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在是2020年11月3日晚上9点钟。”大娘枕头旁边的老人机传来清脆的报时声。
小雪轻巧地跳上了炕,我也笨手笨脚地爬了上来,3个被窝是李素珍大娘早早铺好的,一趟一趟,顺顺溜溜地等我们。
僵硬的脊背,酸疼的腰腿,放平,往炕上一贴,一股暖流踏踏实实地涌遍周身。奔波了一天,真是一份疗愈贴心的犒赏啊。
小雪舒服地平躺着,对着房顶,轻轻地说:“真热乎呀。”这个学新闻的90后丫头叫解瑞雪,特别高兴跟我一起出来采访。
我发现枕边有一支手电筒,绿色的,拇指粗细,大娘说晚上起夜用得着。我侧过身,大娘白天穿的花棉袄盖在被子上,眼睛微闭着,慢声慢语地絮叨着,我能感觉到她细微的鼻息。小雪兴奋地翻身起来,轻轻趴我肩膀上,眨着大眼睛听着,问着,想着。
大娘19岁嫁到村里,老伴去世早,她又替他看到很多新鲜日子。
房子是儿子给孙子新盖的,柜子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花衣裳是闺女给买的,地上的小冰箱是孙子淘汰的,院里的玉米是新收的,肥鸡是春天抓的鸡崽儿,外孙子念完书工作了,老儿子在外打工,过年能回。
年轻时熬过太多的苦日子,沒文化不识字,吃不饱,2块钱5块钱都能过个年。家家日子都那么穷,老伴治病还拉过饥荒。他走了,大娘耍单了,好多年没有过日子的心情。自打董书记来,还吃过粽子、月饼、元宵,就常有公家人来串门了,来了都不空手,还给大米、豆油。
这是我的二龙山村之夜。在最贴近大地和泥土的农家热炕头上,我们有唠不完的嗑。
二
此刻,我所在的位置是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边的一个小村庄。作为一名中国石油作家,当我接受这场“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大型主题实践活动任务时兴奋不已,决定再访二龙山村。
与二龙山村结缘,是在半个月前的国家扶贫日。我随大庆作家协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风团来过,回去总觉意犹未尽。那时秋高气爽,连环湖水波光旖旎,树叶正在变黄,接待我们的县文联主席、作家任青春不无遗憾地说,要是早几天来景色更美。其实,除了景色,我还想多听听这里的故事。
油箱加满了,笔记本电脑塞进双肩包了,在外住宿的生活必需品带齐了,万事俱备,只待天明了。
早上8点,小雪穿着粉色冲锋衣、套上厚棉裤有备而来。她把背包往后排座一放说:“我还带了驾驶证,您要开累了,我来。”
出发了。让杜路很平坦,开着导航一路畅行,里程表显示100公里的时候,我们的车进西屯了。西屯是村委会所在地,还有东屯,再远一点儿是半拉山屯,3个屯组成一个村。又是那面高扬的队旗稳稳地引我们进院,旗帜上,“大庆市第50组驻村工作队”一行字在风中猎猎抖动,像在招呼我们这场重逢。村委会到了。
一夜之间,气温骤降至零下5℃,湖水冻出了冰碴,连环湖生出白边。再过几天,湖水将要一个冬天不再翻动了。叶子,铺在地上的多,挂在枝上的少了;大田里,还有小部分庄稼没收完,空气凉丝丝的。驻村第一书记董洪涛的深蓝夹克衫也换成了暗红抓绒帽服了。
村子面积5.6万亩,耕地只有1.65万亩,其余是比耕地还大的水面,还有林地和草原。户口簿上有548户,1244人,常住人口仅有一多半。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学生大都在外上学。41户贫困户85口人,老、病、残占了大多数。寻遍村子,壮劳力凤毛麟角。水面大,耕地少,又多盐碱地,世世代代靠天吃饭,守着一个“穷”字过日子。
三
一身书生气质的董洪涛,早早出来迎接我们。3年前,他是大庆市一名机关干部。现在他是二龙山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
站在村委会的走廊里,我就挪不动脚了。从东头到西头,满墙图文并茂的照片很吸引人。上次来时间紧,走马观花看得不细,这回可以“复习”了。
“这个是春节期间,我们组织市里的书法家们给大伙儿写的春联,你看,老大娘老大爷他们手里拿的福字,张张字体都不一样。商店里买不着,挺抢手。当时就是在这屋。”他往西头的会议室一指,继续介绍,“这个是我们村的爱心超市,东西可全了。”我看见旁边的门上贴着“爱心超市”4个字。
“这是我们组织贫困户打扫卫生,美化村容村貌,他们还能增加点收入。老头老太太都出来了,靠劳动挣钱光荣,不能仰脸坐等。”
“这是疫情期间,我们工作队买元宵慰问一线卡口值班村民。也是那时候,队员小温帮助村民买粮买菜买日用品。老百姓可感动了。”
“这是村里顶着疫情忙备耕,省里农科院的专家到现场作技术指导。”
“这是我们村的桑葚园,正研究要发展采摘经济,吸纳贫困户用工,多增加收入。”
“这是我上电视为二龙山小米代言。这是给老百姓发扶贫鹅。这是我们村合作社的色选机,有了它把杂色小米挑出来,粮食能卖个好价钱。”……
董洪涛俨然一个“坐地户”,信手拈来,如数家珍。有党支部活动的,有帮扶单位助力的,有产业扶贫的,有战“疫”故事的,有志智双扶、移风易俗的。一时间,海量信息涌入,我边听边记边拍,唯恐漏掉什么。他笑着说:“这不算什么,上墙的只是从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发生的事,最近这小半年还有好多没放上去呢。我是去年6月份来的,也算是来村工作1年的小盘点。”
我们挨个屋走。党群服务大厅搞得像城里的柜台似的。大窗户,宽敞明亮,瓷砖的台面白白净净,到处都红彤彤的。
正对着大门的党建文化墙,会议室的电子显示屏,看起来都很高级。
村委会办公室、会计室、妇联办公室、图书角、工作队办公室……到工作队寝室,我停住了脚步。两张木板床,一张简易铁床,被子卷着。桌上摆着一排简易包装的方便面,比我上次来少了几袋。我开玩笑地问:“你真吃方便面啊?”董洪涛蹭地一下从床底拽出一个纸箱子,半箱铜钱桥榨菜。“我这都是批发的,一买就是一箱。一忙起来,没时间正经做饭。”城市里长大的小雪姑娘,小嘴巴张成“哦”的样子,表示惊讶。
厨房靠东,温度最低,脱了外套站一会儿,就感觉凉风往毛衣里钻。我看见了那只烧煤的土锅炉,功能是给村委会取暖。上次来的时候,女作家王红对挂在旁边的一大一小两个铁炉钩子很是感慨,说这个东西多少年没见過了。
“火不好点,来了也是现学现用,鼓捣一晚上炉子,早上吐痰都是黑的,灰头土脸太正常了。”说起去年冬天的日子,董洪涛一乐。“晚上睡觉前看一遍,半夜得起来再看看,火要灭了,这一宿可就冻成冰棍了。今年冬天好过了,马上换电锅炉了。很知足,很知足。”
四
家里来人了,红脸膛的汉子李明德定定地站在院子里看着我们进院。他裹着一件军绿色小棉袄,抄着手,点点头,憨笑着迎我们进屋。炕上躺着他的父亲,94岁的李清海。门口摆着一把椅子改成的便桶。老人已半身不遂20多年。
李清海听见动静,艰难地坐起来,不记得10天前有人救过他。那天是重阳节,董洪涛带着书法家们来慰问,发现老人掉在了地上,怎么也起不来。几个人一起使劲儿把他抬上了炕。当时,李明德下地收庄稼还没回来,邻居来正好看见这一幕。
李明德说,7月1日那天,他老爹挺高兴。这么大岁数,破天荒地穿上了通红通红的文化衫,还戴上了党徽,跟党旗合影。65年党龄了,特别的日子,特别的光荣。
桌上摆着一幅老人的照片,装了大相框。五一前拍的。头发还是那么短,衣服还是身上这件灰毛衣,两排门牙还是东倒西歪着。人老了,几个月也没什么变化,老人把“自己”抱在怀里,嘴角一咧,是乐了。
李明德送我们出门,一群干干净净的大白鹅嘎嘎嘎叫成一片,好像也要送送客人。
主人说:“今年发的鹅苗好,个个硬实,20只活了17只,你看长得多白净。”
小雪歪着头问:“冬天要进窝里吗?不冷么?”
“人家大鹅不怕冷,身上穿的可是纯羽绒啊。”董书记的回答引起我们一阵哈哈大笑。笼子里好几十只公鸡母鸡,抖着通红通红的鸡冠子,好像也跟着笑了。
院子特别大。鸡、鸭、鹅都有独立空间,狗在门口栓着。东边儿是金山一样的玉米,西边儿是一台巨人一样的脱粒机。他说,儿子会使这玩意儿。除了自己家用,还能收点加工费挣点钱。
“鸡、鸭、鹅都不卖,不差那几个钱。到冬天都炖了吃,铁锅炖大鹅,下酒,那才香呢。馋了就吃,想吃就吃。”
五
降温了。董洪涛说,现在老百姓盼着天再冷点,把湖冻上就好了。这个愿望,我和小雪听得诧异。
我们看湖水看的是湖水好美,而董洪涛和村两委忧心的是一年一年的防汛。
村里有延绵三四公里的水岸线。在10天前,连环湖上游排水,民堤水位告急。工作队、村两委开展了一场护堤行动。
那天晚上5点半,乡路上两辆小货车奋力奔驰,车灯把黑夜坚定地劈出一道刺眼的白扇面,一路向东北,上214省道,进让杜公路,奔北一路,朝着萨政路,一个半小时后进入大庆市区。
董洪涛眉头紧锁,不停地看手机,一边对外联系,一边嘱咐开车的村书记姚海彪注意安全,又和后车的队员包杨、温守民电话沟通,商量明天上午的会战。
险情是下午4点多村干部巡查水情时发现的。一夜之间,湖水漫上来,村东的一排树看起来好像突然矮了一截。水舌一下下把土地舔得松软,又贪婪地觊觎着老百姓家的柴火垛、厕所、当院,堤上、岸上有几处已裂开拇指粗的缝口。
情况危急,全县防汛物资已全部发完,没有“硬核”物资,何谈防汛?董洪涛再次开启“托人找关系”模式,多方求援,终于有了着落。从不为自己求人的董洪涛,扶贫3年,把所有能麻烦的亲朋都麻烦了个遍。他决定连夜回城运防汛物资。两台赶来支援的货车,一时间车轮飞驰,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出100公里去。
正值农忙,防汛人力不足。董洪涛、姚海彪立即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名义,向县疾控中心和农机总站两家帮扶单位发出请求。同时,在微信群里喊话,村大喇叭里广播,向全体村民发出“保卫家园”动员令。
“你看,那天干活的铁锹,都在这屋。”整个下午,人都在民堤上,大风呼呼的。村委会的锅灶常是冷的。
19点15分,到大庆装货完毕。两台车满载1000平方米防汛专用彩条布和5000条编织袋调头往村里飞奔。
霓虹闪烁,车从东风新村学伟大街穿过,姚海彪忍不住收了一脚油门说:“董书记,这不是到你家了吗?”董洪涛摆摆手:“走!”
“刷”的一下,车从他家小区驶过。这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了。阳台上即将盛开的君子兰,窗帘上的花纹,还有亲爱的爱人,她已经睡着了吧?车悄无声息地走远了,车里一阵沉默。
21点10分到县里。一人一盘饺子,这是当天的晚饭。
22点05分到村卸车完毕。董洪涛的动作太急太猛,前几天干活刚崴的左脚踝旧伤复发,一阵钻心的疼。对于他来说,为了村里的事,这样的奔波有很多。
六
推开李素珍大娘家院门的时候,她正坐在小院里搓苞米。大娘对董洪涛很熟,虽然眼睛不好,但是看身形就能认出是他来了。
端午节,董书记拎来一份粽子,自己花钱买的。大红枣馅的,50份,他挨家给贫困户送去,特意给她留一盒。老人左看右看,不知怎么个吃法。董洪涛心里一阵难过。
董书记来得更勤了。屋里电线凌乱,他给布置电线;下雨了,他给抱几捆干柴禾;从家回来,他翻出包里爱人准备的熟食给大娘送去;早上扫村委会的院子,他顺便把老人的院子也给划拉干净……
大娘告诉我,身上的毛衣是董书记送的,保温杯、暖手宝,还有一只新塑料盆都没舍得用呢,也是工作队给的。疫情紧的时候,他更是嘱咐了又嘱咐,大娘啊您别出门,缺啥少啥跟我说。他真的把吃的喝的用的都给大娘备足了。
大娘喜欢看热闹。春天的时候,县医院的白大褂来了,给量血压、测血糖,不出村就能检查身体,还给发药。
4月份,贫困户端着纸箱子、排着大队,来领扶贫鸡崽儿、扶贫鹅苗。一只只刚破壳的小鸡小鹅,黄嫩嫩、毛茸茸的,看着喜人。一年都不常见的老少爷们、婆子媳妇、小娃娃都出现了,那场面跟过年似的。
腊月小年儿前,董书记还给大娘送来了他自己写的春联和福字。听说他在林甸也给大伙写春联,年年写,写了3年。别的村儿捞不着,是我们的福分。
大娘说,他不光对我好,对谁都好。东屯的邹本维得了白血病,疫情期间病情加重了,血库里都没有血,献血的都少了。他一撸胳膊,让医生先抽自己的血。那可是救命的血。
市里大机关的领导来,县里市里电视台记者来,写文章的作家们也来,书法家也来。他把小板凳搬到人家院子里,到家门口给大伙讲《民法典》,告诉大伙离婚咋办,打官司咋办,讲要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七
一个胖乎乎笑眯眯的女同志进来打招呼。董书记说,她跟张家学“张工”是一家的。
51岁的张家学,心灵手巧。董书记一喊他“张工”,他就乐不可支。他的好事跟那台宝贝色选机有关。色选机是董洪涛给村里引进的第一个大物件。这东西神奇,稻谷从里面过一遍,就能挑出杂粒来。原来1斤卖8块钱的小米,现在能卖10块。
村里的沙壤土层深厚,适合谷子生长,但谷粒有杂质,总是卖不上好价钱。董洪涛一进村,就把这事儿放在心里,6月份来的,9月份就把这事办成,秋收就用上了。15万元对于村民来说是个天价,做梦都不敢想。二龙山小米立马涨身价。周边地区都没有,全县就这一台。个别村即使有,个儿也很小,这台个儿大,加工能力强。
机器成了村里的宝贝疙瘩。不光村里受益,十里八村的也来加工,村里多收入一笔加工费,镇党委书记连声感谢工作队董书记,说你可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
上个月,齐齐哈尔一个地方特意来人把张家学给请去了。有机器不会用,想让张师傅给教教。村长、镇长亲自来请,车接车送,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还给了3000元。这老张成大拿了。
一到秋天,销售小米就成了重头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都成了二龙山小米的义务推销员。春节前后,一下子销售3万斤,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大河涨水小河满,把30%利润给贫困户分红,每家平均增收1000多元。卖完回家一数钱都乐了:“有这么个合作社,俩月挣了2000多。”
现在,这台宝贝机器就在村委会后面的合作社里藏著呢,秋收完就要开足马力挣钱了。我好像看见了“张工”脸上的笑容。
董洪涛介绍说,这几年,市里县里的大企业、小企业帮村里打了76眼抗旱的小井。村里有了碾米机、制糁机、烘干机,还有那台色选机。2500亩的桑树园也慢慢规划着搞起了采摘基地,吸纳5户贫困户就业,每户年增收1000元以上。他说,还不够,还要加油。
八
我看见队员小温和小包的时候,完全没有陌生感。他俩的照片,常上工作队的公众号,事迹也听董书记说过。那天的护堤防汛会战,他俩都参加了。
那天早上大堤上特别冷。冲在最前面的是董洪涛是姚海彪,是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两家帮扶单位的干部从县里赶来了,村党员、普通群众,男女老少来了100多人。
县疾控中心的几名女同志帮着撑编织袋;贫困户李全德、周国春前一天下午就开着自家农用车备土方,忙到晚上也不吭一声;村书记姚海彪和村干部李兴会穿上水衩,下到齐腰深的水里探查险情。
村民李可义还记得,那天他跟董书记俩人一伙儿装土。俩人边干活边唠嗑,他说:“董书记啊,你可是市里的干部,这么大的体力活,能受得了不?”董洪涛光笑,也不说啥。
一场酣战结束,大堤安然无恙。党旗,映在湖面,也映红村庄。
九
我走进会议室。想象着这几年这屋子里人头攒动的景象。开会,组织党员学习,发春联,发捐赠衣物,搞各种活动。
很多主题党日活动让人难忘,过“政治生日”“与国旗合个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10名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全部收到支部寄送的“红色快递”学习资料,两名有病在身行动不便的党员,支部给“吃小灶”。董书记讲的党课是《农村党员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年党支部新吸收了一名预备党员,是开出租车的小伙子于连有。他父亲是贫困户。他说,这几年赶上好政策,我家得了工作队和村里的济,得了党的济,我也想入党。入党好做更多的事。
十
笑容像花儿一样,簇拥在一家家的新房子前。刚刚脱贫的村民被一份来自春天的礼物乐晕了。
在李清海家见过的大相框,我又在很多人家见到了。贫困户于德林夫妻站在正在上盖的新房子前面,摄影师问:“日子,甜不甜?”
“甜!”两口子脸上乐开了花。
贫困户毛俊峰对着摄影师的镜头有些羞涩。长这么大,除了结婚照过一次相,这辈子都没有这么正儿八经地照相。老了老了,还赶时髦了。
孤寡老人是单人照,宝贝和妈妈是亲密照,一家三代照的是小团圆。有的刚大病初愈,表情上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驻村工作队邀请摄影家背着专业相机来给大家拍照片。41户85口人,到2019年底全部脱贫,太值得做个纪念了。
董德军的媳妇见到我们就哭了:“他才走40多天,说死就死了。”说着转身从里屋取出一张全家福大照片,指给我们看,“这是董书记他们给照的,你看,我家那人多精神。我俩,我姑娘,两个孙女,这笑得……”忍不住眼圈又红了。
董洪涛心情有些沉重。董德军多才多艺,会拉二胡、扭秧歌,是村里的文艺骨干。他和另一个贫困户合作练了一支曲子,还从微信里发过来让董洪涛听,就盼着有个大音响,上台演节目效果好。董洪涛千方百计搞到了音响,他却走了。
“谢谢董书记,给我们留下了这全家福。看看,就好像他还活着。”她擦了把眼泪。
董洪涛那台蓝色自行车,安静地在厨房一角歇着。春天的时候,村里几户危房改造,他骑着车一家一家走,看新房一点点起来,直到浇筑房梁了,马上搬新居了。
咔嚓!咔嚓!一张张红脸、白脸,白发、黑发,深皱纹、浅皱纹,嫩皮肤、粗皮肤,双眼皮、单眼皮,全都被收到镜头里。每张照片都印着8个字:“脱贫光荣,最美笑容”。
要最美的笑容,也要最久的笑容。住在东屯的徐连江,患有糖尿病综合征。住在半拉山屯的徐殿柱,是智力残疾,外加身体残疾,生活只能半自理。住在西屯的张国才,智力有缺陷,耕地又偏少,还在供女儿念初三。住在东屯的邹本维得了大病,今年一直住着院。对这4户,还要盯住,关键时刻要拉一把。
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起色,原来的贫困户成了“工薪族”,搞环境卫生,干公益岗,也算是一份工作。奔富裕,谁家也别落下。
十一
家家户户董洪涛都很熟,进进出出贫困户家不知多少遍。他是在2019年初夏玉米正要拔节时来的,村民们很快认识了他,听说还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还听说他是在林甸县驻村两年又来这儿的。别的扶贫干部到期归队,他却选择留下继续战斗。这样的情况,在全市近百名扶贫干部中,不超过10人。
每天清晨,董洪涛都早早起床,沿着湖边大堤走走。他的左手边是一望无际的西葫芦泡,右手边是宽阔的大田。
他脚上是一双普通休闲鞋,紧贴着田埂,紧挨着泥土。驻村3年,西装、皮鞋早已收在柜子里,他喜欢自己现在村里人的样子。他做了几次深呼吸,眼看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村庄正一轮轮发生着蝶变。
他的腰间拴着钥匙。笑言自從我来就省了一个打更的,而村民们都知道,这免费“更夫”在一刻不停地操心着他们愁啥、缺啥、想啥、念啥。
梦想很多,那就一个一个去实现。
10条巷道都是新的,雨天出门,鞋底下也不会粘一脚大泥巴了。走夜路,有路灯照亮,一共37盏,从西屯亮到东屯,再亮到半拉山屯,再不是漆黑一片了。
水泥路通了,广播电视通了,电通了,宽带入户了,泥草房灭迹了,住房安全了,喝水也安全了,上学有保障了,医疗有保险了。
村里,有卫生室了,卫生室里有医生了,有文化活动广场了,广场上有活动了。书画下乡,健康义诊,扭大秧歌,活动一场接着一场。
采访中,董洪涛接了个电话,是另一位驻村书记找他讨教。县里新安排了一项任务,问他有什么好点子。我的目光又停在那面图片墙上。2020年5月12日,连环湖镇脱贫攻坚村级交流观摩会在二龙山召开。镇党委主要领导、镇各包村领导、9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扶贫专干,各村工作队全体成员50多人都来了。很多人对董洪涛做的业务指导和经验交流,印象深刻。
驻村3年,董洪涛连续两年被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还成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最美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包杨、温守民成为“最美驻村干部”。
晚上还有一个小插曲。李素珍大娘和她55岁的大闺女张娟先后两次来村委会。黑瘦黑瘦的张娟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干活,平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她,听说村里来客人了,毫不犹豫买了满满一大包吃的喝的,还特意杀了一只鸡让我们吃。我们坚决不收把她送回了家,她眼里含泪,多次哽咽:“你们对我妈好,我不知道咋报答。”
夏天的一个周末,董洪涛特意开车回大庆市里,把母亲、岳父母、媳妇、女儿都拉到二龙山了。他特想让家人来看看。
他47岁,这几年白发猛增。肾结石犯了又犯,左脚踝仍然隐隐作痛,书法技艺生疏了,回去看母亲的次数少了很多,夜夜跟妻子隔山相望,偶尔对着从宿舍窗前溜达出来的一只黄鼠狼发呆。
2020年11月3日的月亮悄悄爬上来。董洪涛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是他驻村的第1143个晚上。夜空深邃,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乡亲们正枕着日渐稠密的笑容入眠。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