而仅仅是裂开?为什么狂风能吹动地面加固的设施,却不能将体重可以忽略不计的宇航员吹到外太空?等等,等等。

   这些其实不重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本身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试问,谁不愿意看到沃特尼安然无恙呢?

   在经历了短暂的绝望后,主人公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荒芜的星球生存下来。食色性也,要想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故事交代的通俗易懂——农家肥。后来,像观众预料的那样,主人公利用自己和其他的人排泄物创造了一个农场。过程既有高深的科学原理,比如什么和什么燃烧可以产生水分(才疏学浅望见谅)。也有轻松搞笑的诙谐场景,比如出人意料的小爆炸。这不仅向观众传递了正能量,将他们从刚刚忧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更是为后续的救援行动提供了顺理成章的激励事件。

   人类活动,带来了周围环境的改变。正基于此,NASA地球总部的人员才发现了火星表面的异样,隐隐的感觉到上面似乎还有“我们的人”这个看法。正当观众如释重负时,一场道义上的审判悄悄来临。

   让我们往前回拨,NASA 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告知全世界沃特尼在行动中丧生的不幸消息,并在墓地给举办了下葬仪式,尽管没有确切消息,但他们还是认定沃特尼死了。所以,当NASA发现人类活动的踪迹后,无可避免的陷入到要不要推翻之前理论的两难境地。

   推翻,就表明自己工作的失职,面临舆论的压力。不推翻,则要放弃一个鲜活的生命,承受心灵的谴责。这个时候,观众又被裹挟着带入剧中,同样面临着是与非的抉择。

   很快,NASA和我们一样,选择正视自己的错误,向全世界宣布沃特尼依然活着。同时,他们也将马上开始着手,开展对他的救援。影片很聪明,它利用这种方式,传达了知错就改的做事态度(或许这不是错,因为他们也才知道沃特尼活着),更是通过这从态度,向全世界彰显了美国的务实精神,一箭双雕。

   就在我们欢呼雀跃的时候,沃特尼也通过自己和NASA地面人员的努力,与“家”取得了联系,通过一连串幽默诙谐的镜头,展现了自己惊人的创造力和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看到这里,每个人的情绪又回归平静。我们认为,就这样一直美好下去吧,会有人来接你回去的,沃特尼。

   如果影片这样进行,那么就太让人失望了,幸亏它没有。不久以后,我们看到爆炸摧毁了主人公的安乐窝,也将他赖以生存的农场撕得粉碎。我们感到可惜,感到无法接受,认为命运为何对沃特尼这样不公。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会在心底发出另一种声音:现在主人公一无所有,他要怎么办?

   电影的高明的之处就在这里,不断给人希望,不断夺走希望。这种情感上的互动,诱使着每个人深陷在影片中不能自拔。

   遭遇了不幸的主人公没有气馁,依然像一头雄狮那样面对困难。随后,他根据NASA和自己的经验,选择寻找能让他脱离苦海的返回舱,就像人们愿意看到的那样,他找到了,成功了,尽管过程充满荆棘。

   就在观众再一次对沃特尼要回家充满期待的时候,影片再次无情敲碎我们的期待。救援工作需要之前五位宇航员和他们的飞船配合,而这样的配合本不属于他们“义务”。影片只花费了很小的篇幅去叙述,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像根本不需要思考。观众会想,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飞回去,何况他的朋友呢。这么想没错,可是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飞回去,就能弥补之前所犯下的“错误”,就能自我救赎,何乐不为。

   最终,沃特尼按照原定计划,到达指定地点。临走时,他给火星车的“后来人”写下了简短的一句话:请善待这辆车,他救过我的命。这个细节无疑是精彩的,他突出了主人公隐藏在理性下的感性一面。试问,我们每个人不是也对自己用过或者意义非凡的东西产生过感情吗,这可是人类特有且共有的情感啊。

   救援工作日益临近,沃特尼也终于坐上被拆的面目全非的返回舱。看到这里,相信每一个观众都是迫切的,他们希望沃特尼赶紧获救,以至于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都视而不见。一块“塑料布”怎能遮挡升空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谢天谢地它脱落了)?一个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怎么可能顶起重达400公斤的重物?所有,所有。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想看沃特尼获救,这些就必须发生。

   最终,沃特尼带着众人和观众的期待逃离火星与飞船会和,过程中的小插曲算是点缀。最最精彩,是沃特尼在最后关头,将自己宇航服手套扎破而获得额外动力与飞船会和的情节设置。这告诉所有人,事情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但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自己。

   天助自助者,也是整部影片突出说明的主旨。

   影片最后,导演天才的没有将结尾落入英雄回归,万人欢呼的俗套中。而是另辟蹊径的将结尾定义为“传承”。沃特尼没有再执行航天任务,成为了NASA的一名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身边的年轻人,薪火相传。

   《火星救援》是一部值得观影的好片,细节的处理给它锦上添花。比如长期营养不良的主人公由健壮变得骨瘦如柴,这样的细心让我们在恍然大悟后大呼过瘾,佩服编剧对细节的控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影片也有自己问题。有些情节显得生硬,比如中国加入救援行动(或许为了打开市场),比如主人公总能获得他想要的各种物资包括运气。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们在观影前就知道,这是一部关于救援的故事,我们想看的只是人员获救,至于他怎么获救,那是导演的问题。

   沃特尼和鲁滨逊有些类似,一个在火星,一个在荒岛。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丰富学识和众人帮助才得以幸存,进而回归社会生活的。他们不仅突出了主人公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通过这种突出个人英雄的方式,照亮了全人类互帮互助的精神,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最后,导演借沃特尼之口说出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当你陷入绝境的时候,就要不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当你将它们逐一击破时,就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