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支石油钻井队开进有“山东北大荒”之称的渤海湾畔找石油: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神秘的小树林,草地上日夜流淌的神仙沟,威风凛凛的放马姑娘,不时闪现的狼迹……读完《冷的铁 热的铁》,一群打井的石油汉子活灵活现地在眼前浮动,他们演绎出来的一个个故事,久久在心里激荡。掩卷而思,让我长时间陷入一种震撼、感动和悲凉中。
新中国的石油事业走过了70多年的历史,用“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来描述,恰如其分。但遗憾的是,描写石油工人的文学作品,零散的不少,大部头不多,厚重有历史感的力作更是鲜见。王明新的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只有十几万字,但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遗憾。小说写的虽然只是一个钻井队,与庞大的石油队伍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但又是百万石油大军的一个缩影。
作者饱含热情,充满感情,以细腻和带有温度的笔触,多角度多方位地塑造了一个石油钻井工人的群雕。
一群豁达的汉子:彰显性格之美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钻井工人四海为家,长年与钢铁的钻井架、轰鸣的钻机声、鲜有人迹的苍茫荒野为伴,塑造了他们宽广的胸怀,造就了他们豁达的性格。
副班长李二牛块头大,力气大,因为吃不饱饭偷了别人的饭票被发现,队上开会批斗他。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偷”是最见不得人的事,但工人不仅不恨他,批斗会上“老先进”刘大友发言,反而替李二牛说话,这让大家想起李二牛的许多好处,比如说他特别能干,一个人能顶好几个。结果,批斗会几乎变成了表彰会,李二牛不仅没受到处分,指导员老白还把他调到炊事班。这显然是一种善意,因为在炊事班可以吃饱饭了。
钻井队打井连连失利,春节就要到了,指导员老白动员大家,春节谁的媳妇也不能来探亲,“扰乱军心”,决心在一口新井上干出点成绩来。是老白制定的规矩,偏偏老白违反了:他妻子带着女儿破天荒到钻井队来看他。他想掩盖这事,谎称是他老乡的妻子,但工人们心里明镜似的,既没有揭穿老白,更没有怪罪他不以身作则,相反,炊事员大茶壶专门煮荷包蛋给他增加营养,还戏称是土豆掉进了锅里;小白主动让出自己的宿舍,让老白下了班一定去陪嫂子,为此她不得不去井场挨过一个漫漫长夜。
“省里来的人”为了参加某个影展,来钻井队拍照片,工人们为了配合省里来的人,大冷天跳进泥浆池搅拌泥浆,照片获了大奖,照片的主人却被忘在脑后,连一张照片都无法得到。但他们像自己获了奖一样高兴,因为影展是在北京举办的,甚至有人希望北京也能发现石油,他们愿意再跳一次泥浆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张照片。
因为犯错误被判刑的老队长胡海,重获自由回到他所居住的13号点后,发现家中门后面有一双44码的黑皮鞋。这个铁血汉子原本想捍卫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好好收拾收拾那个男人,但当他看到妻子因下稻田被扎破的脚,想起妻子一个人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时,他决定放过那个男人。
地质技术员寒武纪,春节背着一条猪腿回家,路上与一匹饿狼相遇。人狼斗智,结果人战胜了狼,寒武纪回到家中,妻子煮了一锅肉,一家人大快朵颐。寒武纪想到人过年狼也要过年时,把一根肉骨头扔给了老狼。
一群乐观的汉子:彰显品质之美
“先生产,后生活”既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也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需要。当然,这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分追求生产指标忽略了人本身的需要,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物质匮乏,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精神生活更是贫乏,老工人长期两地分居,青年工人恋爱问题无法解决。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当逃兵,也丝毫没有让这些汉子减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老先进”50多岁,打了大半辈子光棍,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那个名叫“半条街”的小镇,根本就没有纺纱厂,更没有月仙子一样的纺纱姑娘,但工人们每去一趟小镇,都会带来与纺纱厂和纺纱姑娘有关的故事,还一定要讲给没去小镇的工人听,而且讲得生动、真实,让所有听故事的人都深陷其中。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他们就自己编出一个美丽的谎言欺骗自己,听起来有点荒诞,但这种荒诞正是他们热爱生活的表现,正是他们乐观精神的真实写照。
当从收音机里听到一颗小行星要撞击地球的时候,他们居然召开了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学术研讨会”,研讨的不是如何躲避这场灾难,而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当地球被撞碎后,大陆板块将重新飘移,重新排列组合,他们的命运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从此,他们沉默了许多,喝酒少了,打牌少了,而是每个人都更加努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虽然他们只是普通的钻井工人,但是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更有能力的人、更有用的人,甚至是省长、市长、地质学家,拥有更好的未来,拥有美丽的爱情。这听起来又有些荒诞,但在这种荒诞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直面困难的勇气,面对任何困难都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
還有二班12个人做的那个内容几乎相同的梦。他们梦见打出一口高产井,草甸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一辆辆卡车满载着生活物资来了,电影队来了,刚刚下班的采油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来了……他们有人想看电影,有人想与姑娘们一起跳锅庄,后来他们一起拿起啤酒开怀畅饮。这无疑又是一个荒诞,这个荒诞的梦再次彰显了他们的乐观,彰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一群善良的汉子:彰显心灵之美
几乎与世隔绝的钻井队,七八十个男人没有女人,甚至连看到一个女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患有“集体性饥渴”症,毋容置疑,所以才会发生“鲸字号事件”:工人下夜班回宿舍,经过一夜的鏖战,本来已疲惫不堪,但是当几个女人突然闯入眼帘的时候,他们精神为之一振,每个人口中都发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喊叫。
“集体性饥渴”还表现在当他们听说离钻井队不远的地方有个小镇,小镇上有个纺纱厂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奔向小镇……当上海女知青小白因为早恋被“下放”到这个钻井队的时候,可以想象,那简直就是把一只小羊投进一群饿狼之中。但是,我们想错了,他们没有把小白当成羊,也没有把自己变成狼,而是把小白当成了心中的女神。他们仰慕她、尊敬她,却没有人对小白有任何非分之想。就连三班长岳光给小白写了一封情书,在邮局外徘徊了很久,到底还是没有投进邮箱。当大胡子司机进入小白的宿舍,很多人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在了小白的宿舍,当发现大胡子司机对小白有不良企图时,他们立刻就冲了出来。除夕之夜,喝多了的三班长岳光去敲小白的窗户,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这种行为都是不恰当的,因此立即有人出来制止。工人们给小白起了外号,却没有一个人当着小白的面叫过,小白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外号。
钻井队的生活枯燥乏味,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却是真挚的,淳朴的。工友们看到杨子婚后还过着单身生活,就串通起来,把杨子的工衣藏起来,让他没法上夜班,希望他能和妻子田甜团聚一回。做法也许不算聪明,却显得那样憨厚和可爱。
文工团要来队上演出,李二牛和小六子等决定献出一个只有他们才知道的“秘密”:就是他们在草甸子里发现了一个水坑,水坑里有很多鱼,本来他们可以把鱼抓出来改善一下生活,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每年春节都会有钻井队工人的妻子带着孩子来队探亲,而这里没有风景让他们欣赏,也没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招待。他们希望用这些鱼来慰劳探亲的家属。文工团要来了,他们慷慨地把这些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鱼贡献了出来。
还有碱疙瘩屋子的人。因为吃水问题与钻井队屡屡发生冲突,钻井队要离开了,碱疙瘩屋子的人打算去抢钻井队的饮用水。当他们发现钻井队的人已经离开时,心里充满失望,而当满满一池清水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碱疙瘩屋子的农民心情岂是“意外”二字能够解释得清楚的?
直面现实: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小说除了向我们展示石油钻井工人的人性之美外,对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对一些人对他们的漠视,也给予了讽刺和抨击。
北京来的女干部与市团委书记答应派女青年与工人开一个联谊活动,并承诺这样的联谊活动以后会经常进行,主要目的是解决青年工人的恋爱问题,结果联谊会只是走了走过场,北京来的女干部一走,一切照旧。工人们盼了很久的联谊成了一场闹剧。
一位领导干部答应派油田文工团来钻井队演出,结果什么也没等到,只好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鱼喂了猪,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鱼已经变质发臭。
还有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简易房年久失修,极易发生火灾,但检查团注意的是卫生打扫干净没有,被子叠得是否整齐,没人关心简易房的安全隐患,否则火灾就不会发生,田甜也不会命丧火海。
“省里来的人”来队上拍照,工人只是被他们任意摆布的道具。他们拍完照获了奖,就万事大吉了,工人们连一张照片都无法得到。就像小说开头的那个故事,工人们打出一口冒热水的井然后就离开了,等他们重新回来的时候,这里成了温泉度假村,但已经与他们无关了。他们是曾经的主人,现在只能是看客了。
上世纪70年代初不是一个禁欲的时代,但依然谈性色变。“老先进”“不给组织添麻烦”的故事;工作组的樊思水床底下一个个“大有文章”的信封,还有一次次生产事故的发生让我们警醒,也带给我们思考:我们所做的一切,应该也只能是为了满足人的正常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关心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的命运
如果说要给这部小说安上一个什么主题的话,还真不那么容易,因为小说没有概念化的主题先行,为了表达某个主题而编故事编人物,而是写了一群人,写他们日常的、平凡的、甚至是琐碎的生活,写他们的所思所想,写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写他们面对艰苦的环境、繁重的劳动、无望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乐观,依然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执着追求。
每个人的命运都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即使在远离人群的钻井队也不例外。李二牛的死,小六子的死,田甜的死,无不让人动容。假如他們的需求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或者说能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关爱,他们也许就不会死,李二牛就能与那个他追求了多年的民办教师结婚,小六子就能与那个在井场捞油的女孩花儿成为夫妻,田甜与杨子也会成为幸福的一家人。他们生儿育女,白头偕老,过着普通人的幸福生活。
还有樊思水,我们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成功的奋斗者”。樊思水没多少文化,但他通过坚持不懈给报社写稿,成功离开了钻井队,后来还成了领导。我们也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逃兵”,为了逃离钻井队拼命写稿,并最终达到目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支柱?是善于投机钻营者还是踏踏实实的劳动者?
最后说说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这部小说是由一个个故事串联而成的,有“我”自己的故事,有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也有指导员老白讲的故事,故事套故事,故事后面有故事。正是这一个个故事,把我们带进了32194钻井队工人的生活,带进了他们的情感世界。
除夕之夜,“我”与一个放马姑娘不期而遇,并发生了一夜情。如果说这是个浪漫的故事的话,这个故事背后的故事就一点也不浪漫了。这个放马姑娘是北京知青,在军马连是放牧员,她爱人是驯马员,在一次驯马的时候他爱人下身被马踢伤,为了不让自己老无所依,他们才不得已采取了这个“特殊”办法。
老队长胡海身后有故事,狐狸身后有故事,“老先进”身后也有故事。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朴实、有质感,娓娓道来,故事讲得更动听,也很耐听。但同时语言也显得有点平淡,过于平淡的语言少了许多味道。
另外,这部小说从头至尾过于均衡,缺少起伏,因此也显得平淡了一些。在情节上也略显枝蔓。
这部小说的创作,一方面是作者对过去所创作作品的一次整合,也是对过去那段历史和情感的一次“反刍”。经过岁月的反复淘洗之后,剩下来那些在心底依然闪闪发光的东西,无疑是可贵的,虽然有时候会硌得人生疼。
作者曾经是一名钻井工人,多年以后再去回味当年那段历史,不可避免会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那段经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之下,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显得过于悲观。从小说的叙事上来讲,由于作者过分注意了群像塑造,而忽略了人物的个性,使小说中个体人物不够突出,也是这部小说的不足和遗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