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园里还有六七间小房子,旁边还有一口小水井。土改后这个园子归我们家所有。
我记得我小时候曾经住过那里,大约有两三年时间,后来全家都搬到老屋去住,那里就没人住了。1958年搬起人民公社,椰子园归集体所有,第二年搞全民炼钢铁,得政园的那几间房子也给拆掉了,据说是为了炼钢铁,里面有两张铁床也给炼了铁。
小时候我记忆最深的是把椰果做椰壶。那时椰子树没那么多,它结的果有小桶那么大,我母亲把椰肉挖出来,放入小茶壶,说是能保暖。可是我从来没喝过椰壶里的开水,我喝的都是冷开水,因为小小的椰壶的水是不够我喝的。
我们家有种椰树的传统,每年都种几十棵,因为我们地大,有种椰子的地方。我们种的品种也多,有青椰,红椰,还有糯米种等,五光十色。每年都有人来跟我们讨椰子苗呢。
人们常说,椰子树是摇钱树,其实不然,一个椰果只卖五分钱,还比不上一个苹果,哪来摇钱?我母亲告诉我,那个年代,我们家一年卖椰子的钱只有两三百块钱,还不够买蕃薯买米的钱呢。
但是,家里又离不了它,干活回来,渴了,摘个椰果解渴。亲戚来了,没什么礼物,就摘几个椰果送他们。过节了,家里没什么钱,就摘些椰果去换钱,买点鱼肉什么的。
我记得十岁那年,粮食紧张,缸中没米,田里没薯,一家人,一餐一把米,煮粥,又稀又清,上面有个人,碗里见个影。幸亏有了椰子,我们这一带都没有饿死人。
现在,家乡人种椰子上了瘾,家家户户种,村里村外种,满山遍野种,我的家乡成了名符其实的椰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