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地理环境很特别,三面环海,是个小半岛,这里人多地少,水源缺乏,土地瘦瘠,不是搞农业的地方,只能种一些杂粮,如蕃薯、花生、高梁之类。我们这里也种过稻子“赤种”,但它不是水稻,只能算是旱稻,产量很低,一亩地仅能打一百斤,现在这种稻已经绝种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这里是缺粮地区,全靠吃国家统销粮【大米】。但统销粮也不多,根本不够吃,必须配备一定的杂粮,如蕃薯之类。杂粮份量之大,超过了大米。我们这里把蕃薯称为主粮。
一年到头,我们天天吃蕃薯粥,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几天干饭,而且不放蕃薯。每次煮饭前,母亲十分细心地用椰子壳碗量米下锅,她必须认真地计算好每顿饭需要下多少两米,才能坚持到月底。
在那个年代,我们随便到那家那户,都可以看到很多缸和瓮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房子里面,上面有木盖和铁盖盖住,那里并没有藏着金银财宝之类的东西,而是装满了蕃薯干,这是他们的粮仓。每一个家庭都必须在今年准备好明年的蕃薯干,否则,明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每到6,7月份,是蕃薯收获的日子。这时,生产队把收获的蕃薯,按各家人口的多少,平均分到各家各户,作为全年的口粮。我们这里人多地少,生产队分配的蕃薯,只够吃半年左右,另外半年的蕃薯,必须到外地购买。
在7月,我母亲总是跟队里人搭伙到蕃薯产地去购买蕃薯,一去就是几天。我是家里老大,家务的重担就落在我身上了。这时,学校也放假了,我有的是时间,就在家里做饭給弟弟妹妹吃。我的弟弟妹妹虽然小,但很听话。我一天的工作就是做两顿饭,其他的事情他们自己去料理。过了几天,母亲回来了,我就彻底解放了。
80年代改革开放,国家取消了统购粮,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购买大米和面粉,天天吃干饭,再也不为吃蕃薯粥而担忧了。
虽然天天吃大米饭,但隔几天我还是要吃一顿蕃薯粥,因为我是吃蕃薯长大的,我爱吃蕃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