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油区高层,视野开阔,习惯于晚饭后阳台上小憩。手持香茗,放眼俯瞰,夕阳下的景色斑斓,楼宇绒毯般铺列脚下,纵横其间的街道宛如彩带。极目远眺,心旷神怡。每当此时,就会不自觉地寻索那特殊的四个点位,它们星辰般镶嵌于楼宇间。
靠南的一处是我出生与童年度过的地方,曾经的平房早已不见踪迹。略近的一处是油田小学与中学,如今那里依旧书声朗朗。靠北的则是原来的商业中心二号院,那里有着我们姐妹一次次帮父母排队购物的记忆。最远处塔林高耸,四十多年来父亲和我的汗水先后浸染其中。
石油父亲
每当望眼出生与童年度过的地方,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父亲。他终生平凡,默默无闻,如今在颐养天年。父亲把自己的美好年华奉献给了油田,还把我与石油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退休后的父親经常对我们讲起初来油田时的情景。一顶帆布帐篷中间隔开分住两家,外面的风寒拼了命地往里挤,帐篷里面两家鸡犬声不绝于耳。雨天屋内成了水帘洞,屋外一片泥泞。说起低矮的砖房,母亲的记忆是一家五口的拥挤、夏天的潮湿、冬季洗衣做饭的不便,父亲和我的记忆却是左邻右舍间的热闹。
陪父亲聊天,话题大多是我童年时的事情。记忆里,每逢春节前夕,父母就变得异常忙碌。物资匮乏的年代,副食品都是凭票供应,购买时得一次次排长队。这时,我和姐姐们都被派上了用场,父母把我们姐妹安插在每个窗口前的长龙末尾,他们穿梭期间,随时接替我们购买各种物品。普通百姓的智慧在排队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说起那次与母亲去买菜的情形。拉菜的车还没来,卖菜的档口前就排起了长龙,望见菜车由远而近,队伍一下子蜕变成蛇形,继而溃散,人们蜂拥而上。几分钟后,母亲艰难地从人群中挤出来,怀里抱着一筐西红柿,疲惫的脸上挂着胜利的笑容。说到这儿,父女俩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和父亲说起小时候,我最不喜欢他身上那股油气味。父亲听了哈哈大笑,自豪地说这可是石油人的标配。紧接着饶有兴致地讲起当年工作中的一件件趣事。我告诉他现在厂区的变化,远程监控、自动调节操作等新概念令他惊叹不已。人员更替,单位早已物是人非,但单位里的事情对他依然亲切,给他讲设备和技术更新时他还会追问新增设备设施的结构或原理,未了会来上一句,你们真是享福,在中控室一目了然,当年的操作员可是要顶风冒雪、爬上爬下地亲临每个点位巡检操作的。
炼油厂承载着我与父辈两代人的梦想,缘于此,父亲和我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共同话题。学生时代的我,曾短暂地离开油田,当我再一次回到它的怀抱,父亲显得尤为高兴。我回归后,虽然从事的工作性质与他截然不同,他依然认为我接了他的班。
父亲是上百万石油人中的普通一员,像他的同行一样,他对石油的感情早已浸骨入髓。他们曾经走南闯北,每个人的经历都跌宕起伏,因了某个机缘来到大港油田,不期却在渤海湾畔扎下了根。一位即将离任的老领导在发言中讲道:“我以一家三代石油人、43年石油工作经历保证,将继续奉献石油事业。”谈到此处,他几近哽咽,那份深深的石油情感,令闻者动容。
石油娃
在油田文学论坛曾经有个《童年趣事》的系列帖子,点击与评论一直高居榜首。那行云流水般的叙事如同一沓沓剪影,令大家产生强烈的共鸣,尘封的熟悉往事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记忆,也属于几万人抑或几代石油人的记忆,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名字——石油娃。不论你是生于斯,还是长于斯,即使已身居高位,在父辈的眼里,永远是个石油娃,不是老张的二小子,就是老马的三丫头。
发小、闺密、同学等数种关系兼一身的友朋聚会,让有着同样的成长经历如今却有着不一样视野的我们再次汇集。有的人在异域开拓海外石油市场,有的人在新疆、陕西或海南输出技术劳务;有的在板块公司,有的在专业公司;有的搞技术研究,有的在基层一线。 谈起各自的领域令闻者耳目一新。 即使是见惯了的采油树和抽油机也融入了全新的概念,数据自动采集、参数远程调控、无人值守井站等新名词,令听者怀疑早已落伍。细眼观瞧这一个个侃侃而谈者,不就是我曾经熟悉的、知根知底的、一起长大的石油娃吗?
不知谁说了句:“好怀念当年的山海关汽水啊!”
一人娇声叹,引得众人无病吟,顿时一个个现了原形,都成了地道的石油娃。
大家议论起油田中心的变迁。对孩提时代的我们来说,记忆最深的莫过于二号院、三号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二号院商场可是油田最大和最好的商场。随着滨海商厦的开业,大港油田的商业中心从二号院转移到了三号院。商业一条街几经改造、历经兴衰,渤西餐厅、虹云商场、港艺照相馆、回民饭店等先后星布其间,那是大家共同的回忆。
职工总医院是油田给我最多感悟的地方。上小学时,偶尔路过职工总医院,我总是被里面的来苏水味道和晃动的白大褂所震慑,连大气都不敢出。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本能地对生老病死的敬畏吧。3年前,我在职工总医院生下了我的儿子,这也是40年前母亲诞下我的地方。白驹过隙,我们石油娃也有了石油娃。
“那是你们的二号院、三号院,在你们眼里,只有核心地带,哪知道还有井下、二道沟、采油三厂等偏远的二级单位!”
“如今不都搬到一起了吗?”
“住是住到一起了,我们石油人走得更远了。”说者神态凝重,虽未远行,却早已思家。
有人劝慰道:“不要这么感伤,朝发夕至的交通多便捷啊。”
“就是就是,这是我们石油人的宿命,再说了,手机视频一开,天涯咫尺间。”石油娃们的情感如同天上飘飞的云,瞬间阳光普照。
每次参加同学聚会,我都会发自内心地想:真好,油田生、油田长,这么多的同学、发小,虽然不是亲人,却情同亲人。
对我们这些石油娃影响最大的莫过老师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赵老师,同学聚会常邀请他,已居住外地的他每次都欣然前往。这位插队内蒙古的北京知青,大学毕业后来到油田教书育人,盐碱地留住了他的心。3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早已桃李满天下,赵老师也以此为傲,对油田的浓情久酿成香。赵老师这样的人就像候鸟,他们把人生最美的年华、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油田。“天空不留痕迹,而鸟已飞过。”说的就是他们吧。
魅力油城
不知从哪一天起,油田的称谓被油城所取代。
油田曾经的一家独大逐渐演变为各类板块公司、专业公司、社会性服务型企业的汇集。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仿佛一夜间,美丽的油城在渤海湾畔顿然成型,散落于碱滩各处的平房被成片的楼房社区所取代,被冠以祥和、怡然等美丽的名字。不见了深浅不一的臭水沟,取而代之的是葳蕤的绿荫。春花妖艳、夏花多姿、秋花高贵。尤为喜人的是,不时会发现各类果实挂满枝头,给人以丰收的喜悦。
大港油田的创业者来自于五湖四海,油田的二代、三代逐渐成长起来,油田人与油田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一位在外谋生的同学曾说,每次一说到回油田,我就特别兴奋,汽车一到千米桥,就觉得到家了。曾经的他,少年不识愁滋味;如今的他,阅尽人事,历经沧桑,油田早已成为他心底的故乡。
多少年来,油区始终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迎纳八方客,很多外来打工者早已在这扎根,开枝散叶。
油城的魅力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极富正义感,他们心存大爱。摄影爱好者们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禽益鸟,竟然搬动了国家相关组织,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民间自发组织建设遭遗弃的猫狗庇护所,骑行爱好者们定期看望孤寡、智障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捐款捐物,进行心灵慰藉。
昔日盐碱滩,今朝魅力城。最主要的是这里生活着一群与石油有着特殊缘分与情感的奋进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