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嘹亮的青春之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地火 热度: 21803
■刘 力 尹永超

  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上一副高度近视镜,兜里随时揣着本技术书……这个身影曙光工程技术处作业二大队施工现场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队上的技术状元,处里市场化就业职工的尖兵,油田公司劳动模范、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金牌得主——张彦。

  张彦1999年高考落榜,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通过招工考试加入了“井下作业”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

  “常年站荒野,天天抡管钳,上井苦险多,油水常洗脸。”张彦对“作业工”的认识,始于孩提时代的这句顺口溜。那时,人们管作业工叫“作业鬼子”。

  他选择当作业工,父母虽然没反对,却很担心,怕他吃不了野外施工的苦,受不了作业一线的累,更怕他没前途。冬季寒风刺骨、夏季蚊虫叮咬,一年四季,无论寒暑,工服总是湿漉漉的混合着汗臭和油污味。这些并没有把他吓住,他时常告诫自己:如果不能坚持到底,就会半途而废,唯有坚持方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准是娇生惯养的石油娃!”刚上班的时候,老师傅们见他细皮嫩肉,满身书生气,第一印象并不好。第一天上井,就给他安排不少脏活累活。面对考验,张彦明白:当作业工,惧苦怕累就会让人瞧不起。他暗地里憋了一股劲,不管让干啥,都用心干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表现很快让老师傅们彻底转变了对他这个市场化就业职工的看法。

  2001年的冬天,他们队在曙129034井施工,那天出奇地冷。上班后,张彦负责洗井放水,由于井内稠油和结蜡过多,洗了五个多小时。这期间没有让任何人替换他。又红又肿,又痒又痛,他的双耳严重冻伤,致使过后留下了听力下降的后遗症。即使这样,也没能动摇他热爱作业这一行的决心。

  “一定要边干边学,尽早干出个样儿来。”为了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张彦又暗下了决心。可当他第一次真正翻开修井技术书时,一下子傻眼了:原以为作业就是一个简简单单、起起下下的体力劳动,没想到里面竟然有那么多深奥的知识,这么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单调的数字、符号和复杂的井下工具平面图,是初次接触修井技术专业书籍时张彦的印象。抽象、枯燥、乏味让大部分人看到这些书籍都会丧失阅读的兴趣,而张彦顽强地向知识的高峰攀登了。

  快速“充电”的过程是艰难的。一个冬日的下午,寒风凛冽,张彦早早地来到了和女友约好的见面地点。他看时间还早,就进了附近的一家书店,找了一本专业技术书看了起来。一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当听到有人说:“天气预报真准啊,报傍晚时分有雪就真的下雪了。”傍晚了?约会迟到了!远远地看见女友顶着雪花站在路灯下,两只脚不停地跺着,两只手搓了又搓,一会放在嘴边,一会捂捂耳朵。张彦跑过去,看着女友冻红的面庞,既心疼又内疚。“又是看书耽误了吧!”女友善解人意的一句话让他感动至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天学不会的用两天、三天……遇到问题就四处请教,勤奋和坚持帮助张彦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就这样,他先后学习掌握了井下作业初、中和高级工的全部课程,通读了《井下修井作业》及其题库。每施工一口井,他都对照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理解,写下了2万多字的自学心得笔记。

  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2008年,在辽河油田公司职工技术比赛中,张彦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井下作业工种“金牌”,获得了代表辽河油田参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的资格。张彦既兴奋又紧张,这可不是只关系到自己啊!

  9月20日比赛开始了,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3家单位的106名参赛选手齐聚大港油田一争高下。张彦不孚众望,斩获了“井下作业工种”的第四名,获得“金牌”奖,并被授予“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今的张彦不仅自己努力工作和学习,也带动了一批肯干爱学的人。现在他的徒弟们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有的还多次在大队和曙工处技术比赛中获奖。

  天道酬勤。11个春夏秋冬扎根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张彦,以不舍的执着和追求,走出了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唱响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