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经典图酷 听听音乐 星座常识 娱乐新闻 影视在线 文学动态 幽默笑话 影视评论 原创剧本 励志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么火

时间:2015/5/2 作者: 卜凡 热度: 84655

    2012-06-26 15:08:42

    近期央视一套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了大江南北、男女老少,和许多观众一样,在饥肠辘辘的半夜流着口水看着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观察着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不禁感叹祖国的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吃货的幸福感不仅涌向心头。然而想想现实,让人胆战心惊的食品安全问题、工业化生产出的寡淡的味蕾刺激,不觉又低头黯然神伤。尽管如此,还是迫不及待的看完了完整的七集。跟我一样同样流着哈啦子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一美食纪录片的观众又有怎样的心情呢?《舌尖上的中国》是如何虏获如此多观众的芳心、火爆至此的呢?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物,抓住观众永远的的追求。展现事物本身的丰盛美味是本纪录片最直接具体的内容。民以食为天,子曰“食色,性也”,食物,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并且没有性别、学历、年龄等方面的差别,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和追求也越来越高,《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目前为止最大型、全面、高水平的食物类纪录片,内容上满足了人们在食物品种和质量方面的饥渴,再加上其有力的结构方式、生动的细节、高清的画面、充满诱惑的解说词都是其获得广大观众的重要砝码。

一方面,本纪录片采用小故事穿插和详尽展现细节的手段。这部纪录片采用典型集合式的方式,每期围绕确定的主题,通过讲述不同地区不同饮食的代表性人物故事事例,如《主食的故事》一集中,围绕“面食”介绍了不同地域各有特色的饮食:北方的面食,主要是各色面、水饺,南方的米粉、年糕,又介绍了新疆的烤馕等。同为主食,不同地区不同的品种和味道,充分展现了丰盛的特点。

另一方面,穿插在其中的故事使对食物的展示更加具体,细节的展现让食物更具吸引力。节目采用高清拍摄,食物的色泽、形状等细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甚至切食物的声音、烹炸时食物形状的变化也展漏无疑。鲜艳的色泽、充满诱惑的声音、放心的食材,都让观众盯着品目欲罢不能。比如在《主食的故事》一集中,其中老黄卖糜子馍的故事,详细地展现了从糜子生产到糜子馍制作,到老黄售卖的过程,老黄老俩口认真细致的制作过程,鲜黄的糜子,热腾腾、香甜的糜子馍,顾客对糜子馍的欢迎,都使观众对糜子馍充满了渴望。

另外,极尽所能的展现味觉和视觉感受的解说词配合食物制作或者食用时的声音,如对汤粉的展现,解说员好像尝到了米粉一样说道“细腻的米粉、火辣的肉汤,”加之飘着火红辣椒的肉汤,看起来油亮可口的米粉,其中演员吃米粉的声音都勾起人们难以抑制的食欲,有的网友甚至说,恨不得趴在电视上啃两口,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充分显示了这些食物对观众巨大的吸引力。

二、文化,捕获观众的好奇心。纪录片展现了食物背后中国各地的地理、历史、文化、人情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劳动人民朴实辛勤及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谐、特色有趣的民俗是除食物本身以外也很吸引人的内容。如精湛的厨艺、南北方不同地理特征对食物产生的影响,人们逢年过节时的习俗等,这些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吸引观众的目光。

三、情感,拨动观众心弦。本纪录片深深波动了人们的心弦。家乡的食物、小时候的回忆、妈妈的拿手菜、家人团聚的场景等等都使人们重温了过去的美好与温暖,感受到家的味道,有的网友表示看到一家人吃饺子的场景眼泪都止不住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东西都成为记忆中难以抹去的美好,如小时候妈妈给做的面条、爸爸的拿手菜;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人都背井离乡,很少吃到家里的饭菜,很难感受到家的温暖,而纪录片帮人们重温记忆、找回温暖。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片子才是真正好的作品,观众透过影片感受到的心灵的震颤甚至比食物本身的刺激更具吸引力。

四、艺术,给予观众心理满足。本纪录片给观众的虚假的美好和谐给现实中得不到食品安全感和口服的观众一种希望和心灵的满足。现在地沟油、添加剂、食材伪造等问题使人们谈吃色变,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少有时间和机会享受制作讲究、味道鲜美的食物。现实的不到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安全新鲜的食材、精细的制作过程、让人们在电视屏幕上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此外,从商业营销手段上来说,本纪录片利用微博、贴吧等的宣传也极其成功。

    视觉盛宴和心灵大餐的完美结合,《舌尖上的中国》让中华美食通过眼球,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这种美化的艺术对对美有天生渴望的观众有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对观众眼球和心理都有十分重要的震慑力,收视率的火爆是一种文化、商业、心理战术和艺术等的完美集合的成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