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再别鲁院

时间:2023/11/9 作者: 鹿鸣杂志期刊 热度: 27667
走出门的一瞬间,我突然被门前的一盆花点亮了,这盆花把人去楼空的寂寥和惆怅点亮了。

  那是一盆滴水观音,它静静地呆立着,静寂、柔情,枝叶以富有情调的伸展方式向我微笑着……我想起来了,四年前,它的枝叶还很小,我曾给它浇过水,那年离开的当天,我也是给它浇满了水才离开的,万物有情,今天它以让我惊喜的姿态闯进了我的视线,于空旷中伫立,我不由得停住脚步,扔下行李,走过去,走到它的面前,轻轻地抚了抚它的叶子,摸了摸它的枝干,刹那间,所有的温度,所有的怀想,所有的往日时光,所有的欢声笑语……所有的,所有的,所有在鲁院的一切一切,都从各个方向奔袭过来……从教室、从餐厅、从宿舍、从球场、从大厅的四壁、从小院的八方,劈头盖脸地冲过来,堵塞了我的视听,让我什么也听不清,什么也看不见,不由得泪眼模糊……

  那一年,我七月初离开;這一年,七月末我来了,相隔四年,仿佛出了一趟远差。时间隔开了岁月,却隔不断怀想。

  又一次站在鲁院东门的时候,我像久别的游子找到了熟悉的家门,放下行李,擦着汗、兴奋着、张望着,“鲁迅文学院”五个金色的大字依然醒目,却格外亲切。育慧南路依然车水马龙,院里笔直的小路依然干净整洁,路边玉兰树的枝叶更加茂密了,院子里的绿植更加葱茏了。鲁十七赠送给母校的碑石在楼前傲然挺立,上面有原常务副院长白描先生的题字:“传承 创新 担当 超越”。我走到碑石前抚摸良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甚至按每个字的笔画认真地描红般抚摸,深深地体会白院长书写的时候,那种遒劲的笔力当中所充满的期待。左边嵌有“鲁迅文学院”的

  再别鲁院

  崔美兰

  崔美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高研班学员。包钢文联秘书长,包钢作家协会主席。经济管理研究生。著有多部作品。供职于包钢工会,包钢文学杂志《铁花》执行主编。

  七、八米高的石牌是鲁院楼前的标志物,上高研班的时候,我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时段,拍过各种不同衣着的照片,我对这块石牌充满了崇敬和热爱。

  大厅里增加了许多摆设,左右两边多了厚重的两个大鼎,门前是鲁十八的木质娟秀屏风,侧面墙上是鲁十九的一面大大的镜子……大厅四周镶嵌着中外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头像、简介及主要作品。仰头,从楼顶一直垂到一楼的钢丝帘上,金色的鲁迅头像依然庄严肃穆。左面的电子屏上打着醒目的大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研讨班”。

  在前台领了房卡,603房间,哦,最高层。上次住415,没有俯瞰全楼的视野。这次可以趴在六楼的扶栏上,静观楼内的一切了。上了楼,站在自己的房间门口,一览无余地看到六楼到一楼所有目力所及的地方, 这个吃住学一体的教学楼,还像以前一样,有诗歌的飘逸,有散文的空灵,有小说的安静……

  慢慢地推开门……推开门……房间的摆设:电脑、电视、学习桌、茶几、衣柜,什么都没变。走到窗前,窗户正对着楼前的小花园,轻轻地打开窗子,噢,太美啦!面朝公园,万木成荫!楼下的一切尽收眼底,园中的小路逶迤、桑葚树、银杏树、柿子树、杏树、桃树长得茂密葱茏,透过树的罅隙还能看到许多文学前辈的雕塑,荷塘的花开着,池里水波不兴,是小红鲤在嬉戏吧。尽管已经没有了春暖花开的艳,却满目醉人心魄的绿,我惊喜,这绿也好像不同别处,这绿温暖、亲切,像久别重逢……

  窗前伫立良久,深深地远望,欣喜自己又进入了文化名人所簇拥的殿堂。再环顾自己的屋子,墙上有一幅水墨画,是两条鱼在嬉戏,好像那池底的红鲤,在我回头之际,跃然跳到了我的墙上,活灵活现。我又一次惊喜,禁不住走近它,去抚摸它,动作还真快!

  这次学习的时间很短,我加倍珍惜在校园的每一分钟,一周里,我没有出过校园,生怕出了这个院子就会减少了我和校园耳鬓厮磨的时光。每天清晨,晨曦还在高楼的那一边,我就在校园里走圈了,一圈、两圈、五圈、十圈……我也记不清了,走完大圈走小圈,反正校园里的每一寸土地我都要丈量,每一种花木我都要亲近,每一片叶子我都要抚摸,哪怕一朵朵小小的野菊花,一棵棵形状各异的小草,甚至小草上爬行的一只只蚂蚁,拴马柱上的一只只蜗牛……

  每天清晨,物业的师傅在院子里除草,小草的清香持续不断地飘过来,师傅们把除掉的草堆在一起,我就蹲在草堆前深呼吸,太好闻了,淡淡的,轻轻的,柔柔的……像大地的体香,除草的师傅又倒过来一簸箕草,问我:没闻过草味儿?我抬头和他笑:好像这里的草味道和别处的不一样!

  每日黄昏,吃过晚饭,几个文友又在校园散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每走到文学先辈的雕塑前,都要站立良久,回忆一下我看过的关于他的一些文字,他说过的一些话,我背过的一些句子;每走到一块风景石头前,我都要过去摸一摸,靠一靠,甚至在上面坐一坐,感觉一下它身上早晚的温差;走到荷塘边,我会坐在岸上,数完亭亭玉立的荷花,再数掉在荷塘里的星星,湿漉漉的,和鱼儿嬉戏着;走到拴马桩前,我绕过每一根拴马桩,数着拴马桩的个数,一根、两根……一共五十根,抚摸着拴马桩上各种动物的动作、体型、胖瘦,有猴子、狮子、还有一个人头像,很休闲的表情,狮子的表情差不多,咧着嘴、呲着牙。猴子的表情是多变的,调皮的多些。每根柱子的脖颈上都有许多蜗牛,在蜗牛多的柱子边,我会站很长时间,观察蜗牛动不动,有时会用力地按一按,在蜗牛密集的地方拿起几个放到稀疏的地方……如此重复,静静地享受儿时的好奇并乐此不疲……在鲁院,我终于可以慢下来,甚至可以停下来了,洗去满面铅华、卸掉内心浮躁,像伊甸园里的孩子,抬头看看薄云笼罩的月亮和星星,静静地聆听花开叶落的声音,与荷苞挤眉,与游鱼弄眼,肆无忌惮地打开内心回响着的绝唱:我爱文学,我爱自然,我爱这个世界。

  院子里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我当年学习时深刻的记忆。那精彩的讲座还在耳边回响,那安静的课堂还在脑海中回味,那满院的玉兰花、丁香花如梦幻中的鲜花雨铺满了校园,那举着床

  单摇桑葚树,噼噼啪啪如雨下,把酒颂桑葚时的笑声依然回荡着,那篮球场上的奔跑与投篮、欢呼与叫喊还在眼前浮现,所有的一切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晃四年过去了,回忆却新鲜得仿佛没有时光的痕迹……鲁院如心中的一片桃花园,恬静、优雅、崇高,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让我逃离物质的压迫重新回到最初的自己;让我粗粝的内心重新变得如小草般柔软,让我干涩的眼中又满含着模糊的泪水……

  这次中宣部用对中国级会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委托中国作协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培训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培养文学,弘扬文学,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学信仰,把文学作为一项安身立命的工作来对待,这是怎样一种情怀啊!一个国家对文学的尊崇有多高,就表达着对人本身的尊崇有多高。当聆听了李一鸣、胡平、梁鸿鹰老师的解读,让我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文艺在经济发展中担负的使命,从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作家在时代进步中的角色,静静感受文坛深邃如海的声响,触摸文学辉煌有力的脉搏,无论物质发展到多么高精的程度,无论文明进步到多么高尚的维度,那些有筋骨、有温度的文学作品永远如东方的微光,如林中的响箭,如冬末的萌芽……照亮人类的心灵,点亮精神的火把!

  鲁院的一位院长曾说过:“面对文学,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最好还有大手笔;起码要建立起四个基本意识:大众意识,祖国意识,使命意识,经典意识。——这是我们应该给予学员的最主要东西。如果只传递给学员知识和信息,只教会他们技巧和方法,那只能培养写手,而培养不出伟大的作家。”大视野,大胸怀,大境界,大手笔正是一代大师鲁迅大人文、大人格的光辉所在,也正是鲁院文学殿堂的魅力所在。鲁院所传承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情怀……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甚至是内心的一个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鲁院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它更是净化心灵,洗涤灵魂的教堂。

  此时,午后的光线,斜斜地照进来,空气中还盈动着草香的味道。交了房门的钥匙,慢慢的,像挪步一样走到大厅,抬头仰望,这座楼已变得空空荡荡的了,我被眼前的安静和空寂笼罩着……短短的几天成为我生命里最清凉的受教、最温情的怀想、最经久的回味!鲁院,文学的故乡!无论这个世界多么飞速地发展,无论这个社会多么日新月异地变化,也无论人们的观念多么尖端和前卫,总有一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真、善、美,爱、理解、信任和慈悲……这些东西永远温暖着人类的内心,让人们从一种精神,抵达另一种精神!

  最后看了一眼那盆含情脉脉的滴水观音,给它浇了水,默默地和它点头道别: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于恋恋不舍之中慢慢走出鲁院的大门,回头望了又望,于刺眼的光线中,漸行渐远,渐行渐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