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勋并非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莲溪文学协会的早行者,但他在圆文学梦的路上,始终锲而不舍地且行且吟,超越了一个个早行者,走在了行进队伍的前列。如今,他已是《春竹》诗坛响亮的歌手。
他一直着力于诗歌创作,不断实践,不断突破,终于以高产优质的诗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而奠定了他《春竹》诗坛重要歌手的地位。
炽热的激情真诚的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大序》)告诉我们:首先需要你内心有一种感动,然后才用语言文字把它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这就是诗歌的凝聚和形成。
没有激情便没有诗。张政勋是怀着敬畏之心去写诗的。读他的诗,我们的心常常被他的激情打动。
他热爱生活,忠实地面对生活,以生命来感受生活所赋予他的一切。他的优秀诗篇,使人心动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得之于人世间的感发,另外一类是得之于大自然的感发。
得之于人世间的感发,如《坚守》诗。《坚守》是充满激情的一首力作。2011年12月16日上午,他接到陆绍明会长“坚守原编辑部”的电话,灵感突至,激情不可遏制,便伏案疾书。“别人都已经陆续搬走/你还在原地停留 坚守……”在诗人一个个“坚守”的细节铺陈之下,一个为繁荣浦东乡土文学忙碌二十多年的守望精神家园的守望者这高大形象便凸显在读者眼前。这从笔端倾泻而下的诗意,是他激情的喷发。喷发的激情,让他欲罢不能,直至当天深夜完稿才释然心静。这发自内心的激情洋溢的诗,能让我们读之产生共鸣。
得之于大自然的感发,如写于2009年7月的《嵊泗组诗》。以组诗中的《荒岛之春》为例,诗人在这诗前有一小序“‘金鸡山’是嵊泗列岛中一个无人小荒岛,但是现在……”。这轻轻的一笔暗示了诗人站在现在的小岛上已是今非昔比了。面对游客如云的场面,诗人触景生情:“金鸡在山顶报晓/金鸡在山顶鸣叫/金鸡在向世人高唱/高唱一曲曲颂歌/高唱一曲曲咏叹调//高唱改革开放好光景/给荒岛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高唱改革开放好年代/荒岛变成宝岛”。读这些激情似火的诗句,我们可以走进诗人滚烫的内心世界。这是他对改革开放的高声礼赞。
他与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对生活的熟悉和热爱,是难以发现和挖掘繁纷复杂生活隐藏着的各种诗意的美。
诗缘追梦。由此,高昂激越的抒情、袒露心迹的诗句、纵情讴歌的浪漫便构成了他诗歌的主旋律。
晓畅的语言艺术的歌
仅仅热爱生活,还不能说具备了诗人的素质。诗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在包罗万象的生活中选取到诗意的镜头,并发掘出别人忽视或不易觉察的美学意义。
张政勋具备了诗人的素质,因为他有一双捕捉美的慧眼。在他眼中,一人一事一花一木一山一水皆是精彩的世界。
2010年11月20日,他参加了莲溪文学协会组织的崇明一日采风活动,写了《崇明诗抄》(组诗)。组诗中的诗情都是从某一点的细微处入笔生发出去的。如他见崇明前卫村的村史展览馆里摆放着一木制的古旧纺织机,有一织女在操作演示,便怦然心动。《织女之歌》的构思在他脑海形成。他吟咏着:“土屋外吹起强劲的现代风/吹不掉土屋里织布机的繁忙/美妙的土布不再用于衣着/而是装饰 收藏 远销重洋//古老而落后的工艺及产品/今日重放光芒 茁壮成长/织女每日欢快地织布/心中满怀着感恩与希望”。诗句虚实相生,但明白晓畅,一读就懂。同时,他注意音节的优美,四句一节,一唱三叹,铿锵有声;偶句押韵(江阳韵,韵脚ang),抑扬顿挫,音调自然,有旋律之美。
2012年5月,他写的《古徽州诗抄》(组诗),也是从不为人所察觉的细节入笔的。他在黟县宏村见村中有白杨、白果两棵高大粗壮参天,枝干交织一起,感慨万分:“人类要学习两棵古树/丢弃恶斗 摒弃恶俗/不再同行是冤家/不再一山容不下二虎”(《两棵古树》)。现实生活中的彼此提防、互相拆台、恶性竞争等恶俗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在诗人梦想的天国:生活应是和睦相处。虽然带有超时空的浪漫,却明显充溢着诗人对未来社会的一片热忱。此诗,诗人选择了具有强烈美感效果的艺术角度,诗便写得明快而有味,从而此诗的谋篇构思也就不同凡响了。
再如2013年4月他写的《苏州诗抄》,其中《虎丘斜塔》写得为人称道。“并非所有的歪斜/都会倾倒/你展示着奇特/让世人去深深思考//其实不必苛求外表/只要内心善良正直/也能一生一世/立于不败之地”,强烈的哲学思辨力量使这首诗具有了应有的张力和硬度。同时,独立思考的感悟为诗打上了强烈个性色彩的烙印。也只有这样融入有独立感悟、有个性色彩、有深沉哲理的印记诗句,才是耐读深刻的好诗。
他的诗写得明白晓畅,喜欢直接倾诉心声,把全身心都交给读者。读这样的诗,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他写诗能聚焦点于包含着生活中全部美学意义的点滴之“水”。滴水能见海。善于从“滴水藏海”中发掘生活中的精义,这样的诗才是艺术的歌。
大气的史诗感人的歌
评价一个诗人,不在于他写得多或少,而在于他是否具有不重复他人同时也不重复自己的创造性,在于他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受方式和表现方式,在于他是否为诗的宝库贡献了新的珍品。
张政勋作为《春竹》诗坛的响亮歌手,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不重复他人同时也不重复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他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受方式和表现方式和为《春竹》诗坛的宝库贡献了新的珍品。
他是莲协的后来者。自他一进入莲协后,他就用手中的笔,在莲协的不同历史节点写出了出彩的诗篇。
《我走进开垦的处女地》写于2005年11月,这是他以读者的身份走进《春竹》文坛的处女作。诗中,他一出笔就吸引人眼球:“我走进/开垦的处女地/走进/一片新奇”,惊奇语气呼之而出。随后两节的“我看见”首句语,把莲协的“良田沃土”“累累果实”具象化了;随后两节的“我听见”的起句语,更是对耕耘者的“挥洒汗滴”拼搏精神和“笑傲今天/喜迎明日”洒脱心态充满了敬意。诗结句“心旷神怡/倍受激励”水到渠成。这诗写出的敬慕之情,已远远超出了他个人的范畴。此诗的成功,就是这里的“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这就是此诗的大气。
《书写——献给陆绍明先生的歌》,创作于2009年。此诗一连用了32个“书写”句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立体般塑造了一个义无反顾投身繁荣浦东乡土文学事业的令人肃然起敬的栽竹人形象。他曾是“望闻问切”的医生,但他华丽转身,用曾书写病历和处方的笔书写了传奇色彩的历史。32个“书写”句,便是形象的诠释。读气势澎湃的32个“书写”句,能让我们回肠荡气,感人至深。
《莲溪文协之歌》(写于2010年)写得慷慨激昂。诗云:“我们耕耘着漫漫岁月/播种下浩瀚的文字/我们用心血汗水/浇灌出无尽的丰硕/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吹响昂扬的号角/我们呼唤民族的复兴/高奏激情的颂歌……”这激情澎湃的诗句是莲协人奋力跋涉连奏凯歌的真实写照。
有关写莲协历史的诗,他还写了很多。如《我走进春竹——为季刊〈春竹〉20年而作》(写于2009年)诗洋溢着对春竹与春竹人的崇敬之情和赞美之情、《坚守》(写于2011年)写了陆会长坚守在旧办公室的动人故事、《我们走在陈春路上》(写于2013年)用恢弘的视角写了莲协不同历史的发展进程、《你从风雨中走来》(写于2013年)写病愈康复的陆会长始终牵挂着莲协的工作、《春竹 你是我心中……》(写于2013年)用真诚的感恩歌咏《春竹》、《我赞美》(写于2013年)是直抒胸臆献给《春竹》及其耕耘者们的赞歌、《你端坐在沙发上》(写于2014年3月)生动展现了第三次开刀的陆会长仍操持着莲协工作的画面……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在这一部分诗歌中,我们完全可以领会到诗人对莲协点滴历史进程的热情洋溢的思考,它渗入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情感,既融合了外在对象,也交织着内在心境。因此,他的诗显得热烈刚健浑厚大气。
他无意构筑所谓恢弘的史诗,也无意刻求一种轰动的语言效应,但他那种对追求文学梦的执著、对来自莲协的挚爱,使他不断地写出了大气的史诗,唱出了感人的歌。我们感受它,总觉得有一种为之心系的东西探入我们灵魂的深处,使我们为之震颤。
他用自己的笔真诚地记录莲协岁月的声响,展现莲协人放飞梦想追求圆梦的生命韧劲的历史进程。如果把这些诗或组诗集合起来,就是一部恢弘的莲协史诗。莲协史诗,就这样渐渐地在完稿。他在《春竹》诗坛地位也逐步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是的,在《春竹》诗坛里,我们期盼着能像他这样出类拔萃地纵情放声高歌的诗人越来越多。
写于2014年5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