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霹雳布袋戏是初中时。那时周末回家正赶上星空卫视放一部动漫电影——正是号称“全球首部数码武侠动画巨片”的《圣石传说》(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那时候听闽南语很是不习惯,不看字幕压根听不懂在说什么,大概是喜欢动漫的缘故,所以爱屋及乌,虽然有点害怕(那时总感觉木偶很诡异,像是印尼电影里会诅咒人的娃娃)还是忍耐着看完了(好奇心很重啊)。 几年后脑中残留的印象就是女主死在她暗恋的对象的怀里,最后她的眼泪杀死了她的违背誓言的父亲,男主失去了结义兄弟,总体来说结局悲惨。 也正是靠着这点残存的印象,所以在一个偶然的傍晚,在电脑里输入了N个词条,像是“木偶戏”“人偶戏”“人偶动漫”……之类的,最后终于在一视屏窗口里找到了几个熟悉的影子——霹雳布袋戏的人物形象很特殊,几乎可以在看到的第一眼就能确定是否属于它。其实我当时只是想找到《圣石传说》这部电影,重温一下当时的感觉而已。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接触到的霹雳布袋戏的第二批霹雳角色是萧中剑和银鍠朱武,那时候银鍠朱武帮助萧中剑进入魔界,谜团重重。只是几分钟的视屏,讲的是萧中剑与银鍠朱武的初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这得深深感谢百度强大的搜索工能,只要输入一个名字,便可由它的相关链接跳到另一个界面,去了解新的人物。不得不说霹雳布袋戏的精美的人物形象给这部剧加了很多分。 不过我认认真真看的第一部霹雳布袋戏却不是从银鍠朱武所在的《霹雳神州》开始的。真正给了我震撼的是《圣魔战印》,人物的精美,角色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赋予它独特的魅力。 像是武侠,又像是奇幻又带着神话的色彩。佛,魔,道,厉,仙,妖各族;苦,集,道灭四境,还有异度魔、死国、四魌界等异次元空间……人物多种多样,剧情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料。 炫丽的电脑特效,华丽的衣饰不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而韵味悠长的闽南语加之以半白话和强大的音乐阵容不断给人以美的享受。最令我神往的是霹雳布袋戏的台词、旁白无不是经过精心的筛选的,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恰当的场景,令人或是拍手叫好,或是随着剧中人物黯然神伤。 在霹雳布袋戏里,每一个重要的角色几乎都有自己的诗号,据地,所属门派,独特的绝学,武器等。 譬如任云踪的诗号“槐根一梦山河邈,烟雨九原良贱同。孤蹑云踪霄汉外,倚听天籁落天风。” 银鍠朱武诗号“笑谈天关风与月,双掌分峰立千秋,朱皇再临指天下,武痴风华叹东流!” 槐破梦诗号“远风兮,飘摇故土,一年声,三年破梦。定目兮,拨弦夭夭,数裂帛,吁叹命薄。” 殊十二诗号“自古圣王有十命,一命天,一命地,一命生死,一命江山,命忏有七,朱笔箓魂,繁华眨眼,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 素还真“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 一页书“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 冰无漪“寂傲沧溟远,睥越天关,剑殃造劫竞锋寒,祸随无生还。” 绮罗生“百代繁华一朝都,谁非过客;千秋明月吹角寒,花是主人。” …… 每一个诗号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着个人的特点或是身世,结局。引经据典,骈散结合,或气势恢宏,或清新淡雅,美不胜收。 这些看似简短的诗号,哪怕是名字都暗藏深意,由此可窥出幕后制作班底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论是文化还是思想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道家,儒家,佛门辩论会揭;茶艺,琴艺,赏花,品舞;剑客,道者,高僧齐会……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上至尊皇,下至流丐,三教九流,众生百态。没有哪个人会永远的走下去,大家斗志斗勇,怀揣着不一样的目的,站在相同或对立的立场上…… 这是一个精彩绝伦的舞台,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乱世;是才子佳人的哀曲(霹雳布袋戏里情侣存活的可能性极低),是侠客枭雄的战场;这里有真挚的友谊,忠贞的爱情,也有永恒的——死亡,却惟独没有童话!这是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世界。 而它自1980上演后,至今已有32年,“连续播出十多年,迄今一千多集,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千,宏大直逼三国,细致,堪比红楼。剧情亦真亦幻,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霹雳布袋戏现在作为台湾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渐渐将它的文化魅力发展到内地来(在南京等大城市是有霹雳人偶博物馆的),并以此建立一个庞大霹雳商业王国。霹雳人偶,服饰,海报……等一系列相关衍生品受到广大戏迷的追捧与喜爱。 而它透过剧情人物表现出来的文化主题、以及透过角色表现出的思想、品格都是值得深思的,这才是霹雳布袋戏的灵魂与精华——也是它的真正魅力所在。 这是一个真正的鸿篇巨制,带给人无尽的震撼与欣喜。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