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经典图酷 听听音乐 星座常识 娱乐新闻 影视在线 文学动态 幽默笑话 影视评论 原创剧本 励志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断背山》:挑了牛仔神话的脚筋

时间:2006/3/28 作者: 逝者 热度: 104160
《断背山》:挑了牛仔神话的脚筋

  2006年的春天,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在美国以低成本制作而先下一城把金球奖拿在手,更成为3月份的奥斯卡大热,虽然最佳影片奖输给了《撞车》,但李安还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许多人都惊讶于此片何以如此轰动,因为李安的名气吗?还是因为电影得奖的效应?可是,美国人一般不大关心导演的动态,也不在乎国外影展的成绩。许多得奖的名片,在美国只得到冷漠反应。美国人对《断背山》刮目相看的主因,恐怕是因为它触及甚至挑衅了牛仔神话。


  《断背山》从原著故事的背景到影片中的所有元素都以牛仔为骨干。美国观众对于《断背山》的各种评价也主要是围绕牛仔。虽然当代美国人真正体验过牛仔生活的少之又少,可是世人从上个世纪开始已经把牛仔和美国划上了等号。牛仔属于美国。而美国从许多层面来看也的确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牛仔。牛仔雄壮、傲骨、迎风散发、不畏强权、好打不平,这些形象不只在政治和各方面的标志上能找到。还有大量以标榜牛仔的商品上都为常见。可是《断背山》却述说了牛仔和牛仔之间的同性爱情,毫不留情地展示了他们的龙阳之癖。不难想像相同于向美国的核心价值开刀,这能不掀起巨浪吗?


  《断背山》的原著者是安妮·普露女士,她在1993年以《真情快递》(Shipping News)获得多种文学奖而成为文坛“新”秀,不过当时普露已经年近60。在上世纪末,原本一直住在新英格兰的普露受邀参观美国西部的怀俄明州,才以怀俄明为主题写出一系列短篇小说,结集为《怀俄明短篇小说集》,《断背山》是其中一篇。普露后来又推出怀俄明小说第二集,并且将反应最热烈的《断背山》(在1998年获得著名的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出版成书。


  怀俄明是封闭的代表


  怀俄明州的东边是内布拉斯加州,西边是犹他州,南边是柯罗拉多州。这样的地理位置,别说东方人觉得陌生,美国人通常也不会去。美国人去怀俄明的主要诱因,是它壮观的景致——赫赫有名的黄石公园就在怀俄明。然而怀俄明美则美矣,却不宜人居住。怀俄明的高速公路两边只有草原、稻草堆,以及铁丝网,没有人烟,连牲畜都少见。一路上风大,足以将汽车掀翻。再看怀俄明的首府薛安,也发现它比其他美国城市“落后”20年以上。而这个艰难的州就是牛仔的故乡,也正是西部片的西部。至于美国加州算是西岸,并不等于西部。


  要在怀俄明存活下来,就要咬牙切齿,并且禁欲守份。这种粗陋生活并不是人人熬得住的。《断背山》里的牛仔就很想要逃离怀俄明(除了逃离这个地理空间,也包括心理空间),搬去丹佛(Denver)追求情欲的自由。怀俄明州的空间特别开阔,但奇怪的是,它也特别封闭。


  在牛仔的老地盘上,同性恋男孩没有活命的空间。《断背山》很自然让美国读者联想起近年一桩轰动社会的犯罪事件,以及衍生的文学作品。1998年,怀俄明大学的学生马修·雪帕(Matthew Shepard)在酒吧被人欺负——因为人家发现雪帕是同性恋者。雪帕被挟持到雷瑞米郊外,被绑在铁丝网上凶残毒打,几天几夜之后断气。在牛仔的老地盘,像雪帕这种男孩是没有活命空间的。这桩“仇恨犯罪”(杀人动机不是为钱,不是为情,而是因为仇恨同性恋者等等边缘人口)后来被改编成舞台剧《雷瑞米计划》(Laramie Project),内容在反省整个雷瑞米小镇对于这桩犯罪的责任。当然话说回来,责任也不只在于这个小镇的镇民而已,而该扩及整个州的州民,甚至美国全国的住民。《雷瑞米计划》受到极度重视,甚至在美国各地的中学巡回演出——注意,不是演给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看,而是给未成年的中学生看。美国各中学经常演出莎士比亚;在各中学巡演的当代戏剧,除了《雷瑞米》,几乎没有。如果要教孩子化解仇恨,就要趁早。《雷瑞米计划》也改编成电视电影。


  《雷瑞米计划》里头访问了当地的同性恋者;他们说,在怀俄明实在找不到同志可以休憩的场所,因此他们都必须开车几小时,去丹佛喝杯酒。这段话,和《断背山》的内容不谋而合。《断背山》是几十年前的故事(背景为1960——1980年代),可是类似的悲剧仍然在上世纪末发生,而且很可能再次重演。在牛仔神话的庞大意识型态之外,还有没有活人得以呼吸,得以幸免仇恨的余地呢?


  从牛仔裤到《断背山》


  20世纪初,犹太青年利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用耐磨的帆布做裤子卖给来美国的淘金者穿,没想到大受欢迎,他本人也成为牛仔裤的鼻祖。正如西部边疆的开拓乃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明确的阶段一样,牛仔裤也被视为一种独特而明确的美国服装。代表着热血、阳刚、开拓、奔放、豪迈。牛仔裤被视为非正式的、无阶级的、不分男女的、且对城市与乡村都适用的。穿牛仔裤是一种自由的记号,即从社会范畴所强加的行为限制与身份认同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牛仔裤的身体特征与强健耐劳的性质不仅仅折射着工作本身,它们还承载着自然的本性与性征的涵义。与其他服装的正式性相比,牛仔裤的非正式性乃是自然与文化、天然与人工、乡村与都市之间深层结构对立的一个具体例证或转换形式。身体是我们最自然的部位,所以,围绕牛仔裤的身体特征、青少年躯体的活力以及“自然的本性”,存在着一个宽松的意义群。这个意义群可以折射出力量、体力劳动和男人的体育表演,也折射出女人的性征。当然,此类性别差异并非根本问题,但这些差异却是抢夺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控制权的战场。许多女性便参与了与牛仔裤相关的身体特征更富“男性气质”这一意义的构造,恰如许多男性展示了更富“女性气质”的蕴含。


  牛仔裤与牛仔以及西部神话之间的关联,仍旧牢不可破。有助于使西部对我们这些21世纪的人仍旧意味深长的那些意义,不仅仅是些众所周知的蕴含,如自由、自然、粗犷和勤劳(以及闲暇),还有进步与发展的观念,以及最为重要的意义——美国精神。尽管西部神话很容易出口到美利坚之外,并易于被吸收到其他民族国家的大众文化当中,但它仍不失其美国精神。因此,它容许美国的价值观念与其他民族的大众意识融聚一处。类似的,牛仔裤实际上已被带入世界各国的大众文化当中,无论其地方性意义如何,它们总是会留下美国精神的痕迹。例如在莫斯科,牛仔裤可以被当权者视为西方颓废的产物,但也可以由年轻人穿着,作为一种反抗行为,或是作为反对社会服从的一个标志,这一组意义尽管与上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着装的意义相符,却判然有别于当今美国青年穿牛仔裤的意义。


  无论在什么国家,民族。在这个地球上,从经济及科技的角度来看牛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再存在了。我们无法回到那个年代去亲身感受那时的氛围,价值观以及由其滤产出的对与错。但如果牛仔裤如上文所及是代表着“自由”,那我们可以回味一下李安导演透过《断背山》这部作品所表达出的更深一层意境。


  在影片《断背山》之中,牛仔埃尼斯对牛仔杰克说:“我们一起是需要控制的。”控制、节制、隐忍,正是这部影片中那份情感最大的特征,而这正是中国文化中情感含蓄的表达,就如《卧虎藏龙》之中俞秀莲与李慕白之间那份令人扼腕叹惜的爱情,两者之间何其相似。在埃尼斯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痛苦的克制与对家庭的责任,在杰克身上则表现出在河水中奋力地挣扎的渴望。两人在断背山度过一段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快乐时光。李安将那段最好的时光的无拘无束地加以表现,在原始的环境中杰克与埃尼斯在一起是无所顾忌的快乐,然而回到山下小镇中他们却不得不蹉跎一生,无奈而痛苦地一年一聚。自然的环境下所有的东西都是本原的,包括爱情,没有社会的污染和约束,人类创造的文明同样也在对人性加以折磨。当放开束缚思想的世俗戒律,用无色的眼睛去看待杰克和埃尼斯之间的爱情。这是四年时间也不能让彼此放下的情感,一年一次的定期短聚,直至生命消逝,20年抑郁之爱,这何尝不是漫长时光中最纯粹干净的情感。


  从牛仔裤和《断背山》的这一路思潮走下来,发现这一切是多么矛盾又多么吻合。有人说《断背山》采用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像境界,描写了中国人含蓄却澎湃的爱情,明明是一部探索华人灵魂的电影,却借寓了美洲的山林、托付白种人的肉身来实现。传统的电影分析要从象征、叙事和观点来解构一部电影,但是这些技法遇上了李安的《断背山》却突然不管用了,只因为李安深悟“无招胜有招”的至高武功心法,每一个传统用来解剖电影的手法,在《断背山》前都突然不知该如何下手了。也许从牛仔裤开始是个办法。(sugar)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