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缺水,因而就没有水田,但农民也种稻,我们种的稻子叫“赤种”。就是不下雨,把地犁松平整,把秧苗种下去,它们也会回青分蘖,严格地说,这不叫插秧,这叫“种秧”。小时候,我也跟母亲去种稻,挖一个小洞,把秧苗放在洞里,培土压紧就可以了,跟钟树种草差不多一样。如果下一点雨,“赤种”生长就很快。“赤种”跟其他水稻不一样,一是稻杆硬,不容易倒伏,二是长得高,两个月后比我们小孩的个子还要高。有时候我跟小伙伴们捉迷藏,我就躲在“赤种”里面,弄得谁都捉不到我。
“赤种”耐旱,也好管理,就是产量低,一亩地能打一百来斤就了不起了。
赤米很好吃,煲粥,粘乎乎的,又香又甜。赤种早熟,别的稻才扬花,它就开镰了。家乡有吃新的习俗,这天要煮干饭,而且不加蕃薯,吃了几个月的蕃薯粥,早就吃腻了,而且又饿得快,每年这一天,我总吃的弯不了天。
赤米也是做糖供的好食料。赤种收割下来,晒干以后,除了做饭以外,母亲总是留一半在春节做糖供,祭拜祖宗。
年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爆米花做糖供。在爆米花的那一天,我们都穿着有口袋的衣服,把爆米花装得满满的,一边玩,一边吃,好香呀!
在80年代,大米自由供应,想吃多少就买多少,家乡人再也不种赤种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