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疯癫人”的自我表述 ————“个性”的非理性意识

时间:2006/5/20 作者: 真子 热度: 88149
       胡老先生在《告诫人生》一书中有个真言:世界上最强有力的人是那些最孤单的人,说起个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孤单,但说个性就是孤单这未免有些不恰当。那“个性”到底是何含义呢?纵观古今中外,有“个性”的人真是太多太多,而“个性”的存在只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那就是思想的不同。思想是一个人特有的权力,可以狭小浅肤,也可以永无止境,它的存在让人类创造了今天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从上帝七个创造日到人猿社会的诞生,从“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的康德到“存在主义”创始人的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从尼采的“自我中心主义论”到1991年的“诗人之死”,思想确实给了我们太多的发现,而个性的非理性意识就在于哲学的“偏面”,思想的“孤僻”,意象的“变异”,所以太传统的思想人们早已看惯了,“与众不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福柯,叔本华,黑格尔登上了哲学的宝座。另一方面说,有个性的人是固执的,他们看惯了太多世俗的表态,不能忍受的循环人生让他们极力寻找自我,以《黄金时代》成名的北大怪才王小波,曾以“性爱哲学”在中国文坛生风靡一时,中国的批评家给了他高度的评价,但有些人曲解了他的“个性”,不敢面对人性的人们以虚伪来掩饰真实,然而真实的东西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虚伪终将败于真实。“个性”的人时刻都在预示着下一个思想的到来,突如其来的发现会让他们热血狂潮,但世俗的“真实”也会让他们永久的死去。作家,诗人,他们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与世俗决裂,预示着诗歌乃至文学的死去,也预示着一个平面化时代的来临。他们沉埋在一个思想的圣殿而无法自拔,他们只相信,真理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毛,一位海外知名作家,她的道理让人们深深热爱着生活,而她却用一只丝袜把自己送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王国 。1996年12月12夜以报告“文学之父”著成中国文坛的诗人、作家徐迟在医院跳楼自杀,妻子的离去,二次婚姻的不幸,让一个天才在这个“呆板的时代”里注入了灵魂的死去,而把人类引向了“理想之国”。还有日本的三岛由纪夫,苏联的法捷耶夫,美国的海明威、普拉斯,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漠泊桑,奥地利的茨维格,俄国的陀思耶夫斯基,中国的王国维到今天的徐迟等,个性的非理性化把一个个天才送进了乌托邦,难怪有人说:纯碎的精神生活在这个“牛比”的时代里只能自取灭亡,那么就孤单地坚持自己的信仰而世俗地活着,但孤单地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又世俗地活着又是一种很痛苦的过程,与世隔绝这是不可能,接受世俗又是一种失望,于是自杀成了一种解脱。不单指一方面地说,“个性”的人大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唯物精神”在他们心中变得很淡薄,不是不理解客观存在,而是客观存在让他们无话可说,内心的天国已扩大,超乎寻常的意识已无法再容忍现实,理智的存在已经是多余,那么世界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质。福柯有本书叫《疯癫与文明》。我个人认为,如果“个性”专一的话,“个性”的必然结果便是疯癫,疯癫的真正含义是必须融入到一种境界,而境界的本质是不可理喻,因为很难说能让一个人明白自己在干什么,那么文明的概念诞生了。疯癫的背后是文明,文明的背后是疯癫,而“个性”就是中间的过渡。不过我们的艺术家们是伟大的,“个性”的非理性意识,将他们多余的肉体化成了《圣经》,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解的谜团。如果再有人为他们的离去而叹息的话,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小毛孩子,正如叔本化所说,没有读过“康德哲学”的哲学家,只不过是个小毛孩子,这不是时代的遗憾,而是文明的必然结果。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一个悲哀的天才音乐家和一个是人非人的资产阶级产物把人类的“精神文明”推到了极限,作品的创作和作家的心理是一致的,而作家的心理和现实又是相悖的,那么我告诉生活在世俗而有“个性”的人:我们大可不必看太多的世俗,但也不要完全脱离世俗,我们生命的本质有限,不要有太多的眷恋,有一份心抛向祖国,有一份心流于安静的平凡,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我们是否该扣心问问,与自己的生命相比,成功算什么?与自己的祖国相比,世界算什么?记着卡夫卡有句箴言:你可以逃避这个世界的苦难,你完全有这么做的理由,这也符合你的天性,但或许你逃避的是你一生中唯一能遇到的苦难。没有什么,只有该发生的和必须发生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