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花朵

时间:2025/5/19 作者: 邓三君 热度: 344
  绿道边
  躺着一只花朵
  拾起,那颜色还十分艳丽
  让人心生爱怜
  
  仰望树枝
  原来,这花朵不是这树上脱落
  我想,扔掉花朵的人
  出于何种心态
  为何采摘
  又为何弃于路野
  
  我们不是花朵
  岂能随意让人采摘
  
  2025.3.29.23:50于闻之居
  
  以花喻世相,诘问叩心门
   —— 评诗歌《花朵》
  
  邓三君的《花朵》以路边一朵被遗弃的鲜花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诘问,将自然物象与社会思考紧密联结,在短短数行诗句中,构建起对生命价值、个体尊严的哲学思辨。诗歌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使其在质朴的语言下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歌开篇以白描手法勾勒场景:“绿道边 / 躺着一只花朵”,“躺” 字赋予花朵拟人化色彩,瞬间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关切。“拾起,那颜色还十分艳丽” 进一步强化矛盾感 —— 鲜活艳丽的生命却遭遗弃,这种反差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诗人 “心生爱怜” 的反应,既是对花朵的同情,也是对美好事物被践踏的惋惜,奠定了诗歌悲悯与反思的基调。
  
  随后,诗人将视角从花朵本身转向其被遗弃的缘由。“仰望树枝 / 原来,这花朵不是这树上脱落” 的发现,将问题引向更深层次:“扔掉花朵的人 / 出于何种心态 / 为何采摘 / 又为何弃于路野”,这一连串的追问,表面上是探究花朵的遭遇,实则暗喻现实中个体价值被漠视、美好事物被随意破坏的现象。诗人借花朵的境遇,折射出社会中存在的对生命、对美的不尊重,引发读者对行为背后道德与责任的思考。
  
  诗歌结尾直抒胸臆:“我们不是花朵 / 岂能随意让人采摘”,这句点睛之笔将诗歌主题从对花朵的怜悯升华至对个体尊严的捍卫。诗人以花朵自比,强调每个人都应保有独立与尊严,不应任人摆布、随意 “采摘”,传递出对自由与自主的追求。这种从自然现象到人生哲理的升华,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咏物范畴,赋予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层层递进,以质朴的文字承载厚重的思想。从对花朵命运的关注,到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再到对个体价值的捍卫,诗歌通过自然意象与社会现实的巧妙勾连,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辨力,同时也唤醒读者对自我价值与生命尊严的珍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