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作家最适宜写作了,然而作家却写不出。他患的是一种慢性病,稍一用脑就会头晕目眩,更严重的是他也许会被这种病折磨一辈子。作家很苦恼,自从得了病,他连短篇的散文、小说也不大写得出,更不用说体制宏大的长篇了。他几近于文思枯竭。以前没得病时的文思泉涌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从笔下汩汩流出的情景,已经罕见,取而代之的是搜索枯肠而所得甚微的尴尬场面——有时把稿纸写了又揉,揉了再写,满意的也就那么两三行;有时对着稿纸呆了一上午,却一个字也写不出。写一篇好文章需要缘分,而缘分来自于生活,他缺的就是这个。为了这个缘故,他决定不再呆在书斋,出去散散心。他挟着一沓稿纸,把笔放到口袋里,悄悄地走出了家门。
到仲春了,外面小树林里开满了花、长满了叶。杨树修长,古柏参天。迎春花繁多清雅,杏花清香嫩红,都在枝条上缀着,密密丛丛、生机勃勃,像从幼儿园涌出来的一个个可爱天真的孩子。看到这些,作家心里稍稍畅快了一点。他在杨树荫下的一个石凳上坐下。石凳旁有一个圆圆的石桌。作家就在上面摊开稿纸,构思良久,然后缓缓写来:
“好久没和朋友们联系了,皆因为病的缘故。今天借着弱腕来和大家做一次通讯。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树林。从我家到那边去,要经过一段石板路。小树林里有红花绿柳,还有古朴的松柏,高大的杨树。在树下,到处都是浓荫。最妙的是下点小雨。那时花儿含苞待放,像少女的粉颊;松针上布满水珠,像一颗颗钻石;微雨淅淅沥沥,空气中荡着泥土的气息和着丝丝缕缕的芬芳。这一切足以让你忘掉尘世的纷扰,忘掉身心的疲惫……”
不免有点生涩,写着写着,作家只觉得两眼一黑——他有点头晕了。他不得不停下了笔,稿纸上便留下了几行清秀的字迹。先写到这儿吧,他想着。他忽然想起小树林南边的小湖了。湖里种满了睡莲,在这时候应该长得很茁壮了。它们没人陪伴,现在一定很寂寞吧!他沿着石板路,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他走着走着,远远地就望到了湖面上层层叠叠长着的荷叶,温润翠绿。从众绿叶中,旁逸斜出长出几支荷花,有含苞待放的,有袅娜地开着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应该就是这个境界吧,作家心里赞叹着。他在湖边找了一个长椅坐下,把稿纸摊开在膝盖上,稍微一思考,就另起一行写道:“在众多花里,最不怕寂寞的,我认为应该算是莲花了,花儿瓣瓣清净,而莲蕊又带一缕清香。它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不像梅花独傲冰霜,然而要论在水上独领风骚则非荷花莫属了。它守得住寂寞,又香远益清,就像一个哲人,聪明睿智,又豁达大度,学识渊博而又两袖清风。”
就在他满怀激情地写着的时候,忽然眼前的字迹模糊了,两眼又开始发花了——他又开始头痛了。于是他放下笔,把稿纸摊开,任微风吹拂,任荷花喷香。他盯着荷花荷叶看了一会,不禁想到,这时候风华正好,到秋天又会独剩残荷,长满莲蓬让人爱怜了。他忽然记起一个对联:“莲依子,子依莲,莲子长相依”,于是他又想起自己的母亲。他几乎没有构思,顺畅地写下去:
“母亲年近半百,两鬓微霜。她曾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家到各名山胜景或大城市去逛逛。现在她儿子长大了,在城里工作了,可以陪她到处去游玩游玩了。她却推辞掉,常说:‘家里还有羊,还有鸡呢!我离开家后谁来喂!”她是恋家爱家的,而且家里的好些花草还得她来侍弄。就这样,她的旅游梦一直未实现……”
作家越写越觉得思路开阔了,童年的趣事、儿时的伙伴、羁旅的愁思、大海边的畅想,接连不断地向他脑海涌来,他开始追求自然,不再刻意雕琢。以前文思泉涌的感觉又回来了。他越来越觉得生活对写作的重要性了,最后他又写下一个美妙的句子:“写作就像一个微笑,而结尾便是这微笑的余韵。”夕阳正下,他已经开始忘记疾病,满载而归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