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正月初一,这个日子对于无数人来说都会是个好日子,同样在这一天我想更多的“发哥”影迷会觉得倍加亲切。无论是关于“猴子”还是源于“扑克牌”,这取自于普通素材的结晶,证实着一个老演员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记得在2014年元旦时看央视的《开讲啦》,感觉发哥的一颦一笑似乎和以前都没有任何变化,同样的在这个舞台上他展现了一个即平凡而又严肃的发哥。镜头面前熟悉的笑容和那少见的“港版”普通话都很容易让所有人心情舒畅不已,没有彩排不用引导只是一些列简单的提问,也正是这有几分原汁原味的表演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眼前又回到了那个枪声刚刚淡去的“上海滩”,看见了那个身披风衣的“赌神”,触摸到了那个最后破烂不堪的“和平饭店”……
其实小时候并不知道发哥是谁,而记忆最清楚的却是村里的露天电影。已经记不清楚是从小学几年级开始的每人每学期必须交2。5元的电影费,换来的就是每学期2场电影,而且每次播放两部影片。也就是在那个时间段里被《地雷战》《地道游击队》深深的吸引着,虽然是清一色的教育片剧但在那个年龄段里感觉看电影真的很好,至少那份欢快才是最大的收获。那会来放电影的师傅通常会在下午56点到达村里,然后从村委会接电准备播放的设备。最先响起的大功率音响宣泄着对于这个村庄的呼唤,似乎除了春节以外这才是唯一能打破宁静的工具。
电影开的时候整个村里的孩子们会带着自家的小板凳到村委会门前集结,然后坐等晚8点电影开播。从那种覆盖着整个村委会的唧唧喳喳声到突然一个个乖乖地坐在这里开始瞅着荧幕,我想这可能就是电影的魔力。那个时候看电影从来不会留意演员表,也更不想去认识这个角色的扮演者会有多大的知名度。只是明白播电影时可以尽情的好好玩几个小时,最起码不用天黑就回家。而那种比较落后的播放模式,经常带来的是“换带子”时一篇漆黑中熊孩子们的乱喊乱叫外加咯咯的笑声。那时总感觉捣乱是多么的有意思,不安份才是童真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往后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教育系统开始高呼“减负”,同样也开始消除各种“不明收费”。就这样电影费不用交了,往后自然电影也没得看了,不过再这个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种叫做“VCD”的东西开始出现在了村庄。一张没有任何标识的光盘和一个包装比较简陋的封皮就能带来新一轮的惊讶,不用带着小板凳去村委会门口“乱吼乱叫”,只需要每天操心谁家“放电影”然后再准时的出现在人家的屋里即可。而那种进门能坐就坐,不能坐就站着然后盯着电视机一点都不累的场景到今天仍然历历在目,以至于看完后撒腿就跑的莫名估计都会搞得别人一头雾水。
就这样2块钱一张的光盘,和那会不太成熟的压缩技术都是一大群人眼中最美妙的事物。尽管可能往往看到马上高潮的时候,不得不去更换影碟,虽然可能听起来有点扯淡,不过相比于露天这已经属于“高端”系列的了。是的,不得不承认科技进步了,我们也成为了进步后的享受者,最起码这一个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新的视野。哪怕播放的界面仍然停留在黑白阶段,哪怕这台电视只能搜到一个视频信号,但总感觉从这个窗口心智幼小的我们看到了整个世界。真的,很惊讶。
从告别小板凳到脸皮厚着站在别人家里无视主人的表情,再到慢慢的开始有选择的去凑热闹,这其中夹杂着关于“DVD”的诞生。不明白这个字母的意思,也不会准确发音怎么读,只知道从这里“走出”的电影画质更加清晰,最大的便利确实不用再去更换影碟,因为到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一种可容纳整部电影的光盘。同时夹杂出现的还有一种“山寨”的影院,一个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设备(其实就是电视机),几张似乎还可以挑选的影片,还有免费的座位,似乎真正告别了自带板凳的时代。不过,别着急,这可是要收费的。那会可能一两块钱看这样的一场电影不仅仅是奢侈的,而更多地是触犯纪律,两条不能逾越的鸿沟留给更多人的是默默回家吧,哪敢有非分只想。
而后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不明白从那里冒出了“压缩碟”的概念,就这样10块钱的影碟却能看到数十部的电影,无论怎么算似乎都是一笔很划算的帐,更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技术带来的可以看到类似于歌曲专辑一样的“影集”。虽然仍然是跟在别人后面屁颠屁颠的瞎乐,但是听得多了自然明白了有个很能打的叫做李连杰,一个很搞笑的演员叫做周星驰,而一个打扑克很有水准的叫做周润发。也就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开始一步步去守候某个故事,守候某个演员。记得那会村里很多人家里都装上了那时眼中很大很漂亮的电视,更有甚者配置了音响,似乎突然又回到了那个脸皮厚的年代,只是改变的是现在不用看完撒腿就跑,而换做是一部部的守候。也正是如此,有时会不得不在别人善意的“提醒”下才明白可能回家真的要挨批了。而每次被批后的执着同样也印证着这份成长的酸甜苦辣。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事物也在变化的节奏中不断的抒写改变后的舞曲。这个时候似乎存放在家里的播放器已经带来不了任何的新奇,而同伴中的“土豪”们却证实着一切终究还是变化着。一个几英寸的屏幕,一根数据线带来的却是1+1大于2的欢乐。那会还没有现在这样的高清技术,有的是大量模糊的avi,尽管这样仍然不能阻挡大家对电影兴趣。即便有可能往往下载一部电影用时不长,而转换到MP4能播放的格式却又得在网吧苦苦等待几个小时,毕竟转换的速度是超级慢的。无奈,模糊就模糊,算了凑合着看吧。记得在那个时候出去上网总会有人说帮忙下载歌或者电影(那会上网是要偷偷摸摸的)随便什么都行,虽然明知下载这些会影响到打游戏的发挥,但为了以后能有机会借到人家的播放器,只要对方开口得到的答案永远是乐此不疲。
就这样,在那个手机还不怎么普及的年代里,这个新时代的产物陪伴着我们渡过了很多青葱岁月。虽然学校大肆的没收,大喊杜绝占用公共资源,但仍然有很多人“顶风作案,铤而走险”。比如上课是把MP4夹在书中间去应付那些站在讲台上不下来的老师,再比如晚上给宿舍的灯头上再装一个多功能充电器以保证电力十足,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几百块钱的东西被查收以后摔了一批又一批,而仍然在桌底下流传着很多。其实这并不能证明大家都多么地有钱,只是在那个“玩字”当头的年龄段里,一个看似弱小的窗口展示给我们的却是对未知的好奇。
终于有一天,我再次出现了荧屏下方,而也正是这一次见到了那个似乎多年来一直在心中认为披着神秘面纱的地方——电影院。一张团购的福利影票,一位热心十足的老员工带领着一帮处世未深准毕业生走向了陌生城市的影院。可能他并不知道当时坐在自己身旁的这些年轻人是怎样对待这种放松的方式,也不明白对待这一场电影他们是否真的心满意足。但我估计对于他来说,他可能也懒得去考虑这些,和自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瞎操这心干嘛。不过对于这几位来说,之前一系列所谓的磨难,外加一次次内心深处的迷茫,可能坐在这里的是在完成团购号必须兑换成影票的任务。而现在回头一想,转眼间都是数百个日夜之前的事了。
从迷迷糊糊中接触到电影到往后一点点熟悉这个特殊的演绎方式,这一路走来小板凳可能早已不存在了,VCD已经几乎不见踪迹,DVD可能还挣扎在是否会被选为古董的边缘,MP4也将会在数年后不被明白是什么概念,唯有那些荧幕中活蹦乱跳的人留了下来。不过这种停留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开始记忆中那个儿女情长的“强哥”,到那个冷酷却非无情的“职业杀手”,再到少年心中最帅的“扑克牌技”,一直到年初一的《澳门风云》,这一幕幕回放中曾被发哥的赤胆情义和正义所深深迷惑过,也被感动过。但到今天再次目睹时却发现似乎这些真的已经过去了好久,虽然那个灿烂的笑容未变,虽然赌神出场时的伴奏仍然记忆犹新。可不曾料到是那一缕缕白发早已不由而生,染上双鬓。似乎在岁月的年轮中成熟和老去总是那么的不离不弃。
是的,不得不承认,发哥我们都老了,老到突然感觉到心都有点憔悴了。好想深深地沉醉于你的笑容当中,却又怕醒来后冰冷的残酷会压倒自己。曾经无数次问过自己,没有信仰没有追求该怎么活。可事实给予我的却是伸手摸下去时仍然觉察到了心跳,我很纠结也很迷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于是我抬头仰望发哥,难道心也会变老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