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去马鞍山森林公园旅行去
地点选择处: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
?位于武昌之东,总面积713 公顷,其中山林、湖塘、农田、苗圃、村庄错落分布,构成典型的山水田园自然生态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
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
型环境。公园内共有21座山林,迂回起伏的山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使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秀丽幽雅,放眼望去,苍山横翠,层峦叠嶂,美不胜收。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清新的空气,美好的风景令人神清气爽,留连忘返。人文古迹也多处可寻。姜太公、赵云、朱元璋等历史名人曾在森林公园区域内留下了活动遗迹和民间传说。太渔山、子龙山,吹笛山就是根据有关姜太公、赵云、朱元璋的民间传说而得名。太渔山南坡的云岩寺建于唐初,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时期。该寺曾与洪山宝通寺、武昌九峰寺齐名。
全园规划成四大景区:夹山、马鞍山、太渔山和吹笛山。目前夹山景区已经正式对外开放。湖光山色,清新明丽。主要有三个景点:猴山 部分猴子自由放养在山上,在汉仅此一家。猴子们机灵顽皮,主动向游客讨食,频频做怪相、玩杂技、耍花招、表演各种绝活,令人捧腹。比如,吃东西时极其麻利地剥外壳、撕包装袋,乃至挑肥拣瘦去粗取精,亲临其境您会觉得猴子简直就是动物王国的头号智者、幽默大师和杂技大师。
松鸽坪青松林旁濒湖的大草坪上千余只广场鸽时而盘旋在青山秀水之间,时而文静静地在游客身边觅食嬉戏,有的还在游客手中啄食,让人倍感亲切与祥和。
野营烧烤区给游客提供整套烧烤工具,游客围炉自个动手烧烤,既饱口福,又有情趣。晚上可进行野营活动,点篝火、开舞会。此外,游客还可在湖中划船,在湖边垂钓,在草坪上游戏或者登山健身观景。
这一天,杰克逊去往马鞍山森林公园,旅行,是和穿粉色群衣的怡莲去的,,据说马鞍山森林公园之所以这样取名,是因为要给一匹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之坐骑表彰其丰功伟绩,将之安度晚年在那里!
世界上的马有很多种颜色,白色,棕色的,黑色的,或者是斑马,(又名条纹马)一匹吗,自己不晓得都快活了2200多年了,是该休息了,可是,他还是内心往外求!
马鞍山的美丽在于那里有无数不知名的鲜花,每一朵都娇艳欲滴,形色尚好。温碗俏丽,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每年的8月8日牛朗织女见面的日子(新改的女郎织女会面的时间延长了一个月。呵呵)这些花仙子就会和马王子约会,一起打打牌,一快聊聊天,诉说这一年庄稼长得如何,这一年小麦又长的如何,还是唱些当地民歌等等!
杰克逊和怡莲来这里参观,算是大饱眼福了。刚刚一进门,就有一块青色的石头板上面题字写有<<吉祥经典》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世尊如是答言: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暇疵,是为最吉祥。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而且随着他经过的地方,开的花越多,淡蓝,浅浅蓝,墨绿色,橙子色,石竹蓝色。
他牵着她的手,漫步在这个开满鲜花的地方,这种情形已经在梦里梦过很多遍了,太美好了,真的太美好了!这次奇怪的是,每一朵花的背后都藏这一本诗情画意的小说。《紫色玉土豆》《金蘑菇》《鲜菠萝》《酸黄瓜》《苹果莲》图案是各色种类的花瓣,堆积而成,还有一种神奇的事情,走着走着不仅仅花开了,而且书里很多食物很快在现实中找到了!
啊,越走越发现,草坪上放着很多水果,苹果多多,枣子多多,橘子多多,一块块五颜六色的美玉也慢慢地出现了。
走呀走,山坡的一个转弯处,是一个长着三只翅膀的大白马站在那里,而且还时不时地发出嘶鸣的声音,据说这只马是一匹神奇的马,可以吐火,可以吐水,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会唱德文和西班牙文歌曲!
怡莲和杰克逊实在看得眼花缭乱,于是在草坪上弄了个帐篷睡觉了。
音乐就在耳朵边回响,这情景真的是太美好了!
· 最喜欢的还是德国音乐: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其它的著名德国音乐家还有: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韦伯、梅耶贝尔等等。
【巴赫】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门德尔松】
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舒曼】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先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曾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与哲学。20岁时已写过几部管弦乐。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1842年他的歌剧《黎恩齐》演出成功,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他是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对歌剧艺术有重大改革,首先,他建议一个歌剧作曲家要参与剧本创作,作整部歌剧的总导演;其次,他强调预先确定的和弦是歌剧艺术的基础;第三,他作品中的内核就是连续旋律的发展,利用翻来复去的旋律产生柔顺悦耳的音乐效果,乐曲内部很少出现正常的终止式。
瓦格纳探索和发展了前人对铜管乐器的研究,找到了铜管乐音响的合理基础,使萨克斯管与管风琴、小号、长号组合在一起,发出和谐的音响。他的许多作品有着威武骑士的色彩,充满了金属的辉煌。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等11部歌剧,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
【理查·施特劳斯】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64年6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五岁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至曼宁根乐队担任着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
在乐队里,他受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要求“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从此,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
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着称,常以音乐手段表现文学故事的内容和抽象的事物。他采用象征性的主题和变奏手法对事物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与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相类似,但更为新颖和细致入微。他被视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
施特劳斯还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着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并且是瓦格纳作品的权威注释者。
1949年9月8日,施特劳斯逝世于德国的加米施-帕滕基兴(Garmisch-Partenkirchen)。
【韦伯】
德国作曲家。自幼随父母在各地旅行演出,对戏剧非常熟悉,对德奥的民间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十岁学钢琴,后学作曲。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作风严谨仔细,从舞台调度到服装设计、灯光安置、甚至剧院经营都亲自过问。在他主持下,这两个院、团成就卓著,由此成名。
在德国歌剧发展史上,他的代表作《自由射手》是以德国民间题材,用德国歌唱剧形式写成,音乐接近德国民谣,配器充满浪漫气氛,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他作的艺术歌曲平易近人,颇具民间色彩。他的钢琴作品以《邀舞》最为脍炙人口,人们已将此改编成管弦乐和芭蕾舞演出。
【梅耶贝尔】
吉亚克莫·梅耶贝尔 (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德国作曲家。自幼学习钢琴,十岁在柏林首次公开登台表演,成为知名的小钢琴家。后立志要创作歌剧,十四岁起学作曲。二十一岁时完成第一部歌剧。1826年后定居巴黎。五年后歌剧《恶魔罗勃》在巴黎歌剧院初演获得成功,以后成为法国大歌剧体裁的代表作曲家。
代表作有歌剧《埃及的十字军》、《北方的明星》、《非洲女》、《先知》等。《非洲女》中的咏叹调《啊! 美丽的人间天堂》,《先知》中的管弦乐选曲《加冕进行曲》流传很广。所作歌剧场面豪华,讲究演出效果。
德国的作曲家太多了,最有名的是“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其它的著名德国音乐家还有: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韦伯、梅耶贝尔等等。
【巴赫】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早年曾从戈赛尔、马克逊学钢琴,一生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赏识与支持,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为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门德尔松】
雅克勃·路德维希·费里尔·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舒曼】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先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最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后又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奏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瓦格纳】
理查德·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曾入莱比锡大学学习音乐与哲学。20岁时已写过几部管弦乐。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1842年他的歌剧《黎恩齐》演出成功,使他当上德累斯顿皇家歌剧院指挥。他是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对歌剧艺术有重大改革,首先,他建议一个歌剧作曲家要参与剧本创作,作整部歌剧的总导演;其次,他强调预先确定的和弦是歌剧艺术的基础;第三,他作品中的内核就是连续旋律的发展,利用翻来复去的旋律产生柔顺悦耳的音乐效果,乐曲内部很少出现正常的终止式。
瓦格纳探索和发展了前人对铜管乐器的研究,找到了铜管乐音响的合理基础,使萨克斯管与管风琴、小号、长号组合在一起,发出和谐的音响。他的许多作品有着威武骑士的色彩,充满了金属的辉煌。他的代表作品有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等11部歌剧,9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等,并写了《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几部关于歌剧改革的著作。
【理查·施特劳斯】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64年6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五岁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至曼宁根乐队担任着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
在乐队里,他受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要求“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从此,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
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着称,常以音乐手段表现文学故事的内容和抽象的事物。他采用象征性的主题和变奏手法对事物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与柏辽兹的“固定乐思”和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相类似,但更为新颖和细致入微。他被视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
施特劳斯还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着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并且是瓦格纳作品的权威注释者。
1949年9月8日,施特劳斯逝世于德国的加米施-帕滕基兴(Garmisch-Partenkirchen)。
【韦伯】
德国作曲家。自幼随父母在各地旅行演出,对戏剧非常熟悉,对德奥的民间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十岁学钢琴,后学作曲。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作风严谨仔细,从舞台调度到服装设计、灯光安置、甚至剧院经营都亲自过问。在他主持下,这两个院、团成就卓著,由此成名。
在德国歌剧发展史上,他的代表作《自由射手》是以德国民间题材,用德国歌唱剧形式写成,音乐接近德国民谣,配器充满浪漫气氛,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他作的艺术歌曲平易近人,颇具民间色彩。他的钢琴作品以《邀舞》最为脍炙人口,人们已将此改编成管弦乐和芭蕾舞演出。
【梅耶贝尔】
吉亚克莫·梅耶贝尔 (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德国作曲家。自幼学习钢琴,十岁在柏林首次公开登台表演,成为知名的小钢琴家。后立志要创作歌剧,十四岁起学作曲。二十一岁时完成第一部歌剧。1826年后定居巴黎。五年后歌剧《恶魔罗勃》在巴黎歌剧院初演获得成功,以后成为法国大歌剧体裁的代表作曲家。
代表作有歌剧《埃及的十字军》、《北方的明星》、《非洲女》、《先知》等。《非洲女》中的咏叹调《啊! 美丽的人间天堂》,《先知》中的管弦乐选曲《加冕进行曲》流传很广。所作歌剧场面豪华,讲究演出效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