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红莲 版画/王洪峰 作
一
黑玛湖一号油井是一口科学探索井。它诞生以来,如同这片荒原曾经存在的黑玛湖一样,让人争论不休又困惑不已。
烟波浩渺的黑玛湖已成为历史,凝固成典籍中几行约略的文字。黑玛湖一号井所处的位置正是黑玛湖的湖心,只不过那里已是一片干涸的旷野,丛生的芦苇由于常年干旱少雨已是日渐稀少且长势颓唐。方圆几百里望不见绿树和人家。当年生活在黑玛湖畔的黑玛湖人在半个世纪中陆续迁徙他方,放弃祖辈依靠捕鱼和狩猎的生活方式,在某处绿洲耕种一块土地。黑玛湖一号井自从出油那天起,日产二百多吨油,多少年来稳定倾吐着黑色金子,而在它方圆几十公里的许多口探井全部落空。
最初,围绕黑玛湖荒原油气勘探就掀起过一场激烈的争论。反对到黑玛湖荒原(特别是深入到腹地)钻探石油的专家们说,黑玛湖荒原数亿年前曾是一片海洋,也曾生成很厚的生油层,但是年代太古老了,后来这片区域经历了几次巨烈的地质运动,特别是有一段火山集中爆发期,使得聚集成藏的油气被破坏殆尽,即使存在零星小油藏,地质构造肯定是如同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迷宫。其后的岁月里,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曾在荒原周边的山前地区打了一些资料井,获得的地质资料不断印证着专家们的观点。
黑玛湖一号井能够上钻是个异数。如果提交总部专家们进行论证,它无疑会胎死腹中。黑玛湖一号井以“科学探索”的名义,竟然巧妙地绕开总部满腹经纶的专家们,悄然开钻。消息传到总部,专家们立即嘲讽道:黑玛湖荒原上很快将诞生一口深达五千多米的干窟窿。
一年后,黑玛湖一号井在事先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报出消息:出油了,而且高产稳产。消息传到总部,让很多人僵直了眼睛:这怎么可能?随后的一切仿佛顺理成章。少数坚持钻探黑玛湖荒原的专家们成为新宠,他们弹冠相庆,信誓旦旦地说,黑玛湖荒原地下蕴藏着丰富油气已经得到了证明,现在是撒大网抓大鱼的时机,那里是一座天然地下油库,举我们的双手吧,明天托起的是黑玛湖荒原的太阳!一场会战轰轰烈烈了好几年,结局是近十亿资金丢进黑玛湖荒原的米诺斯迷宫里。会战黯然收场后,争论却一波又一波地展开。
黑玛湖一号井日夜不息地流淌着黑色的石油,仿佛它的下面真有个大油库。它的存在,使得两派专家都如鲠在喉:如果说那里没有石油,黑玛湖一号井日夜不息倾吐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说那里有石油,为什么同一地区打了十几口井全是干窟窿?随着争论的深入,双方都在心中深处有了莫名的恐惧,隐约看见远处一团黑暗,像天文学家描述的宇宙黑洞,这个黑洞慢慢张大嘴来,要吞噬一切。终于有一天,争论双方用一句玩笑话暂时握手言和:黑玛湖荒原的问题留待后人解决吧。散会之后,一位双鬓斑白的专家夹着大摞资料走出会场,喃喃自语道:再争论下去,我们所有找油的理论教科书恐怕都要重写。
黑玛湖一号井兀自站立在那片荒原深处,继续倾吐高产的石油,仿佛一棵生命顽强的胡杨树,屹立千年不死。这让人想起一个美丽的童话,有个小女孩儿穿上神奇的红舞鞋,在舞台上不知疲倦地跳起舞来,一刻也无法停下来,而且越来越疯狂,美丽的舞姿让人眼花缭乱。
二
黑玛湖一号井的诞生,与老甘直接相关,可以说是老甘用生命中三十多年岁月换来的。三十多年前,老甘带着十几名勘探队员,骑着骆驼走进那片荒原,此后的岁月里,老甘一直在那里从事野外勘探工作。总部历史陈列馆里有一帧经典照片,是老甘和勘探队员们初进黑玛湖荒原时留下的。他们身后是丘峦一样的骆驼,老甘很年轻,颀长的身材像白杨树般挺拔俊秀,穿着黑夹克和长筒马靴,白皙的瓜子脸上洋溢着蓬勃朝气,令人感觉这个年轻人不仅潇洒、自信,而且很张扬。现在的老甘,已经见不到当年的一点儿影子了。漫长的岁月里,他从勘探队长、大队长,到黑玛湖勘探分部经理,黑玛湖荒原勘探这块石头压驼了他的脊梁,不驯顺的头发已经被荒原上的风霜染成花白,阔脸盘黑而多皱,荒草一般的长眉下那双眼睛被一圈圈纹路包围着,几乎不再有笑的波光闪烁了,眼球经常射出冷峻的光来,让人联想起严冬时节荒原的卵石。
最初,黑玛湖石油勘探的第一场争论,老甘是“上马派”的主角,他的发言充满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使他的发言备受诟病,前辈们委婉地批评他不像个勘探家而更像个诗人。专家们说,石油勘探是科学,要求我们科学地分析和严谨地思维。老甘后来写了几篇石油勘探方面的论文,也因为类似的原因被退稿。老甘心里明白,不便明说的理由是他的学术观念与主流相悖。此后,他不再费心写理论文章。他相信,只要黑玛湖荒原发现大油田,他那些尘封箱底的论文就会见到阳光。
老甘倒有一篇关于黑玛湖成因及消亡的论文被刊登在国家级人文地理学术杂志上,并被欧美几家刊物转载。黑玛湖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引起西方探险家的兴趣,好几批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黑玛湖荒原。但是,他们各自对黑玛湖的描述却不相同。于是在中国西部的荒原,探险家们开始争论。他们研究发现黑玛湖是一个漂移的湖,它像个精灵,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飘忽不定地行走,这是多么神奇啊!在中国人看来,这些欧美探险家很可笑,为一个遥远东方的湖泊争执不休,一百多年来话题不断,实在有些迂腐,用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饭没事儿做”。老甘研究黑玛湖荒原的目的是寻找石油。他一次次深入腹地考察,查阅大量关于黑玛湖荒原的资料,无意中读到了那些探险家的考察报告。老甘很敬佩这些探险家,他们考察之深入、描述之详尽,让老甘深为感动。他读到一本叫《黑玛湖:神秘游移的精灵》,老甘认为作者的一些结论欠妥。与这些探险家相比,老甘有更多的话语权,他多次去过黑玛湖区,最长的一次达半年之久。那时候老甘还年轻,黑玛湖已经蜕变成零星的小湖泊、沼泽和几条河汊。他寻找到一处黑玛湖人村寨,那里的黑玛湖人原始而纯朴。一位年已九旬的老人是这个村寨的领袖,他居住的草堂正墙上挂着一件清朝皇帝赐给他的官服,这是老人年轻时到北京觐见皇上时,皇上亲赐给他的正五品官服。黑玛湖虽然已濒临消亡,水里的鱼依然很多,村寨里挂满了一米多长的干鱼。老甘正是在这位老人的指点下,寻找到一处冒着石油的玛依布拉克小渚。勘探界流传一桩逸闻,说那一次老甘差一点儿做了那位九旬老人的孙女婿。老甘在那篇关于黑玛湖成因及消亡的论文里,指出黑玛湖并不移动,只是随着雪山冰川融化的多少而盈缩。老甘还讲到,雪山冰川的消亡会使黑玛湖干涸,而新的冰川形成又会唤醒黑玛湖,进入新的盈缩期,这是周期性变化,大致几百年一个周期。从此,老甘在黑玛湖人文地理研究界小有名气。
老甘相信上天会给他一次机会。他需要耐心等待。
机会终于在老甘五十多岁的时候到来了。老甘大学时的同学,毕业后被派出国留学,如今当上了北京石油勘探研究总院院长。一次老甘利用去北京开会的机会见了这位院长同学。老甘提出让院长同学助他一臂之力的要求。听完老甘的一番诉说,院长笑了:“这叫什么助一臂之力,你老甘也是为了石油勘探么!”院长说,他们院每年有五口科学探索井的指标,他本人有权力决定其中的一口,这口科学探索井就定在黑玛湖荒原,越是地质情况复杂、风险大的地方,越需要科学探索!院长对老甘说,你回去写个黑玛湖荒原钻探地质情况报告,之后我们会派出一个专家组去黑玛湖荒原野外考察调研,对这口科学探索井可行性做出评估。这个专家组以你的意见为主,包括这口探井的设计。老甘一时间觉得在做梦。院长设家宴款待老甘。老甘那晚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院长客厅沙发上呼呼大睡了一夜。
三
很多事情上,小人物会起大作用。黑玛湖一号井出油过程中,有一个小人物一时突发的怪念想,让事情改变了原来的轨道。这个人是黑玛湖勘探分部党委书记王亮堂。
王亮堂书记不是一个坏人。退回去很多年,他是一位相当正面的人物。转业军人、中共党员、贫农出身,有一时期这三个条件被称作“三块钢板”,很多基层干部必备“三块钢板”。王亮堂部队转业到钻探队,不多久就被提拔为指导员。王亮堂工作走在群众前头,关心工人生活,服从组织,能吃苦,没私心。王亮堂转业到石油时,家里给他定了个没文化的农村对象,当时有不少人劝他吹掉,说以后夫妻分居问题多多。王亮堂说,将人心比自心,咱王亮堂做不来那样的事儿。村里人看重的是面子,咱那样做会让女方家没面子,咱爹娘没面子,咱哪天回村去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哩。如今多少年过去了,王亮堂的老伴逢人就夸丈夫好,仁义。
王亮堂喜欢当干部,觉得有面子。王亮堂小学文化,如今成了处级干部,他心里明白,这是组织上看他在勘探一线辛苦大半辈子照顾他。在党委书记位子上干着,他心里一直捏着一把汗。组织上找他谈话,说他现在要努力当好党委领导班子的“班长”。他却坚持说:我要努力当好甘经理的后勤部长。王亮堂还在宣布任命他的大会上表态发言说,黑玛湖勘探分部几千号人好比一个家庭,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甘经理就是这个家的主事人,他王亮堂顶多算个贤内助,今后抓好职工生活,不让甘经理分心……说得台下轰堂大笑。职工们理解,老甘是老公,王亮堂是个婆姨!
其实黑玛湖勘探分部最难闹的是生活后勤一大摊子的拉杂事儿,整个单位靠那点儿勘探经费维持。发现不了油田,一点儿收入也没有。生活基地在一片荒原上没个依托,职工们住地是平房,个别的还住着帐篷,学校和幼儿园也没钱盖个像样的。王亮堂搞起菜篮子工程,挖水塘养鱼,办养殖场,开垦菜地。这些要花钱,可是老甘手里没有钱,也不关心这些事。王亮堂只好背着老甘干些出格的小事,比如井队上废弃的钢丝绳、断棕绳、钻头,收集起来与地方上的水井队交换之类的。王亮堂知道黑玛湖勘探分部的党委书记最难当。他对自己说,要好当,呼风来风、唤雨来雨,还轮到你王亮堂吗?王亮堂很知足,家乡人知道他王亮堂如今出息成七品县官,多有面子的事!
这天一大早,王亮堂接到黑玛湖一号井地质总监李驼子的电话,说井上有良好油气显示!王亮堂不懂得勘探业务,不知道“良好油气显示”是个什么样子。李驼子懂,电话里给他描述着。王亮堂马上问:要放喷求产哩?李驼子电话里的笑声像公鸭子发情:一天百十吨没问题。王亮堂说,先不要继续钻进,我马上请示甘经理。
老甘几天前去几百公里外的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开会,俩人相约每天晚上通一次电话。王亮堂觉得应当马上向老甘报告,只是不知道老甘是在宾馆还是在去会场的路上。还好,线路畅通,那边老甘接电话,冷冰冰的声音像经过了辽阔的太平洋:老王,我马上去会场,长话短说。王亮堂从不挑老甘说话的礼数,马上大声说:甘经理他奶奶的,黑玛湖一号井强烈油气显示了,满槽子泥浆不成泥浆,全是黄澄澄的原油哩!我马上去井上看看,我说那个什么会议你甭开了,快快打道回府……王亮堂听听电话一点儿声都没有,不知啥时断了线,忙又要通总部的总机,总机说刚才有北京方向打进的一个重要电话,临时掐了他的线,问他现在还要不要继续接。王亮堂扣了电话,骂一句“柿子专挑软的捏”!
王亮堂带领一个很大的车队,拉着牛羊肉和鸡鸭鱼蛋之类生活物资,向黑玛湖一号井出发。初春的黑玛湖荒原,见不到一点儿绿色,芨芨草被西北风吹得匍匐在沙地上,胡杨树伸展铁黑色的枝干,风中铮铮作响。车队像拖拉机身后牵挂的组合犁铧,在荒原上翻起铅白色的波涛,紧紧不舍地尾随前进。
太阳偏西的时候望见了井架。队长和指导员咧开大嘴从驻地跑出来,一直跑到王亮堂书记所坐的车前。勘探一线的队伍都知道,甘经理来了少不了挨训,王书记来了会改善生活。如今井上见到油气显示,队长和指导员盼望王书记的车队把脖子都望酸硬了。
王亮堂一挥手,队长和指导员带着一群汉子去卸车,他亮开嗓子喊:晚饭清炖羊肉管饱,测试队先开饭!
测试队先开饭为的是夜间测试。
入夜,王亮堂一身工服,头戴白色安全帽,到现场看测试管线放喷。荒原上的夜风像刀子似的吹,井台上防爆灯照得井场如同白昼。工人们七手八脚地安装放喷管线。到了天快亮的时候,一声巨响,黑色石油像炮弹似的从管线中射出去八十多米远。巨响像火车呼啸通过井场,放喷管线在地面上颤抖,空气中弥漫着地下原油特有的刺鼻味道。
黑色原油涌出钢管,笔直冲出去,像测试钢管瞬间伸长了八十多米,撞击到蓄油池对面的钢板上,发出沉闷的声音,原油在池内打着旋,很快涨上来。王亮堂不自觉地张开嘴巴,眼睛僵直了,仿佛看见银行点钞机飞速工作着,崭新的职工住宅楼一幢幢像丛林里的蘑菇似的长起来,孩子们欢笑着涌进花园一样的学校……
井场上所有人都没见过原油放喷的壮观场面,全呆傻了。只有见过世面的地质总监李驼子受了惊吓似的跳起来怪叫:出油啦!出油啦!他跳动的样子像只驼鸟,那件很不合身的羊皮大衫如同驼鸟的翅膀扇动,一张一合地向地质值班房奔去。
四
李驼子是黑玛湖一号井现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大学毕业,学的是石油勘探。李驼子不光不修边幅,长相也不受看,他胸口永远像藏个东西似的鼓起一块,脑袋前凸后伸,脸黑嘴大,笑起来满脸是大白牙,那些粗硬如马鬃的长头发,从来不认真收拾,让它们自由散漫地散披在木榔头似的头颅四周。有一回喝高了酒,李驼子对人说,上小学时他顽劣不驯,课间休息爬上桑椹树享口福,上课铃响了,慌忙下树时摔了下来,胸骨折了,送医院救治摊上庸医,造成如今的模样。勘探队伍里男多女少,那么多英俊小伙子都为找对象发愁,李驼子这副尊容就可想而知了。李驼子命硬,从下乡当知青到去念大学,父母相继离世,只有他无挂无碍地活着。混到快三十,才去他当年下乡的农场解决了婚事。从此李驼子有了一桩心事,老婆说了,什么时候把她从农场调出来,再给李驼子生儿子。李驼子从此节衣缩食,常年一身工服,偏又好两口,时不时涎着脸往同事酒桌跟前凑,讨两杯酒喝。业务能力当然没说的,不然老甘不会让他任地质总监。
李驼子在地质值班房里坐下,正准备写下一步作业指令,王亮堂书记进来了。王亮堂心里有了一番盘算,但他要先把李驼子的工作做通。
王亮堂书记脑子里装满了那滚滚的石油。他问李驼子,算出来没,一天能产多少?李驼子哈地一笑,毛算了一下,日产超过两百吨哩。这回真逮住个大家伙。王亮堂心里想,一天两百吨,一年是七万多吨,那得卖多少钱哩。王亮堂不懂石油勘探专业技术,但他知道,石油探井在试采期间,不算正式产量,石油可以由单位上自己处理。王亮堂想,如果黑玛湖一号井马上固井投入试采,一年下来可卖很多钱。职工住宅楼的钱有了,幼儿园和学校可以修新的了,过年过节给职工家属发点儿福利也不用发愁了。他王亮堂还有四五年退休,想不到这之前他还能给大伙儿做几件像样的实在事。
王亮堂拉着李驼子的手,做了个举杯的动作。李驼子一下子反应过来,井场上严禁喝酒!但李驼子想,是王书记找他喝酒,再说井上喜喷高产原油,盘古立天下没碰上的喜事,就很顺从地跟着走了。那晚上,王亮堂和李驼子在井队食堂大厅旁的小耳房里喝起来。几杯之后,王亮堂把心里的决定说给李驼子:天亮之后,井上开始固井、射孔、投入试采。李驼子已经很疲劳,几杯酒落肚眼有点朦胧,听了这话,整个人清醒过来。
李驼子说,王书记,不是我不听你指挥,这是工作制度。这是一口科学探索井,目前这口井的地质任务还没完成。天亮太阳一出,我就要下达继续钻进的指令。
王亮堂端起酒杯说,发现了高产油层就算完成地质任务。咱们先完井试采,要想知道下面情况,再打一口井不就是了?多少年来不都这样,一口井出了油,马上布上好几口井上来。这口井没取到的资料,下口井再取就是了。李驼子又喝了几杯酒,嘴里只是喃喃地说:这怎么行呢?这怎么……他有些迷糊,这些年他不太被人瞧得起,日子也过得有些自暴自弃。王书记是领导,如今为这事求自己,出了问题自有甘经理和王书记吵嘴。
王亮堂觉得到了火候了,又端起酒杯说:我知道你一直想把老婆调进来,你给甘经理打的几份报告我都看了。甘经理和我都很重视,但光重视不行啊,我们要有新进职工的指标。单位穷,向上头要指标也难呀。王亮堂话里的暗示李驼子听懂了。他低下头,黑马鬃似的长发盖住了脸。王书记又说,保证半年内把你老婆调进来,安排在机关工作。李驼子动摇了,只是小声念叨:这口井地质任务……
五
老甘赶回来,看见一车车原油源源不断送往远方的炼油厂。老甘知道了一切。他的愤怒无须笔墨形容。当他面对王亮堂时,那副红扑扑的脸膛上谦和的笑容更让他充满了憎恶。
他铁青着脸,几乎一字一顿地说:王亮堂同志,你知道自己犯的错误有多严重么?老甘转身离开王亮堂,回到自己办公室,给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拨通了电话。
王亮堂站在老甘办公室门外。本来他想等老甘火气消一消,再进去作一番自我批评。听完了老甘在电话里说的话,王亮堂知道这回没戏了,真的没戏了。王亮堂突然笑了一声,他对自己说,这是干吗呢,杀人不过头落地,多大的事儿呢?王亮堂想自己还有几年退休,大不了算早退休几年吧。留一点儿自尊给自己,老子把事情做下了,要杀要剐随你便。他一下看开了,只是觉得有一点遗憾,他不能把李驼子的老婆调进来了。他王亮堂真心想帮一帮李驼子的,这回亏欠了李驼子。
总部派了一个调整组来,事情不复杂,也没有牵扯更多的人。几天之后,总部工作组代表党委宣布处分决定,王亮堂被免去书记职务,责成李驼子在职工大会上作检查,听候组织处理。下午召开职工大会,李驼子人却找不见了。
王亮堂在办公室收拾东西。那些政治书籍和文件今后用不上了,他把它们理整齐,放在书架和文件柜里。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多,一个纸箱子装完了。他发现了一瓶上好的白酒,于是打开呷了一口,味道不错,想不起来什么时间放在厨柜里的。一个人偏腿坐在办公桌上,又呷了一口,他忽然想吼上几嗓子,但又一想做人要善始善终,于是改成小声哼起自己年轻时爱唱的《李二嫂改嫁》:“李二嫂眼含泪,关上房门。对孤灯,想往事,暗暗伤心。自卖进李家门,折磨受尽,穿破衣吃剩饭,谁拿我当人。我只说总有出头之日,谁料想……”下面的词想不起来了。天气很好,窗外的柳树梢头有了绿色,王亮堂想起刚脱下军装那年,他来到钻探队,对井上一切都新鲜,跑前跑后四处看。一眨眼功夫几十年过去了,王亮堂赶上一口高产油井,乌纱帽却丢了……
李驼子背了个大旅行包,一副出远门的样子。王亮堂说:“见面分一半。”他从靠墙支起的自行车把上拧下铃铛盖,把酒斟满,递过去。李驼子仰脖倒了下去,又把空铃铛盖伸过来,等王亮堂继续倒酒。
李驼子说,现在什么话也甭说,自家做下的事,是儿子娃娃就当得起。李驼子连饮三铃铛盖,转身一摇一晃地走了。
六
王亮堂和李驼子悄然离开黑玛湖勘探分部三年之后,五十八岁的老甘宣布辞去经理职务,为这场会战失败承担责任。
三年前,王亮堂和李驼子的离去,并未使老甘感到丝毫的惋惜和自责。老甘沉没在人生峰巅的兴奋中。他日夜工作,很快按照总部的要求确定了第一轮探井的井位。黑玛湖荒原搬进好几台新型的深井钻机,有的还是第一次投入使用。老甘在睡眠中都在梦想明天是什么样子:他看见一口口高产油井诞生,看见输油管道伸向远方。醒来时他面带微笑。乘车行进在黑玛湖荒原,有时会突然让司机停下车,下来独自走走,走到离越野车很远的地方,一个人凝目眺望。他仿佛看见,许多年前那个颀长身材的年轻人偎依在一只骆驼旁睡去,他在做梦,梦见他变成一只精灵,神游于荒原数千米的地层深处,看见哪里是油气储藏之处,哪里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哪里尚在聚集生成着新的石油。现在,该是收获的秋天了。
老甘等到了第一口井钻探的结果。与黑玛湖一号井一样,这口井如期钻到了油层。并且按照老甘的要求继续钻进,这口井钻穿的油层很厚,并且不时有放空的现象。到了完井试油那一天,总部领导和老甘都在井场观看放喷,原油喷涌咆哮,井场上人群欢呼雀跃,闪光灯不停地明灭,摄像机的镜头缓缓地移来移去。
几天之后,老甘为一个消息而错愕了。与黑玛湖一号井不同的是,这口井喷出的原油中见到了水,半个月之后含水量上升到一半,一个多月后含水上升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且上升趋势依然不减。
老甘和总部的专家们都分析不出这是怎么回事。仿佛受了传染,第二口井、第三口井都出现了同一情况,第一轮探井几乎一个样子。油井出大水,像人得了癌症,没得治。
可是黑玛湖一号井为什么一直不见水呢?
谁也回答不出来。老甘一个人踯躅在荒原上,常常到深夜。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们也说不出所以然,只能偷偷在背地说些风凉话。
总部领导们沉得住气,请来专家召开现场分析会。其中有一位年逾八十的国内知名专家,头发如雪,面色红润,耳朵上带了助听器。总部专家们知道,老爷子过去由于坚持自己不合主流的勘探理论,坐了很多年冷板凳,这些年他的理论被用于东部勘探见了成效。这次请老爷子来,想必上头意识到黑玛湖荒原遇到的难题非同小可了。老爷子坐在那里,对每个发言都认真谛听,有时和身边的助手交谈几句,在面前的会议材料上写几个字。直到会议快结束时,老爷子尚没有讲话的意思,主持人盛情相邀,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会后,总部领导私下拜会老爷子,恳切希望老专家能够指点迷津。老爷子神色凝重地说,不是我摆架子哩。打出一口高产油井,不等于发现一个大油田;打几口空井,也不能就下结论。这个地方我看还是有油的……但是我们却面临一个新挑战,这个挑战不光东部没有遇到过,世界上也没有先例。一句话:还要做工作,继续做工作……
问题又回到老甘面前。老甘是黑玛湖荒原石油勘探最有发言权的专家。总部领导说,现在几台钻机停那里等待新井位,下一步工作还要你老甘拿方案。老甘说,第一轮探井的井距离黑玛湖一号井都在二三十公里左右,我认为甩出去太远了,建议下一步将距离至少缩小一半。第二轮探井按照老甘意见上钻了,其中有一口探井离黑玛湖一号井不到一公里。
这一批探井与以前结果完全相同。总部领导说,井不能再打了。
老甘一言不发地回到黑玛湖勘探分部生活基地,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好几天不出来。这一天,老甘打开办公室的门,人们看见老甘头发全白了。老甘平静地在领导班子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他已向总部送交了辞职报告。
老甘面部表情很平静,目光柔和。如果说多年前的老甘敢独自向全世界挑战,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如今老甘没有了那种勇气。他像一位有品格的刚勇拳师,赛场上果敢出击,一旦败下阵来,就低头认输。他在三十年的拼搏中,犯了一个错误,自认为攀上面前的高峰之巅,面前将是“一览众山小”,事实上却是面对更高的山峰,老甘没有了勇气和力量。老甘移交了手里的工作,最后一次在生活基地走一走,发现这三年变化很大,大批新职工住宅楼盖了起来,新的学校和幼儿园也建好了,新的职工医院快要竣工了……陪同他的领导解释说,这些全是黑玛湖一号井给大家带来的,一年七八万吨油,把我们整个分部全养活了……
老甘离开的那一天,车子正要出发,忽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如果是职工们以这种方式欢送老甘,未免太让老甘难堪了!领导班子几个人慌忙去阻拦,却远远看见几辆彩车过来了,跳下来一个让老甘眼生的中年人,快步上前抓住老甘的手使劲握。他是远在几百公里外的一家炼油厂的厂长,几年前因无油可炼而濒临倒闭,是黑玛湖一号井的原油救了这个厂,特地前来感谢的。这让老甘突然想起了王亮堂,他问新书记,王书记现在咋样?回答说,身体蛮好,分部每逢年节都上门探望他。
七
王亮堂的结局不算坏。书记被免之后,总部把他安排在机关某部门当调研员,在西部这座大都市的总部机关家属区分了一套宽敞的住房,这明摆是让王亮堂养老了。王亮堂非常满意,甚至觉得自己“因祸得福”了。王亮堂住了一段时间,稍一打听,前后楼住的全是那些退休下来的处长和书记们,见面说不了三句就发起牢骚,王亮堂心里很瞧不起他们。人要知足。王亮堂很知足,每天早晨起来散步,早饭后陪老伴逛菜市场,晚上去值班室前的路灯下看人下棋,那里摆了一个棋摊,下棋和看棋的人三教九流都有。王亮堂觉得这大都市真是藏龙卧虎的地方,王亮堂只看棋,听人讲棋,却从不下棋。
李驼子的遭遇很悲惨。离开黑玛湖勘探分部,他变成了一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他第一个投奔的是他在农场的老婆。结婚这些年,李驼子抠屁股嗍指头地节俭,每月把钱寄给了老婆,如今丢了工作去投奔,李驼子不知自己结局如何。李驼子在路上把各种的可能都设想了,准备接受将到来的残酷现实。而现实到来了,比李驼子想象的还要悲惨。老婆原想李驼子是来给她办调动手续的,待知道这个肉头丢了工作落魄而来,马上翻脸,大骂李驼子算不上负责任的男人,决定和他离婚!
那天晚上,李驼子只得蜷卧在一户人家厨房灶台后面过夜,天亮发现自己的裤子叫老鼠啃了个大洞。跑到老婆那里想厚着脸皮再混顿早饭,却发现行囊里的钞票和值钱物早让她洗劫一空了。老婆和他开始青春损失费的赔偿谈判。如此境况让李驼子丢弃了所有幻想,大有“豁出一条命”去的气概,尽管老婆一开口要五千块,他还是底气十足地说道:“拿笔来。”然后不缺胳膊不少腿地立下字据一张。李驼子在农场办完了所有的事情,一贫如洗继续流浪,身后传来前老婆撕心裂肺的嚎啕之声:李驼子给我死回来!李驼子知道身后已没有可走之路,哪怕前头有一块供他尸体僵卧的山石在等待他,也只能往前走去。他流浪到西部大都市,在一个货物转运场里转来转去。这里没人知道李驼子是个大学生,搞石油勘探专业在这片繁华之地根本派不上用场。李驼子从身旁狼吞虎咽的汉子手中讨了一块饼,也如汉子一样吞吃起饼来。这汉子见他吃食快,又递他一块,问李驼子想在这里干苦力么?李驼子觉得汉子人好,说想。汉子说:看见么,那个门进来的是满载的货车,装的全是沿海地区生产的服装,这个场地小,进来一车要在十五分钟内卸完,车从另一个门开走。那几个拎手包的胖女人都是接货的主儿,门外排成队的三轮车是把她们的货拉到商场去的。我们管卸车,卸下一车三十块钱,有力气你只管使,没人讹你欺你。李驼子两块饼下肚就跟那汉子干,晚上跟那汉子一块去趴地下室。头几天,李驼子累得骨头都要断了,到夜里趴地下室地铺上就昏死一样熟睡。这样苦役似的干了半年,如数给前老婆寄去五千块钱。又过了几天,李驼子晚上请汉子喝酒,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事儿,谢过汉子,说明天他要去内地。汉子沉吟着,说那天我就看你不是靠苦力吃饭的人,奇人必有异相。你有情有义有志向,我不留你,咱们喝酒。
第二天一早,李驼子别过那汉子,爬上去内地的火车。李驼子来到那座他很怀念的城市,来到大学母校门前。这使他想起当年自己在这里念书的时光,年轻的心头盛开过几多梦想之花,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一个乞丐徜徉在母校大门前。校门前的早摊点生意兴隆,当年的专业课老师买了早点转身要走开,却被李驼子牵住衣襟,一只手向老师伸出去。当年的老师从李驼子那满嘴的大白牙中认出他来,吃惊得手中的早点差点掉了。
八
老甘退下来住在总部一个叫榆园的小区,是知识分子成堆儿的地方。园内很幽静,他每天站在自家阳台上看园子外车水马龙,闲着没事儿数过往的车辆。同楼住的都是退了休的同行,多是埋头写大块文章,发表在《西部油气勘探家》杂志上。老甘每期必看。老伴给他准备了纸和笔,劝他也写一写,老甘长叹一口气:“败军之将,不敢言勇。”
竟有人找上门来,是西部社会科学院的人。最近国外兴起新一轮黑玛湖热,到黑玛湖荒原来实地考察、进行学术交流的学者络绎不绝。西部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所,研究黑玛湖地理变迁及黑玛湖人文习俗。前一时期与国外某科研机构联合去黑玛湖荒原的一个古城堡遗址进行考察,挖掘了一处古墓,收获很大,让国内外学者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黑玛湖和黑玛湖人,重新燃起了对这群已散逸周边绿洲的部落的研究热情。西部社会科学院知道老甘年轻时多次深入黑玛湖人村寨,并且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前来邀请老甘任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老甘欣然接受了。不多久,老甘应邀去作了一场报告。老甘事前翻阅了一下自己的黑玛湖野外勘探工作日记,对当年的记忆作了一番梳理。老甘讲起黑玛湖人:他们多数人不识字,但村落里男女老少喜爱唱歌,用歌词讲述他们祖先的历史。他们说黑玛湖是有生命的精灵,所以会在荒原上走动,有时会沉到荒原下睡眠(干涸)。他们世代以捕鱼为生,家家都有胡杨树做成的独木舟,秋天捕鱼的季节,村子里挂满一米多长的干鱼,远远望去雪白一片。冬天黑玛湖人去原始胡杨林里狩猎,用弓箭射杀跑鹿,但黑玛湖人认为,那些湖里的大鱼到了冬天的夜晚,在沙滩上打一个滚就变成了跑鹿,成群走进胡杨林里,所以他们认为狩猎只是捕鱼的继续。黑玛湖人的屋子是胡杨木和芦苇搭建的,宽敞明亮,墙上悬挂着张开的鱼网,像欧洲上流社会人家悬挂的壁毯,栅门旁靠着一两只独木舟。老甘还讲起那位九十岁的村寨首领,那件悬挂在厅堂上的大清皇帝赐予的正五品官服,还有他的长着一双黑葡萄般眼睛的孙女。那一次他骑着满载岩石标本和油样的骆驼离去时,她骑一匹枣红马,远远送他,直到日暮,夜气抹去了那人那马……过了许多年,老甘再去黑玛湖荒原深处的村寨,黑玛湖河汊里淌着流沙,胡杨林枝头上不见一片绿叶,村寨不见了。令老甘惊讶不已的是,在村寨原来的地方,他找不见一点儿曾经有人住过的痕迹,完全变成一片很原始的荒漠。老甘手里的仪器指示着正确位置,一霎间,老甘相信黑玛湖人不是迁徙到了遥远的绿洲去,而是飞升到他们歌吟中的天堂上去了。
老甘的报告大获成功。特别是老甘与黑玛湖女孩的爱情故事,让学者们听得热泪盈眶,使他们联想起西部歌王的一段往事,简直如出一辙。研究所专门给老甘腾出一间宽大的办公室,越来越频繁地邀请老甘去作报告,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后来每天都邀请老甘,当然有专车接送。
许多年过去了。老甘有一次跟随考察队来到黑玛湖荒原,返回途中经过黑玛湖一号井,远远看见银白色大油罐、装油台和油罐车。老甘不由自主地向这口井走去。井上的工人都不认识老甘,虽然他们的父辈给他们提起过这个传奇人物。老甘快七十岁了,身上那副学者打扮,让他们对他肃然起敬。老甘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年轻的负责人热情地向他介绍石油开采的流程,介绍这口油井生产的历史。老甘突然问:你什么文化程度?年轻的负责人回答他:大学本科。什么专业?石油勘探。老甘笑了,显得很开心,说,好!你能否回答我,这片荒原上为什么打了很多空井,只有这口井出了油,而且一直稳产高产呢?年轻的负责人也笑了,说老先生问得很专业,我们总部每年都会为这个问题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但是面对这样一个悖论式的难题,谁也说不清楚。老甘继续问,你学的是这个专业,不知有何见解?年轻的负责人羞怯地低下头,说我们是晚辈,来到这片荒原时,那场会战已经下马了好几年。不过,年轻的负责人说,我们单位有一个人,他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老甘想不到黑玛湖勘探分部会有这样的人才,接着听下去,年轻的负责人说:“听单位上搞勘探的老同志说,以前有位甘经理,用三十年时间在黑玛湖荒原勘探,他的上钻黑玛湖的建议被否定了很多次,不灰心,不放弃,后来还是成功上钻了黑玛湖一号井。这些年他还在潜心研究黑玛湖……”老甘明白年轻的负责人说的原来是他老甘自己,呵呵笑了,依你说这位姓甘的老同志你认识?他年龄该和我差不多了。年轻的负责人摇摇头,却口气肯定地说:“我不认识他,但我们单位上的老专家都这样说,甘经理是真正的勘探家,他现在每天在总部资料室里埋头工作,如果再用三十年他也会成功的!”
老甘苦涩地笑了:“即使是这样,他也活不了那样久啊。”
年轻的负责人涨红了脸,说:“自然界将一个秘密藏在这片荒原深处,上天就会派一个人来探寻它。不破译出这个密码,这个人是不会死的……”
老甘回到越野车上,行驶在了离开黑玛湖荒原的路上。老甘掏出手帕捂在眼睛上,久久没取下来。
九
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接到一个通知,说世界石油勘探协会有位美国籍专家要到西部考察,让他们做好接待工作。通知告知:这位专家叫乔治·史密斯,其实是位华人。他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上听了关于西部黑玛湖荒原勘探情况的介绍,表示关注。经过中国有关方面允许,这位史密斯博士来实地考察一下。据有关部门了解,乔治·史密斯在美国读的是地学博士,此人去过中东、拉美和极地,见识广博,曾为几个大石油公司解决过勘探难题。北京勘探界对乔治·史密斯先生的西部之行抱有很大期待。
这个叫乔治·史密斯的人其实就是李驼子。当年李驼子回到母校,在他老师手下的试验室里打工。老师带了几名研究生,李驼子工作之余伸长耳朵旁听。校方了解到李驼子的遭遇,深为该校人才不被西部重视而愤懑。学校有出国留学的名额,考试时让李驼子也去试一试。经历了大劫难,李驼子大彻大悟,学问长进非同常人,竟然考过了。出国留学使李驼子真像一只快乐的鸟儿在辽阔的天空飞翔,成功的故事接踵而来敲李驼子的命运之门。这次回国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李驼子原计划会议一结束回母校见见当年的老师就动身去欧洲某地,当他想到黑玛湖荒原石油勘探难题,临时改变了计划。
李驼子知道黑玛湖一号井的全部情况,全井的资料都经过了他的手。李驼子在西部黑玛湖荒原搞勘探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没有人认识他。总部领导亲自出面接待这位名叫乔治·史密斯博士,更被他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所折服,现场专门配了翻译,气氛搞得很像外交场合。
乔治·史密斯博士说,他对黑玛湖一号井很有兴趣,想去实地看一看,如果方便的话,请允许他查阅另外一些探井的钻探资料。总部领导爽快地说,完全可以。我们希望史密斯先生能够提出宝贵的建议。领导们从乔治·史密斯典型的华人脸孔上获得了一种亲切的信任,总部勘探研究机构抽出了几位专家陪同,并通知黑玛湖勘探分部,为史密斯博士提供各方面的便利。
李驼子在黑玛湖勘探分部看到了黑玛湖一号井的原始资料。那一本本皮子泛黄盖了档案馆印章的文本,里面是他亲笔写下的现场记录,他眼泪热辣辣地浸润着眼眶,好在有那幅宽大的茶色眼镜遮挡,没让陪同的人发现他的失态。
“史密斯先生,这些资料我们让人突击翻译出来,三天之后你就可以读到。”
李驼子突然用汉语说:“谢谢,我完全读得懂。”
李驼子在黑玛湖荒原逗留了四十多天。陪同的人看到,每天晚饭后,乔治·史密斯博士一个人走上那条两旁长着高大白杨树的道路,他谢绝所有人陪同,独自向夕阳沉下去的方向走去,到夜色沉重时,才从另一条路上返回来。陪同的人尽管不知道史密斯博士去了哪里,但发现他对这里的环境一点儿也不陌生。早晨发现他的房间是空的,而早饭前十分钟,史密斯博士又从大门外的林荫里慢慢走出来。陪同的人相互谈论说,史密斯博士是个方位感极强的人,熟悉环境快过一般人。史密斯博士一定在深入思考黑玛湖荒原的钻探难题。
乔治·史密斯博士结束了他的考察研究,陪同人员帮他收拾行装,发现他还是原来那些东西,并没有如他们想象的会收集来很多的资料。他们一同返回总部。陪同人员向总部领导汇报,说四十多天里乔治·史密斯博士只是埋头看资料,很少说话,散步也是一个人独自行动,并没有针对黑玛湖荒原勘探发表过什么看法,也没向他们提出过什么疑问。总部征得乔治·史密斯博士的同意,决定在总部勘探研究院安排他作一次学术演讲。据说乔治·史密斯博士在国际场合作学术演讲是按分钟计酬的,总部决定按国际惯例给他付酬金。乔治·史密斯谢绝了,说他只讲三十分钟,不要报酬。
乔治·史密斯演讲那天,去听的人很多。乔治·史密斯仍然用流利的美式英语,这让很多年轻的研究人员大呼过瘾。乔治·史密斯一开始便讲石油勘探目前还算不上是一门严格的科学,用一种方法或思路发现一个油田,用同样的方法或思路去寻找另一个油田肯定会碰壁。勘探家很喜欢在自己发现一个或几个油田之后,去总结研究形成一套理论,供人在新的领域去使用。这其实不是理论,充其量只能算一种经验。世界上现在还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油区,勘探家面对的永远是全新的领域,随时面临失败。因而勘探家永远行走在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探索的道路上,这也正是石油勘探的魅力所在。乔治·史密斯博士在演讲结束前谈到黑玛湖荒原的石油勘探,他说黑玛湖荒原是个非常有趣的油区,竟然在外部条件基本相同的一个地区存在成功和失败的范例。他讲起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勘探新区发生的勘探故事,提到了一个词“COPY”。与会者很希望乔治·史密斯博士展开谈一谈黑玛湖荒原勘探,哪怕是毫不留情的批判,然而他的演讲结束了。
老甘也参加了这场学术演讲会。他英文不太好,只能听个大概。他认出台上那个满口洋腔洋调的人就是李驼子。晚上,老甘去大酒店拜访这个如今有了“乔治·史密斯”洋名的李驼子。总台告诉老甘,有个王姓老头把乔治·史密斯叫走了。老甘知道那个王姓老头可能是王亮堂。老甘知道,王亮堂退休后生活得蛮好,他的两男一女三个孩子都是中学文化,全在生产一线当工人。王亮堂的评价是:干活儿吃饭,蛮好。
第二天,老甘听说李驼子已经离开总部酒店,乘飞机去了北京。老甘心里满是惆怅,他晚上查了英汉字典,“COPY”就是“复制”的意思,现在是常用术语。
十
西部石油勘探开发总部领导在乔治·史密斯博士行前进行了一场近距离的交流。领导向史密斯提出,黑玛湖荒原勘探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否还值得进一步做工作,还望提出看法。乔治·史密斯博士似乎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场合,他取出了一份刚打印的井位设计书,说如果总部有兴趣,可以按照他的设计,再上一口井看看。这份HM—A井设计书于是摆在领导面前,史密斯说,这是他亲自做的:“这口井的结果会与以前那些井不同,我建议你们下决心打这口井。如果你们采用我的这份设计,我唯一的条件是:这口井的地质总监必须由我派出——当然,他的薪水由我来支付。”
乔治·史密斯博士离去后,领导指示:参加这次会见的人员,对会见内容绝对保密。之后,总部安排了几位专家关起门来研究乔治·史密斯博士的这本HM—A井设计书。由于史密斯参阅了黑玛湖荒原那些探井资料,设计书对井身结构作了简化,对钻井液提出更多的技术要求,对五千米以上地层却几乎没提出什么地质任务,却对井场面积、设备养护作了一些琐碎的规定。几位专家研究来研究去,认为没有什么深奥或新奇之处,莫非这位乔治·史密斯只是虚晃一枪,玩了个金蝉脱壳之计走人了?总部领导听了专家汇报,心里也在发问,这个假洋鬼子在玩什么名堂?考虑到总部现在勘探资金紧张,决定先将这口HM—A井上钻的事放一放。
可是,黑玛湖荒原传来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让总部领导改变了决定。
黑玛湖一号井停止出油了。
事先一点儿预兆也没有。几天前黑玛湖荒原刮起了一场多年未见的黑风暴。夜半时分,黑风暴猛烈袭击了黑玛湖一号井,值班人员的列车房都被吹得移动了。井上人员在睡梦中被惊醒,钻出值班房,外面狂风呼啸,石头打到脸上火辣辣地疼,他们用工衣蒙住头,向井口方向爬去。进入井房,见到设施完好,这才松了口气。这时一个人看见井口的压力表指向了零。天亮后,风渐渐小了下来,井上与外界联络也通畅了,黑玛湖一号井突然停止出油的消息很快发布出去。
总部认为黑玛湖荒原有必要再打一口探井。没有了黑玛湖一号井的滚滚石油,黑玛湖勘探分部的几千名职工和那家炼油厂又会陷入恐慌。不为别的,为了稳定这两家队伍,也要打这口探井。乔治·史密斯得知HM—A井即将上钻,即刻派来一个叫刘易斯的地质总监。这是个金发碧眼的年轻人,是乔治·史密斯所带的硕士研究生。年轻人计划学成之后到中国闯一闯,汉语说得让西部人还能听懂。刘易斯是乔治·史密斯博士的崇拜者,显著特点是工作处处较真,捧着设计书如同捧着一本圣经,让钻探队彻底领教了什么叫地质总监。但是,按照刘易斯的指令,井打的速度很快,看样子用不了半年就能完成施工任务。
总部派出几位采油技师去黑玛湖一号井处理善后。一口油井稳定生产了这么多年,算是个奇迹。几位采油技师耳闻黑玛湖荒原的羊吃着带碱的牧草,肉很鲜美,而且黑玛湖的红柳丛里生长着俗名叫“沙漠人参”的异珍,如果采来与羊肉一起清炖,那是外地人无福消受的美味啊。他们带了一箱啤酒,计划着做好黑玛湖一号井的善后工作,就饱餐一顿清炖羊肉,把那箱啤酒喝了,然后打道回府。他们来到黑玛湖一号井,途中买好了一只肥羊,路边红柳丛中挖了不少“沙漠人参”,到了黑玛湖一号井下了车稍事休息,然后开始给黑玛湖一号井进行“体检”,却发现黑玛湖一号井只是下部油管突然被沙子堵了,其它并无大碍。他们挥汗如雨地进行处理。这几个人都是对油井非常内行的专家,很快使这口井复活了。一位技师用活动扳手抵住输油管,谛听原油奔流的欢唱,像听一曲迷人的乐曲,啧啧称赞道:“听听,淌得多欢实,一口井产量抵得上老油区几十口哩!”
没过多少日子,HM—A井开始完井试油,让总部惊奇的是,这口井竟和黑玛湖一号井一样稳产高产!
这究竟怎么回事?
总部领导和专家们无法给出个理由。他们觉得那位乔治·史密斯真不亏是享誉世界的勘探家,总部决定邀请乔治·史密斯博士来给大家指点迷津。然而乔治·史密斯很忙,他通过电子邮箱,发来HM—B井和HM—C井设计书,总部立即安排上钻。几个月后,这两口井相继成功。黑玛湖油区的石油产量抵上一个中型油田。如果再打十几口这样的高产油井,黑玛湖就是一个大油田!
可是,我们总不能一直让万里之外的乔治·史密斯博士来给我们这么搞钻井设计吧?专家们研究这三口井的资料,看不出什么奥妙。勘探研究机构的那些年轻人经常处在风景的围观位置,他们总是愤世嫉俗,心怀不平,脑子又灵活,爱说俏皮话,一时间胡言乱语满天飞,说什么“人家定的井出油,咱家定的井出水”。总部领导说,看来对于黑玛湖荒原勘探,我们真的不如乔治·史密斯博士,要下决心当学生,千方百计邀请乔治·史密斯博士来总部讲学。总部向乔治·史密斯发出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感谢他提供的无私帮助,同时邀请他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到西部指导工作云云。乔治·史密斯回了一封简短的信,大意说:黑玛湖荒原是一个极有希望又极为独特的地区,我设计的三口井只不过是初步探索,成功或许只是侥幸和偶然。至于经验或想法,我想我在贵部时已与同仁们讲过了,一时也没有新的话说……
从乔治·史密斯博士的回信中看出,他在总部时已经对黑玛湖荒原“指点迷津”了。大家想到他那个三十分钟的演讲,翻译成中文,领导和专家们反复品味,要从中寻找答案。他们反而陷入迷惘。
这三口井出油对老甘是一个震撼。这些日子老甘一直坐在自己书房里,研究李驼子设计的三口井。在一个深夜,老甘却恍然大悟。他忽地拍案而起,大骂这李驼子太鬼精,故意设局来戏弄同胞。想了许久,老甘又坐下,沉入冥想,深奥的难题往往答案很简单,或许李驼子真的认为,同胞听明白了他的话,他其实在演讲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老甘想,一直以来,我们为什么没有看(或听)明白呢?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