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作家马丽华说,对于外面的人,西藏是一个永远的梦;对于生活在西藏的人,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开的人,西藏是一种魂牵梦绕。
几十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援藏的干部人才,聚于西藏,又散落在全国各地。无论在西藏待的时间长短,只要在某个场合说起参加过援藏建设,那马上亲热得不得了。因为高原高海拔艰苦的生存条件,援藏人之间的友谊被称为“生死之交”。
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援藏干部都会说,西藏会带给每个人不同的感受,忘记别人曾告诉你的西藏的模样,因为没有人能够给你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有你自己去感受,去经历。对于有过援藏经历的人,西藏之情融入生命,如同故乡。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多杰才旦在夏川所著的《雪域放歌》序言中写道,凡是在西藏工作过的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时间长短,绝大部分都有一个解不开的西藏情结。随着时间的延续,不仅不会消失,反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哪怕你早已返回内地也不例外。报上的西藏消息,你会多看两眼;广播里的西藏新闻你会多听几句;宁可舍弃诱人的电视剧,也要看有关西藏的报道;尽管素不相识,但只要听说曾在西藏工作过,距离马上就拉近了几分。
在对口支援的班戈县,中国石化援藏人留下的都是造福一方的实绩,带走的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批批风华正茂、不畏高险的援藏干部走进西藏,到底是什么在支撑他们用透支生命的代价,动力十足地奔走,走向高原的贫瘠地带,洒下血汗、抛掷年华?
时间的长河给出了答案。
也许,是因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这里,比这最高的山峰更高的先模们的名字定格在这里:以藏北高原为家,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阿里地委原书记孔繁森;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的复旦大学党委原委员、研究生院原院长、教授钟扬;藏北人民的好干部、班戈县委原书记论白,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班戈县委原常委、组织部原部长祁爱群……
山高人为峰,情洒雪域浓。援藏班戈县的中国石化人带着组织和家人的重托,挂起藏北人民献上的哈达,负重担当,奉献前行在海拔4750米之上。他们践行着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沿着先辈和榜样的足迹,干得更热、走得更远、攀得更高……
“一批接着一批干,不获全胜不收兵!”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位于藏北高原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泊之间。班戈县平均海拔475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是西藏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艰苦、最为贫困的县区之一。全县国土面积30318平方公里,下辖4镇6乡86个行政村,人口4.32万(截止2018年数据)。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牧户总数为3280户12046人,当时分别占县总户数和人口的34%和32%。
“来到羌塘草原,看到的是蓝天白云、雪山圣湖、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令人为之陶醉、为之神往。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县城只有几座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子,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商铺。全县的水、电、路都不通,牧民仍然住着低矮、破陋、窄小的住房,民众生活困难,经济十分落后。”这是中國石化第一批援藏干部回忆刚到班戈县所看到的景象。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刚刚确定由中国石化集团对口支援班戈县,2003年元旦,时任班戈县县委书记论白就到集团总部热情地提出请求:“请中国石化集团把班戈县视为其在西藏的一个部门,与集团的发展同规划同建设。”可见当时班戈县领导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和对集团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寄予的厚望。
“马路宽阔、商铺林立。电通了,沥青路也通了,车辆来回穿梭,县城一派繁荣景象。牧民们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孩子们欢笑着去上学,人们快乐地赶着牛羊喝着酥油茶,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中国石化对口支援班戈县18年,使班戈县呈现出的崭新面貌。
18年风雨兼程,18年硕果累累。2019年7月,中国石化第九批援藏干部接过了建设繁荣稳定新班戈的接力棒,以心血和汗水在藏北高原续写着援藏新篇章。
从拉萨出发,向北;穿过白雪覆盖的念青唐古拉山,向北;转过纳木错湖,向北;穿过苍茫青翠的羌塘草原,向北……漫长的路,遥远的班戈……
2019年8月19日傍晚,落日映照的晚霞余晖洒满班戈县城,我们进行“十三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验收的一行人,清晨从那曲市出发,这会儿赶到了班戈县。入住的宾馆就在一个广场上,随着音箱里音乐响起,有老有少的藏族同胞们开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这种自发的集体娱乐节目好比内地城市里大妈的广场舞,但在人口比较稀少、不那么繁华的高原上,显得更为洒脱、自在、祥和。
我自豪地向同行的电力专家们介绍,与中国石化对口支援班戈县之前相比,这里多了一些现代气息,牧民脸上的笑容也灿烂起来;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道路、桥梁等成了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一座座安全舒适的新房拔地而起,让牧民心里充满了暖意;班戈县中石化小学的建成,向农牧区的孩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自参加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第18批和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为中国石化选派的第一个进藏博士服务团成员,从2017年12月25日进藏挂职1年多以来,这是我一直想来却第一次来到班戈县。
中央确定由中国石化对口支援班戈县后,这是一个在集团内部大家口口相传甚至有些人心生畏惧、害怕来到的神秘地域。老实说,我在拉萨不太明显的高原反应,到这里感受非常明显:口鼻干燥、头晕胸闷,两脚像踩空,走急了就喘得厉害。我掏出手机看海拔数据:4747米。怪不得反应这么强烈,比拉萨3650米的海拔高出近1100米,比前一天晚上入住的那曲市区还高出200米。
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每上升50米,人体的反应就会徒增一倍。快走几步,也许就会突然昏倒;一点点情绪波动,也许就会带来终身疾患;吃穿住行稍不注意,高原性心脏病等就会找上身。在这个高度,原本身体的小毛病会被放大变得严重。得个感冒什么的小病,在这里用猛药打吊针也得拖上半个月才能缓解。
这是大自然赋予的高度,也是中国石化对口支援班戈县18年来挂职服务的18名援藏干部坚守的高度。
这样的高度,不是仅仅用光荣、无畏、奉献……这些词汇就能表达的。因为心率的加快、呼吸的难受、记忆的速忘、大脑的反应,身体种种的不适和对健康造成影响的恐惧,时刻在伴随。在这里生活与工作,必须有着高原牦牛一样的顽强、韧劲,以及对这片土地的挚爱。
这样的高度,我想就是责任,是担当,是中国石化镌刻在雪域高原,并被藏汉情深的同胞们铭记的丰碑。
通过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陈志清,马上联系进藏一个月的第九批两名援藏干部,一位是来自荆门石化公司的孔正华,另一位是来自广东石油公司的范哲锐,他们都在援藏的那曲市和班戈县担任领导职务。不巧的是两位都在拉萨出差,没能当面了解他们履新的任务和感受,但是电话中的言语充满了热情、坚定、暖意,让人亲切又感动。初到班戈的各种体验,让我不由得对这些勇敢驻扎高原的援藏干部表示深深的敬佩。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吹响了全国对口支援西藏的号角,开启了又一条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热血奉献的长河。
“一批接着一批干,不获全胜不收兵!”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自2002年承担援藏任务、对口支援那曲地区(2018年4月国务院批复撤地设市)班戈县以来,累计投入援藏资金4亿多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支援、产业帮扶、医疗健康扶持等方面实施援助项目150多个,以改善民生、推进安居乐业为突破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援藏工作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努力做好支援西藏建设、保持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一个个项目相继落成,让这个地处羌塘草原深处、交通不便的小县城变得繁华,极大地促进了班戈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进步。
2019年2月,班戈县在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顺利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中国石化党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巩固班戈县脱贫成果,全力助推西藏地区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建立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立志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0年2月,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总经理马永生在研究部署对口支援及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按照精准扶贫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以更加扎实有效的行动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系统自1988年起到2020年,已投入扶贫资金24亿元,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的8个县全部脱贫摘帽,所属67家单位承担的709个村的帮扶工作受到当地高度肯定,在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积极主动发挥了央企的表率作用。
“援藏干部是来做好事做实事的!”
《西藏与西藏人》一书序文中写道,碧蓝、皎洁、一望无际的晴空,澄明如水、清新微寒的大气,广阔的牧野,峭拔的群山,平顶的楼居,庄严的佛寺,淳朴敦厚的农民,身披绛色袈裟的僧侣,穿戴华丽衣饰的贵人以及种种独特、多彩的节日庆典、风俗习惯,都是古来从内地去过西藏的旅人难得的记忆。
在西藏挂职2年,我们近百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形成了一致的共识,那就是虽然自然环境纯净迷人,但是地处边疆的低压低氧高海拔地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因素多,相对内地和沿海,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西藏迎来民主改革60周年,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使得建设西藏、支援西藏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听西藏的迷人故事是轻松的,但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要忍受高原反应,这已是不易。而在坚守中完成集团交付的援藏使命,并对人生意义作努力地探寻,则更难能可贵。第六批援藏干部张毅在体会中写道,我会把援藏这段工作经历作为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工作能力、磨练个人意志品质的最好课堂。
2019年结束援藏任务的中国石化第八批援藏干部领队韩金月,克服高血压、心脏病、失眠、流鼻血、嘴唇干裂等强烈的高原反应,坚持了3年奉献了3年。褚洪金是从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来班戈参加第八批援藏的,从天然气开发的生产技术管理到县政府行政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安心工作,服务边疆,面对困难,开拓创新,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中国石化援藏干部的承诺。他们自豪地说自己同时还身兼“三大员”:班戈形象的宣传员、扶贫产品的推销员、企业与地方交流的联络员。
翻阅他们的援藏工作报告,心里是酸楚的,也是敬佩的。3年来,他们下乡镇、访牧民、谋思路、找突破,实施项目29个,完成援藏预算资金超亿元,把每一分钱都投入到这片土地上,极大地改善了班戈县卫生、教育、脱贫攻坚、管理技术人才培训等民生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当地群众对我们很热情。他们说,援藏干部是来做好事做实事的!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韩金月说。
這几年,中国石化投入3500多万元援助班戈县扶贫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人畜简易桥、太阳能机电井、班戈县道路和小康新村等建设项目,直接改善牧民住房条件差、出行难、饮水难的问题,有效改善牧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2017年,中国石化援助300万元用于班戈县农村客运车项目,方便了牧区人民的出行,保障了道路运输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2018年、2019年中国石化援助班戈县3600万元建设班戈县高寒生态牛(羊)养殖基地,让1400多名牧民受益,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进一步丰富援藏内涵,培育壮大班戈县特色优势产业。这些举措推动班戈县经济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也为推进藏北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要扶志。中国石化援藏人在集团领导下,积极奔走于内地和当地,在班戈县以转移就业扶贫、贫困牧民人才培训为重点,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光荣脱贫、勤劳致富。近3年,集团拿出1142万元用于实施中石化小学运营、贫困学生助学、农牧民技能培训等9个项目。开展班戈县优秀小学生走进北京夏令营活动,让牧区的孩子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对牧民在玉石加工、畜牧养殖、合作社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对基层干部员工在行政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对350余名党支部书记及党务工作者进行党建知识方面的培训。
教育培训资金的援助,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提高了牧民的工作技能,为贫困牧民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脱贫攻坚、防止返贫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够优秀,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够投入。
雪域的高度,提升了思想的高度。
中国石化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和渠道优势,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当地“造血”功能。与西藏自治区政府和西藏高原天然水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易捷·卓玛泉瓶装水,利用3万座加油站便利店网络优势,将西藏“神山”圣水“卓玛泉”带出“世界屋脊”,走向国内外市场,成功打造为“西藏好水”第一品牌,先后被很多国内国际赛事、展会、活动作为指定用水,拉动当地近千人就业,累计缴纳税费2亿元。
2018年9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监察组组长蒋亮平在卓玛泉水厂实地调研时,充分肯定了石化在藏企业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带动当地就业等方面的成绩,要求在藏干部员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推动石化在藏产业持续发展,为西藏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除了天然饮用水产业,中国石化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勘探分公司的石油天然气勘探、西藏石油分公司的成品油销售、新星石油公司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等业务,致力于为西藏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援项目和务实举措,把中国石化援藏干部的身心深深融入了藏北大地,和班戈干部群众一起付出辛劳,把央企和藏区情谊牢牢地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班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中国石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西藏工作有关要求,从产业援藏、设施援藏到教育援藏,从健康援藏、公益援藏到人才援藏,中国石化坚持“输血+造血”的扶持模式,在安居、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市政、牧区改革等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援藏工作,为藏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只要在西藏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就会直观感受到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阻碍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中国石化从援建县城道路,实施饮水工程、牧民安居工程、照明工程,加强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当地行路难、喝水难、居住难等民生问题。
“2002年以前,班戈县的县城没有公路,到处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很不方便。现在县城里每条路都修成了柏油马路。从2002年起,在中国石化的无私援助下,班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戈县普保镇二居委会副主任扎拉说。
“过去我们长年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一家四五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帐篷里。如今,我们住进了8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安居房。我们感谢党,感谢中国石化!”在海拔5000多米的班戈县新吉乡八村,一位牧民说。
佳琼镇镇长多吉尼玛说:“中国石化在我们镇已援建了250套安居房。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根本改变,牧业也有了效益,他们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第五批援藏干部陈志清和潘峰加强同洛阳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河南油田等单位的联系,积极协调争取援助资金50万元、电脑50台、电视机200台支援班戈。2018年和2019年,组织又先后安排他们到西藏石油分公司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继续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陈志清由于多年的高原生活生出不少疾病,但他为开拓市场始终在东奔西走。有一次在北京见到难得回来参加培训的西藏石油分公司总经理潘峰,高原反应使他浑身起疹子,那个痒啊,看着都痛苦难受。他说一夏天戴着白手套,对着大家的关心问候自己只能无奈苦笑。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石化将三分之一的援藏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建成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当地牧民对子女上学由“劝学”改变为“求学”。润滑油公司面向西藏那曲地区,招募“长城润滑油·中国航天员体验营”营员学习航天知识,拓宽视野,激发藏区学子的爱国情怀。
“中国石化投入资金,组织我们农牧民群众参加生产技能培训班学习,使我们熟练地掌握了一技之长,对提高我们的收入起到了巨大作用。我们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参与中国石化投资援建的各个工程项目建设,拿到了丰厚的薪酬,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状况。”班戈县普保镇居民旺青说。
中国石化西藏石油分公司多年坚持在西藏地区招收西藏籍大学毕业生、加油工和保安等工作人员,带动200多名藏族同胞就业。
自2011年起,西藏石油分公司先后共派驻5批由业务骨干组成的队伍,前往距离拉萨1300公里、海拔4000米、条件极为艰苦的昌都洛隆县格亚村驻村开展工作,维修水渠、休整农田、检测饮用水、维修危桥、配备农田防护栏、购置青稞磨面机等,真心為民办实事、解难事,赢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被评为昌都地区“先进驻村工作队”。村委会主任洛央罗布说:“中国石化的驻村工作队把村民当亲人,为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实际困难。”
“只有心系群众,真情融入基层,才能把班戈人民冷暖装在心里,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只有坚守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赢得班戈人民群众的信赖。”第七批援藏干部王鹏雁和王飞在班戈县扶贫过程中,落实集团要求,注重产业扶贫,精准发力。他们帮助班戈县建造采石场推动当地建材行业发展,建设草场网围栏项目帮助畜牧业规范化,壮大畜产品加工业及藏毯编织业促进牧民增收,开发合作社运输项目满足当地贫困牧民的生产销售需要。王飞援藏3年期满后,组织又安排他在拉萨的西藏石油分公司当总经理,每次见面,总是提起工作太忙难得回家团聚,女儿从初中到高中自己都没怎么陪伴。2019年高考前,又不敢太早回去影响孩子,又特别想回去为孩子做些支持鼓励,焦虑不安的深情令人动容又心酸。
第八批援藏干部韩金月和褚洪金,两个人抱着高原患病的身体,利用中国石化的销售渠道,优先推介销售贫困县的土特产品,扩大了当地牧民的就业,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集团所属企业大力支持援藏干部和西藏发展,购买班戈县土特产品300余万元,帮助销售产品价值400余万元。多家企业还为牧区贫困牧民捐助生产用具、生活用品,如拾粪车、衣物、保暖被等,价值300多万元。
“他们的奉献精神打动了班戈人民!”
“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看见天堂。”这是歌曲《走进西藏》中的歌词。对于援藏干部而言,西藏正是干事创业、挑战自我的理想天堂。他们去西藏不是走马观花看风景,不是为搞艺术去体验生活,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是在挑战自己。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班戈县高寒缺氧,常年风沙不断,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6%左右。对中国石化的援藏干部来说,这些困难并不算什么。他们把班戈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着力解决亲人的困难。
回忆初抵班戈的情景,陈志清记忆犹新:“挂在脖子上的哈达都觉得太重。” 他说包里必备三样药:丹参滴丸、高原康、安神补脑液。“不吃丹参滴丸心脏受不了,高原康用来抗高原反应,安神补脑液能使人夜里睡上三四个小时,喝两瓶头就没那么疼了。”
第一批援藏干部李一超虽然从北京援藏,却是一个“藏二代”。他的父母都是在西藏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对西藏的建设作出过贡献。他不但追随父母的脚步来到西藏,还到了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支援班戈县建设发展。他说:“班戈人民把哈达交给我们,就是把信任和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对得起他们的信任,对得起中国石化的这份责任与荣誉。”
“援藏干部真的不容易。他们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深深打动了班戈人民。他们的艰苦付出大大改变了班戈的面貌,他们的管理方法也对我们班戈干部启发很大。他们是我们的亲兄弟,班戈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班戈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贡嘎动情地说。
多杰才旦曾说,当一个人把一件工作、一项任务当作事业来对待的时候,就会对它特别钟情,特别珍爱;当一个人把自己从事的工作同无产阶级的整个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天宽地阔,力量无穷。
每一次深入调研都是心灵的洗礼,每一次援藏之行都是梦想的践行,每一次规范工作都是担当的体现。
中国石化的援藏干部一批接一批、一棒接一棒,对《班戈县受援纲要》进行修改,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为了做好援藏工作,集团公司援藏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每批援藏干部的调研报告,适时修改完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口支援班戈县工作规划》《扶贫援藏资金管理办法》和《援藏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在选择援藏项目、严把质量关、监管援藏资金、选派挂职干部、促进民族团结、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等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做到援建项目符合实际、工程质量过硬、资金管理规范,让出资企业满意、受援单位满意、当地老百姓满意。
班戈县贫困面最大的普保镇格赛村村民,提起援藏成果十分激动:“我们村是一个无畜村,1年的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来获得。每次援藏项目开工时,我们村很多人都有机会参与项目施工,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现金收入。”
《中国石化在西藏(2002-2017)》白皮书的第三方评价中写道,中国石化的援藏成果,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石化在援藏过程中的超常努力、超常付出以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责任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石化携手贫困地区共建小康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诚挚之心。
岁月能改变山河,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共产党人永恒的追求。
结束援藏任务回到内地后,他們依然惦记着班戈,和班戈县的干部群众保持着联系,通过不同渠道继续帮助支持班戈县发展各项事业,不忘自己是班戈人。一个电话、一个问候,一件小事、一次帮助,藏北神圣的雪山圣湖,见证了中国石化与西藏血脉相连、同甘共苦的无限深情。
巍峨的群山唱起赞歌,奔腾的江河捧起哈达,美丽的格桑花儿展开笑颜。日益富强的雪域高原,在感谢对中国石化援藏事业给予关心支持的人们的同时,致敬这些把年华和心血挥洒在藏地山水间的中国石化援藏人:韩凤明、李一超、祝传林、赵文操、梁军超、张玉龙、李少青、苗波、陈志清、潘峰、詹超云、张毅、王鹏雁、王飞、韩金月、褚洪金、孔正华、范哲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