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中秋节 国庆节 春节 冬至节 端午节 七夕节 清明节 元霄节 重阳节 情人节 圣诞节 愚人节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散文《清明节思情》三篇

时间:2015/3/1 作者: 柳韵 热度: 82771

我家的四合院


唐山大地震前,我的老家在京山线铁路边上的古冶车房街十五号。那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方圆300平方米左右,正堂屋坐北朝南,一对漆黑的大门在那方土地上很显赫,约十步之遥就是一堵大墙,墙南面是日夜川流不息的过往火车,震耳欲聋的汽笛声此起比伏,这对常年生活在此的人们来说是司空见怪的,可对于我这个每周仅去一天的人身临其境时,总感到有一个庞然大物在身旁“轰轰隆隆”地轧过-----。        
我家的四合院,留下了我童年很多的回忆,也留下因地震给我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
每当"7 28"这个沉重的日子来临之际,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这个难以从我脑海中消失的四合院。
记得我还在上小学的时侯,每逢星期天父亲就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着我和弟妹一起去老家看望年迈的祖父母。一走进车房街狭窄的街口,我就被14号大院的伙伴们前呼后涌着问这问那,然后迫不及待的推开黑漆大门叫一声:"爷爷、 奶奶好?”祖母总是乐颠颠地双手捧出,大姑母从北京买来的糕点和香脆的五香花生豆,让我们姐弟品尝。我趁大人闲聊之际,就不声不响地钻到大屋的小套间。那里只有一米见宽约四米长,酷似鸡肠子似的小屋。听说是姑姑他们姐弟六人都在家时,爷爷将大屋栅上的隔板。现在却成了我休闲的小小天地。我一头钻进去,默不作声,开始翻阅姑叔们留下的各种书籍。贪婪地看着那时被文革视为禁书的"红楼梦""刘巧儿"等书。时间长了,肚子饿了,我就偷偷地跑到堂屋,把祖母那个精致的玻璃点心罐撬开,迅速抓几块糕点,又急急忙忙猫到那光线并不好的"陋室",一头扎进积满灰尘的书堆里。午后,当我们吃饱喝足,得意洋洋与老祖母告别时,祖母总是埋怨的叨咕说:"我的糖果又被哪个馋猫给吃了?"我不由地伸伸脖子,吐吐舌头,不敢勇敢地承认!因为腼腆的"大门闺秀"被称之为馋猫,这个大号实在是不雅观呀。
听父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家在唐山城子庄附近。老刘家是有五代家谱的(这句话我不止一次的在夫君面前炫耀过,特表明我可是书香门第的后裔子孙呦)这个四合院是祖父四十年代当火车司机时购置的,也算是一个殷实人家吧。想当年,父辈的几个是挺有出息的,大伯父在全国总工会;大姑母是南下干部解放后在北京师范学院;三叔父在天津日报任总编;四叔父是24军作战参谋;父亲在本地区委工作;仅有小姑在念高中,可谓是工、农、学、兵红五类家族。一幅《光荣之家》的红色横匾高悬在大门之上,当然这是四叔父当兵入伍赢得的一份荣誉。
当时老家十五号周边的十四号十六号等很多住宅,都是居民混住的大杂院。一个大院里有的住着四五家,有的居住十来家。唯有我一家,是独门独院 独具风格的宅院。居住在附近的小伙伴们,特盼望我和弟妹星期天来此度周末,他们可以借助理由跨进大门口,来到四合院,来到院中小天井前与我们玩耍。那时,我清楚地记得祖母特严历,她就像四世同堂里的"大赤包"一样,横跨在堂屋门前,哈斥我那些无所顾及叽叽喳喳说笑的小伙伴。我虽然心中不满意,但也不敢吭一声。祖父人老实很厚道,他总是和蔼地招呼小孩,并非常友善地给他们一些糖果吃。
在天灾来临的十来个小时前,刚刚放暑假的妹妹接到了老家的传话,通知去车房街照顾一下有病的祖父。那时祖父因半身不遂已瘫痪半年多了,我们家和叔姑几家轮流值班,这两天本来由四叔当班看护。皆因四叔第二天部队出差,(叔在唐山也末逃脱  劫难)所以临时调我家的人替补。当时仅妹妹一人在家,于是她自告奋勇动身去了老家。(七月二十七日下午我和母亲都在上班)
当燕赵大地东部地动山摇的瞬间,地处古冶北京式的四合院,倾刻之时墙倒屋塌一片狼籍。令人吃惊的是七十多岁的祖母安然无 恙 ,瘫痪不能动的祖父也末伤一根汗毛。只可惜这个四合院唯一的年轻人——年仅十六岁的妹妹,却永远的永远的停止了呼吸-------。
当我从十几里外的家中狂奔到此时,一切一切早已晚也。我就象一个木头人似的双目呆滞凄凉地  看着这一霎那沦为废墟的四合院,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静静地躺在冰凉地面上我那可爱的妹妹。面对这苍白的年轻的脸,我肝胆欲裂悲痛欲绝;妹妹呀, 你是不是害怕那火车震动才把大被蒙在头上?你是不是很奇怪震耳欲聋的强烈声音如此剧烈?也许你什么也来不及想,孤独地在极度恐慌中,紧闭着双眼,任其罪恶的大墙肆意地倾倒在你的身上啊------。
------那场可怕的大地震,虽然过去整整二十九年了。可是,我每当从离这不远处的大道上乘车而过时,我的目光不知不觉,总是避开这块即熟悉又令人伤心的土地。尽管在它的上面,已经营造了新的大楼,拥有了这块土地新的主人。
我家的四合院,今生今世永远地矗立在我的心中!

 我的启蒙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句格言是父亲离开人世,整整三十年的今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句话。在那个难忘的灰色日子——一九七二年的八月,天气也是这么的闷热、酷暑难熬。父亲在深更半夜突然患急症住进了医院,可怕的脑溢血和心肌梗两种病魔,同时折磨吞噬着他那仅仅四十四岁的身躯。他的生命在病床上,与死神整整搏斗了十天,而撒手离去!这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无疑对一个无忧无虑的十八岁高中生来说,尤如一个天塌地陷的灭顶之灾!
我匆匆告别了高中校园,又匆匆进入了工厂大门,来到父亲生前工作的单位。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三十年上班族生涯。几多风雨,几多春秋。在人生坎坎坷坷的道路上,随着时光的流淌和工作的变动,"以善为本,做诚实正真要强之人。"父的谆谆教诲时刻激励着我,在人生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几十年来,不论是在企业管理或机关事物性工作中,不论是刻苦攻读学业、兢兢业业的工作,不论是入党提干、事业上略有所为,是父亲无形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鞭策我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劈荆斩棘,勇于拼搏进取,攀登事业的高峰。
父不仅教会我们怎样做人,而且在生活琐事上循循诱导。"晚上刷牙好",这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父言传身教培养的。我清晰地记得父的一句话:“临睡前刷牙,把残渣余味刷洗干净。不仅口腔清新牙齿洁白无异味,而且消灭了细菌夜间滋生繁殖的温床。”也许是父早早离世的原故,也许是父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效应,这个习惯成自然的家训,令我至今铭记不忘!四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并将这个较科学的方法传授给了儿子。
父生平爱好文学和写作,这潜移默化的遗传,深深地影响了我和弟弟。现如今我们姐弟俩的豆腐块文章能频频在诸报露面,是与父亲当年的启蒙教育分不开的。
记得在我们上小学时,父就在机关为我俩订购了《少年报》和《红领巾》杂志。他不论工作多忙,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报刊亲自送到我们手中。当我们如饥似渴地阅读时,他高兴的喜形于色。同时,他耐心的多次指导我们写作文、写日记。我的第一个日记本,就是父去市里开会之余专门为我买回来的。第一篇日记,是父手把手指导我写的。从那一天以后,就像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我不论工作家务多么的繁忙,不论开会学习出差在外地时间多么的紧张,日记本与我形影不离伴随左右。岁月荏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写日记的习惯坚持至今,四十余年从未间断!
父亲以人为善、宽厚仁慈,从不计较各人的患得患失。同事之间即便明知吃亏,他总是一笑了之。当得知我因一件小事,与一位要好的同学发生争执不休时,他淡淡一笑说:“也不输房也不输地,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一对好朋友!”从此我学会以宽容为人,随和处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亲走了,可他亲切耐人寻味的教诲,为人正直坦诚善良的人品,认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却是留给我们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珍贵遗产。
父亲,永远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永不凋零的花
唐山大地震那年,妹妹十六岁,正是鲜花盛开的花季少女如花似锦的豆蔻年华。光荫荏苒,尽管快三十年的岁月流逝,但她那聪慧、甜美、柔和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今生今世不可能忘怀。
妹妹是我心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妹妹于一九六0年十二月出生,比我小六岁,是我们姐弟里排行老三。别看她人小可心细如丝,对母亲关心体贴入微,对家务活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嚷累。她在学校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好班长;在家中是一位懂事听话的乖乖女,又是我知心的好妹妹;她接人处事即有善解人意的豁达,又有慢条斯理的深沉。
在那难忘的一九七二年,是我们家灰色的日子。敬爱的父亲过早地离开人世,家庭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她在单位担任领导的职务,整日里又忙工作又管家务,精神上生活上的担子很重。我高中辍学后,来到父亲的单位参加了工作。不久,被厂领导选派进行组织外调。那时出差去外地,少则离家几天或者十几天。这时年仅十二岁的妹妹,甘心情愿地承担了上街买菜做饭的家务活。每天放学后,同学们慢悠悠一边走一边玩,回家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可妹妹必须急急忙忙赶回家,自已先做好饭,等妈妈回来后一起用餐。在七十年代初,家家户户是没有洗衣机电器的,衣服要一件件用手或搓板来洗。家里也没有随开随用的自来水设施,只能洗好后端着盛满衣服的大盆,再到街上的公用自来水去冲洗。在那数九寒冬腊月,迎着刺骨的溯溯寒风,蹲在路口一遍遍地冲洗衣服,双手都冻裂了,一道道小口子流出了鲜红的血。可是她从不嚷一声疼,从不说一句怨言。而是默默无闻地做着不是她那个年龄所做的事、干着超出自已负荷的家务活。每当出差回来,瞧见妹妹那红肿的小手,我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似的扑蔌蔌地不停掉下来。妹妹呀,你还是一个孩子,却过早地承担了这么多的家务活,真是难为你了呀!
记得有一年的夏季,我去天津蓟县出差。连日的滂沱大雨将我和同事困在一个乡镇的小旅馆里。乡间的土路泥泞不堪,长途车停运了,镇上的公用电话断了。那时又没有任何通讯设备,与家中无法联系,真是望天兴叹寸步难行啊!
在贻误四天后,急急忙忙返回家。只见妈的脸上笼罩着一片愁云、一丝憔悴。我的心骤然感觉十分的沉重。晚上,妹妹躺在我身边,细声细语地说:"你没有按计划返回家,妈那几日吃不香睡不宁,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害怕她寂寞就陪着她说话,有时我们娘俩一聊就快天亮了。"那时候,我听得特别特别的心酸。妹妹呀,像你这个年龄的女孩子,人家无忧无虑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可是你心里竟然承受这么大的责任感,你成熟的太早了!
我天生嗓门就大!尤其遇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往往音调提高了八度。有一次,因一件小事妈批评我,我不服气,就在家中肆无忌惮地大喊大叫起来。一瞬间,妈脸色很不好,表情黯然。可粗心的我竟全然不知,仍然非常任性地嚷嚷。站在旁边的妹,急忙将我拽到院子里,压低声音说:"姐,你记住!过几天就是爸爸的祭日了,妈心情一直不好。我们说话做事都要小心翼翼的,千万不要惹她生气呀。"
我诧异地望着妹妹,那十分幼稚的脸和那种恳求的目光,情不自禁地顺从地点点头。这时,仿佛她是我的姐姐,我倒成了听话的妹妹了。
我们姐妹俩虽然年龄相差悬殊,可她心眼多主意多。每逢在工作上遇到沟沟坎坎难分难解的事,特爱与她说一说诉一诉。果不其然,她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令你茅塞顿开。想出一些可行的办法,使你的问题迎刃而解。
妹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学生班长。她不仅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而且团结同学、组织天赋很强。她的周围朋友伙伴很多,前呼后拥的支持她的工作。她对别人真挚、坦诚,对班上的困难同学体贴入微。一位女同学母亲生病,她就多次去家中为这位同学复习功课,并帮她做家务活。她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慷慨地送给买不起本和笔的同学,从不吝啬。
妹妹十分懂事,生活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尽管女孩子天性爱美,爱打扮。可她从不主动要求买新衣服,而是穿我用过的旧衣服从无埋怨。有时我出差回来,特意从天津、北京买一些大城市女孩子时兴的小礼物送给她。可是,她总是懂事地说:"你的工资并不多,省点钱,贴补家中生活用吧!"
妹妹心地善良,遇事总替别人着想。就在大地震的前一天,她依然在学校组织已放假后的学生活动,办刊报。在下午四点钟,突然得到老家捎来口信,告之我家去人照顾卧床不起生病的爷爷。而我和妈都在上班,怎么办?她想到爷爷奶奶年龄大没有人照顾。于是,当机立断义无返顾,写了一张小纸条:"妈,我自己坐车去爷爷家了。"就这样,妹坐公交车去了十几里地以外的老家而一去不返。相隔十个多小时后,震撼世界的天崩地陷,致使老家的四合院房倒屋塌,我的妹妹被无情的砖石瓦块埋没了。......当我用颤颤抖抖的手,从她的衣兜里,掏出那张还存有妹妹体温的一角二分车票和剩下的二分钱时,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这还是前三天,我在她上学时给她的二角零花钱呀。
每当手捧着那唯一的遗物;那一张印有妹妹绢秀字迹的纸条时,我心颤地想:倘若不是妹挺身而出,主动去照顾有病的爷爷,震亡的不是她,而将会是我。这时,脑海中突然涌出,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那一句至理名言:"......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妹妹,虽然你匆匆地走过了十六岁的花季年华。可你那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你那纯朴善良的不朽精魂,就像一朵永开不败的鲜花,永远鲜艳、靓丽多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