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优秀文化正逐渐被遗忘。说起 '汉服',可能很多人会问:汉服是什么?是汉代的服饰?亦或是旗袍?
提起汉服,这是我听过最多的问题。然而于汉民族来说,汉服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种服装,一种形制,而是我们的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爱它,并不止于它本身。
在汉服的背脊处有一条被称作“中缝”的长线;其左右坠袖为两片接缝,名曰:”接袖。”古时候由于布幅有限,人们只能采用 '拼合'的方法,后来这种传统慢慢被赋予新的含义,象征 “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汉服之所以称汉服,是因为它代指自汉朝直到明朝时期的汉民族服装,或华丽优雅,或简洁朴素。
它有着锦袍玉带的风华,有着罗裙翩然的娴静,有着广袖飘逸的惬意。
可现在,它去哪儿了呢?如果不是在少数热爱它的同袍身上见到,恐怕要以为它早已销声匿迹。
汉服圈里有这样一句话:“热爱祖国的人不一定喜爱汉服,但喜爱汉服的人一定深爱着中华。”近百年来,人们的思想主流几乎被西方文化占据着,以至于忘了我们原本是一个宏伟壮大,多彩绚丽的国家。而这正是西方国家实施的软战争策略 ——对中国在文化乃至经济上实行架空。
那我们为什么不多一点文化自信呢?在东方国家中,日本以他们的国民素质为骄傲,韩国以他们的偶像出产为骄傲,可这些都不能超越,也无法超越我们的文化基垫。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局面。
就这次阅兵仪式来说,欧洲国家几乎没有派出领导人来华。从目前局势来看,这似乎不止是情面问题那么简单。有政客猜测,美国可能再次与日本缔结了盟约,想要瓦解中国体质。2005年全球金融危机时,中国放弃了将列强一举重创的机会,本着仁义扶起了美国,可换来的,却是再次的孤立。
中国终于看清,反法西斯对列强们来说不过是一次涉及利益的战争,与中国对西方的威胁比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他们所受的教育告诉他们:弱肉强食,胜者为王。无关仁义,无关道德。要知道,我们自小就明白孔子的以 “仁”为本,纽约和伦敦不是那些海外华侨的家园,永远不是。
作家梁漱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答案是这个世界不会好。但也不会更坏了。因为这个世界从成为世界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我没有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救亡图存的魄力,即使做了,也不会有那样的感召力。毕竟,个人力量是多么渺小。而现代人也早就失去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神,却多了教授易中天所说的“身强体壮,东张西望”的形象。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一文里提到,患癌期间一位修禅的大师对他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惩恶而是扬善,没有丑恶,也不会彰显美好。”
我想现实里大部分人都犯过本末倒置的错误。人民的愤怒从根本上改变不了什么,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有向上。
复兴中华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某一部分人的事,每个国家都会教导他们的人民热爱祖国,真正理解的人又有多少?归根结底,是一种危机感的缺少。
在这里,我要告诉封建时期饱受歧视的女同胞们,我们的民族从来不乏女英雄。我们有有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的洗夫人;有驰骋战场的抗金名将梁红玉;有智谋双全的巾帼英雄秦良玉;还有近代抵抗侵略,奋勇当先的冯婉贞。性别,不能成为视若无睹的理由!
我们需要清楚,我们的国家并不像看上去那样风平浪静,它总是以最大力量给予我们安全感。
而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应该做到像国歌里飘扬的字眼那样:万众一心,前行无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