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总是孤寂阴寒、万物好似被掐灭了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尤其到了傍晚时分,行人更是寥寥无几,清冷的街头愈显孤冷,只有家家户户屋内透出的灯光给人些许的温暖。只是除了那灯光仿佛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与追逐?遐想间忽然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哦!是炊烟,是那袅袅的炊烟。那味道是如此的久远与亲切,带我追寻往昔的记忆。
我家在农村。小时候不管是做饭还是烧炕取暖,用的都是从庄稼地退回到秸秆和麦草。因此,那个时代人们把那些东西视若珍宝,看得比什么都值钱,因为那是一日三餐的保障和寒冬里唯一的取暖辅料。
清晨,当村子还在朦朦沉睡时,炊烟已从家家户户烟囱袅袅升起。在房前屋后游荡扩散,在田野间弥漫,像雾,又像风。于是,整个村子便氤氲在这“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式梦幻般的意境中,似一幅宁静的水墨画。母亲也早已围着灶台为我和哥哥准备早饭。可我和哥哥却赖在热乎乎的炕上迟迟不愿起来,以致吃饭时狼吞虎咽,匆匆应付,少不了被母亲啰嗦。可即便是这样,母亲依然每天早起为我们准备早餐。中午放学回家,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饭总是先做好。只是那个时候,我总是太过贪玩和不懂事,与我而言坐灶台边拉风箱(农村烧大锅所使用的一件辅助工具)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因此我总是迟迟不愿回家,总会误了吃饭的点,害的母亲满村子找我。小小的村落母亲的呼唤久久回旋,可调皮的我这个时候愈发不敢回家。一来,母亲在气头上,责骂是必不可少的;二来,我虽然调皮也算乖巧些,很讨族里的婶婶奶奶欢心,蹭一碗饭还是不成问题的。想必那个时候我必没少叨扰左邻右舍和本家,母亲也必没少向她们表示心意。只是那时哪懂这些,只要不挨骂招打,别的我都不在乎。
傍晚时分家家院落都会冒出那灰色的、呛人心脾的烟味,那烟味足足可以把一个村庄包裹。乡村的夜本来就来的早些,加上这烟雾,愈发显得黑沉。因此不管晚归的还是赶夜路的只要嗅到那种烟草味,都会知道附近有村庄,匆匆的步履会踏实轻快些,家也不再遥远。那种感觉我是深有体会的,因我读中学时离家已很远很远,每天我们都是徒步往返,而放学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乡村的路是没有路灯的,顺路的同学都会结伴同行,高一脚低一脚的往回赶。呛人的炊烟也一路追随我们,只是那时候那种味道我们不再排斥,反感格外亲切,内心也会踏实不少。同行的伙伴跟着炊烟陆续归家,而我们村则处在最边端,途中好长一段路都没有人烟,还有一处坟地所在。每到那个时刻,我总是急切盼望嗅着炊烟味,嗅着了它就嗅着了家,嗅着了母亲,心也不会慌乱。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明白炊烟也是一种守候与等待。守候家的温煦,等待外出的亲人,无声无息的将温暖传递,使人不再迷乱。
炊烟飘荡了一年又一年,我也离开家离开母亲好多年了。如今,乡村里的土灶已渐渐被液化气,天然气,电磁炉等现代化灶具替代,再也不用如我小时候弓在灶台边拉风箱般烧水做饭了。那种土炕更是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暖气。再回乡村,我已很难再见到那缕缕炊烟了。但是,每次回家,我总不由地望向那一家家屋顶,目光不断地去搜寻那记忆中的炊烟。烟囱依旧矗立在哪,炊烟却难觅,仿佛在讲述昨日的故事。
我终于明白,又见炊烟是多么的幸福。那炊烟里含有幸福的味道,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有炊烟的地方,就是家之所在,就有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就有亲人的呼唤和等待。
又见炊烟起。我在城市的喧嚣、人际的纷扰中,再也难以寻回“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梦中家园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