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是神马?为神马学?
“学”这个字对我们来说可是老熟人了:首先,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看看你,跟人家才学学!”……此外,还有“鹦鹉学舌”等成语。在我们的印象里,“学”有两层含义:1、学知识,学真理;2、模仿。通常所说的“学习”是前者之意。我们必须学,不得不学,“不学习将来要饿死滴!”——家长原话。
“学”大概就是那些意思了,可具体的——我们在学些什么呢?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思品、生物、地理……门门都有,门门都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门门都考,虽不全考,可是要考什么都不知道——很少有人把整整八科(或九科)全掌握的,考成什么样,靠点运气。令人头疼,也令人挠头的是,学习偏偏是我们的义务,说是要让青少年用这九年时间掌握基本知识竞这么多!——小学六年,每年2学期,除前2年外,每学期考3门,共32本书要考;中学三年,共44本书要考试。为什么学这么多?为了考试,为啥考试?要看你学得整样。为啥得学得有个样?说到点上了:“问得好!社会需要精英,精英才能统治社会,才能进入社会主流。而其他所谓‘非主流’,便是那些卖菜的——怕风天、怕雨天、怕城管——大冬天早上冷呵呵地担上两箩筐菜去街上卖,去早了没人出门,去迟了被公家扫地;拖个鼻涕去厕所擤两下再转到那厕所隔壁厨房做饭,做什么?卤面。一锅端下来放到箩筐里上街——孩儿,那面吃得放心?谁不知道!可他没别的本事了!让他干别的还不吓死他!孩儿呀,不学就是那样!担俩箩筐上街去吆喝着卖红薯——不怕,你去开个‘红薯连锁店’。那你好歹也得学点呢吧!到那穷得掂不起裤的时候再学就晚了!就要被淘汰了!”
也许吧。优胜劣汰是自然基本法,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原因。在这个世界上,学得好,学问高,就是精英。九年苦学之后,我们的“精英”被送进重点高中,其中有多少用上大学几倍的钱或是花十年的时间送进去的!
“精英”就是精英,不断淘汰,不断奋进,不断把人分作三六九等。结果如此,精英竟都成了一个样!好,都成精英了,都是四只眼睛一张嘴,一双手加两条腿,扑通扑通跳下那汪精英的池水!池水里,太阳特别关照的能升华(气体生物),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大部分的在池里等不及了,虽比池底污泥干净些,可是池水都是一个样。那些蛤蟆,好不容易脱了尾巴,却又多长出两只眼来,谁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换来回报?鸟儿下池喝水,蛤蟆们朝鸟“呱呱”地叫着,它们焦急地跳过来,鸟则对这群精英不理不睬。蛤蟆端水送水献殷勤,终于让鸟把它带着飞了。结果却经常是经不住天空美景的诱惑,必然性地摔回池底的烂泥中。精英再怎么精,不越出池子,始终都是那清浊泥水之中蛤蟆而已。
人就是人,完全分不出三六九等的。任何一方面的测评都不可以以偏盖全。人就是人,始终有体重,就算长角,长翅膀,你没有第一宇宙速度,也总会摔回这个星球:假如你只试图一跳,还摔不死你,顶多跌到井底,可如果你到了高处,还欲想跳出去,那当然必死无疑。你是蛤蟆,也许能跳到池岸上或树上,算是最高了,可如果你是鱼,可千万别借钩子去跳龙门!
那还是学吧?反正也跳不出去。就在这池里、池底,往上瞧瞧巴结太阳的那帮家伙,一阵风过来,还不是又回了池里?太阳就是太阳,它帮不了你一世,鸟也是一样。太阳出不了太阳系,因为它就是主流。
星星再怎么耀眼,在白天也没人看得见,因为太阳离我们近。在无数星群里,很难找到最亮的那颗,相反,不怎么亮的北极星却容易被找到,谁让它在北方末端呢?那池蛤蟆,长得大大小小,却始终一个样,幸亏它们不是人。
人就是人,没有任何两人可以完全一样。在《8号侦探全传》中,全匿名的人物中有许多都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有许多人让我把他们写成什么样,可这是没有可能做到的。既然是全匿名,里面自然没有真名,那如果把性格改了,又谈何“原型”呢?
在这生活中也是。名字是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中最虚的一个,因为它仅仅是个代号,将它们改成H、Z、QCZ之类的字母也没什么两样。名字代表一个人,也属于一个人,但它终归只是个称呼,与一个人本身没有太大关联,更何况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同名同姓呢?真正决定一个人是什么的,是基因。没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事情不变,改变一个人的基因。让他以不同的态度、想法、外貌、身体状况等去感受世界,那他就是另一个人。可如果把这些经历变成每个人都应该经历的,而基因还是每个人一个样,没有相同的,可主流却硬要把不同的人按同一标准分出个三六九等。在这三六九等中,低等的必然淘汰,高等的成了蛤蟆,中等的则成了未被淘汰的人中的低等。这让人想到了宗法制——只有永远保持在精英中的精英位置,才有永不被淘汰的可能。为了不被淘汰,人人都在朝同一方向努力。这样一来,人与人的区别都被扔掉了。说具体一点,人人都在不要命地扑向同一个工作人群。这样一来,蛤蟆到了天上,都在咬着鸟衔着的枝条——一个样;池中的蛤蟆仍在朝天若鸣——一个样;池底的泥巴把自己看得永世不得超生——哪还有两样的?一个世界的人,最多也就能分成三六九等,也就能分成3个样。被老鹰带上天的,是蛤蟆王;被麻雀带上天的,是蛤蟆大臣;在池里的,是蛤蟆庶民——除了名字不同,高度不同,都是一只蛤蟆一张嘴,四只眼睛四条腿,迟早都得掉下那滩水!
离题太远了,就再返回来说说吧!无论是池底泥中的卵,池水中的蝌蚪,还是池中,天上的蛤蟆,都想上去转转,可惜只想一步登天,全是纵向发展——岂能不是一个样?它们在拼了命地学。学什么?学飞。为什么学飞?想飞离池子。为什么飞离?池水被污染了,它不飞离就会饿死滴!因此,它们在努力学飞。它们的祖先曾想:“如果我们能飞的话,就能到池外找吃的了。”千万年来,一池蛤蟆将这句祖传的话定作经典,坚决奉行,它们认为:“只有会飞,才能找到吃的。”因而造就了这“积极向上”的一个模样的蛙群。
池水越来越浑,苍蝇、蚊子什么的越来越少了。蛤蟆家族的成员们没有吃的,哪还有精力学飞!“精英”们始终没有可能都挤上蛤蟆王的那只老鹰,要不就是被老鹰生吞了。泥巴被淘汰了,池水被淘汰了,没有能和鸟一起飞上天的蛤蟆也被淘汰在了池中。鸟将蛤蟆“精英”中的“精英”们带上天,“哗啦啦”地,大群大群的蛤蟆跌回了池子,只有那王族的至高“精英”迁移到了天空——它们的祖先告诉它们要飞起来就能找到新食物,可它们不能离开这片池塘,因为只有池塘有吃的东西——它们世代在那里生活,知道岸上的东西除了石头只有泥土。它们不知道是否还有另一个池塘存在。反正,到了上面就是胜利。被太阳提到空中的池水对它们冷嘲热讽——真的很讽刺,蛤蟆王的确在高空中找到了一些飞虫,可它不敢开口,否则会掉到池中。看到了吗?没有离开那主流的池塘,天上的,池底的,想飞的,不想飞的,会飞的,不会飞的,基本都是一个样!谁说过岸上没有吃的呢?王族在高中,虽视野宽广,可谁敢东张西望呢?无论你在什么高度,只要池水被污染,你就会无饭可吃,自然也没什么可学的了。知道蛤蟆王为什么不能离开池塘吗?是因为它是靠祖宗定的经典统治臣民的,自己一旦离开,就破坏了规矩,那自己还谈何“精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蛤蟆“精英”被池塘的上空淘汰了吗?不是因为它们不够“精英”,那只是皮毛的原因,而是因为那片池塘的上空太小,容不下众鸟and众蛤蟆来回盘旋,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你不离开水池,飞得再高,也不会与底下那群有什么区别;你只能越来越接近主流,当一只被鸟带着飞的癞蛤蟆。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不断上进,人类才能够不断发展,才能适应环境与社会,有谁想过,只纵向发展,不去开拓新的空间,迟早会有无法继续发展的那天。简单地说,“学”是为了纵向发展,而在学习者的高度之上的大有人在。人“学”再多,总是在他人之后,这样,人类永远没有真正进步的那天。要说知识,真理,往往要靠实践才能真正学到,要想死记硬背也不难,当然不是记在人脑中——将来,人人带一部联网手机,需要什么知识就百度一下。人们向往的许多精英职业,往往是一些脑力工作,有时直接交给计算机也没什么不可以。人类真正该做的,该学的是直么呢?首先要问:“人类真正区别于计算机,其它高等动物的是什么呢?”人与计算机的主要区别当是是除了记忆,计算以外的一切,与狗的区别如下:1。人可以学狗叫,狗不会学人叫;2。狗与大部分高等哺乳动物一样用四条腿走路,而人则与众不同;3。狗只吃现成的食物,顶多会把猎物杀死后撕咬后再吃,而人可以不断改善自己的食物。那么,这不就是人该做,该学的吗?当然,人还会说话,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能表现自己想法的物种。
人就是人。人之所以是人,绝对不会是因为“人”这个名字。人类所拥有的东西中,没什么比“人”这个名字更虚了,将它改成“猫”、“狗”、“猪”、“驴”、“鬼”什么的也无所谓——它终归只个是名称,更何况各种语言中的“人”还各不相同呢?真正决定人这种动物的,是基因。假设人的大脑记忆空白,将人的基因改变,那它们便——还是人,但与原先的人一定不同了。也许人会变成一种爬行动物,还会彼此说话,也许人会长出翅膀,变成鸟类……可是它们记忆空白,人类文明的一切探索得到的东西都不存在,那就要从什么来判断它们是否是“人”呢?它们要学爬,学走,学飞,没有那么多知识,真理可学,只是一遍一遍重复祖先传下来的生存本领——为了生存而生存,为了学习而学习,亦为生存而学习;或是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学习而生存,这才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