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石油,放射着诗歌的光芒——犁痕诗论集《石油的光芒》研讨会发言摘要

时间:2023/11/9 作者: 地火 热度: 20956
石油,放射着诗歌的光芒
——犁痕诗论集《石油的光芒》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0年11月21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石油文联联合举行的诗论集《石油的光芒》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大楼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建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雷平;中国石油文联秘书长路小路;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昆出席会议。雷抒雁、韩作荣、忽培元、雷达、阎纲、梁鸿鹰、胡平、周明、何西来、孙德全、李小雨、王必胜、赵光、张陵、何向阳、胡殷红等30多位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参加了研讨会,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葛笑政主持了会议。

  诗论集《石油的光芒》的作者犁痕,现任大庆油田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中国石油作家协会、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诗集、评论集4部,曾多次获全国诗赛大奖。

  《石油的光芒》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本评论石油诗的专著,对石油诗人及诗歌创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评论和总结。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书思想深邃、语言精练、理论扎实、见解独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对石油诗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现辑录部分专家的发言,以飨读者。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世上有一种物质能改变我们的生存条件,同时也能改变我们的价值观;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同时也能颠覆整个世界秩序,这就是石油。关于石油的话题,人类在20世纪没有将它歌颂和诅咒结束,又将它带到了21世纪。石油就像一个妖艳的女人,让我们又爱又憎。这就是它的魅力。

  如果你是作家,假如你没有写过石油你就可能至少是个不太懂得世界的作家;如果你是诗人,假如你没有写过石油你就可能至少是个缺少激情的诗人。的确,中国的作家和诗人们对石油的感情超出了对任何一个工业行业和产业的情意。

  写石油,最应当的是石油战线的人。中国的石油人令我一生敬佩,因为他们的贡献和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犁痕是一位与石油打交道的石油作家,也是石油战线的文学评论家。他的诗和他的作品里渗透了对石油的感情,这份情感既自然又超越了一般作家和诗人的那份热度。犁痕在评论别的诗人时这样说道:“石油人的内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痛苦和欢乐,希望和失望,悲哀与憧憬,理想与爱情,甚至孤独和寂寞……”其实犁痕自己在内心里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因此在血脉里就涌动着一股积发而喷涌的激情与豪气、细腻与奔放、思索与深刻。

  石油是一种物质,但在作家和诗人的眼里,它又是一种精神与灵魂,一种信仰与奋斗目标,甚至是人生的一种坐标。我以为,犁痕的文学评论,尤其是他对石油诗和石油诗人的评说,正是介于这三种意识的另一种创作与创新思想,是一种提炼式的思想凝集和品质升华。石油人和石油文学评论人,对待他们所描述的对象有一种天然的力量在催发他们的感情,这种天然的力量就是辽阔的天空、荒凉的野地、冷峻的钻塔,甚至是死亡的威胁和风暴的袭击,当然更多的是燃烧的石油和石油的燃烧景象……石油作家和石油诗人以至石油的文学批评家就是在这种天然物质的影响下完成着他们自身的精神升华以及思想凝集过程和净化过程。

  如果说石油人的激情来自对石油本身的忠诚与热爱,那么石油诗人和石油诗评家的激情则同样来自于本身对诗的激情的忠诚与热爱。犁痕本人就是个诗人,而且又是一个多年创办诗歌刊物和培养石油诗人的编辑家。他的经历足以说明他对石油的深厚底蕴和在石油产业的文学影响力,他所在的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的圣地,是新中国石油的摇篮。这块土地对他的滋养和哺育,决定了他对石油的特殊感情和特殊认知,这是任何一个石油行业和大庆之外的人都难以超越的。正如早有学者对犁痕的评价所言,他是一个“向往崇高和美的人”。诗人李小雨对他的评价非常准确,认为犁痕的文学评论“都是从思想和哲理的高度去切入,更多的是关心诗歌作品中对于人类主体性的关注”,是“对于自然本真的回归”。也就是说,犁痕的文字本身所集中体现的是一种对自己“家园”的赞美,这种对家园的赞美,侧重在对石油、对石油人、对石油环境的感叹与精神实质的领悟与思索。

  但犁痕的文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己家园的简单赞美与炽爱,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感悟。正如他在大庆的一次文学会上所言:“当我们站在世纪的山顶回望的时候,我对过去的辉煌无比激动和兴奋。可是当转过身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那是另一座山峰,还是深不可测的悬崖沟壑,或许一片评论之花会让我们的视野忽然一亮。”这是他作为一个清醒的负责任的文学家对家园的另一种情感,这种情感中包含了更深刻的家园之恋,是一种对具体使命感的更深刻的爱。

  雷抒雁(著名诗人、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很多年以来,我跟石油行业一直有一些联系,所以认识了一批石油诗人。石油跟文学之间的关系,上溯到建国初期就有了。像李季他们在西北的玉门油田等那些非常艰苦的地方,就从石油之中感受到了文学的光芒。犁痕这本书的名字很好,《石油的光芒》——石油放射出来的文学的诗歌的光芒。

  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第一,对于新时期以来,石油诗歌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着比较扎实的资料,并给予了很好、很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有一种史料性价值。石油系统中有很多诗人,写了很多的诗,但是把石油诗放在全国的诗歌里面评论或者总结,把它单列项目的很少。所以,对石油诗的研究,对它的资料的记录,做这项工作的人并不是很多。犁痕的这项工作做得非常有意义,使我们知道了石油诗在新时期的发展。这些石油诗的资料比较散,他能够对新时期以来发表的、出版的那些书和那些作者的创作,搜集整理,并进行了分析、评价,是不容易的。石油系统写作的人很多,确实需要这样一本书,用文学的角度进行透视、分析、归类,这对于石油文学的发展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诗歌的理论上,他坚持了一种正确的理论,对于石油诗的创作给予了很大的推动。他是从石油行业里的主人公这个角度,通过分析,看出了石油所具备的那种强大的力度,那种精神的力度。像铁人这样的一些人物,他们的精神实际上就是我们民族的那种创业精神,那种顽强不屈,我们共和国战胜各种困难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没有这种艰苦奋斗、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度不过那么多难关。

  这些精神,在这本石油诗评论里都有所体现。犁痕特别点出了一种“荒原精神”,石油工人所去的地方都是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他们在最荒凉的地方开采财富,在最荒凉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繁华的城市。这种创业精神使他们对荒原有了一种情感,在荒原上虽然寂寞,虽然艰苦,但是他们能够战胜这种寂寞和艰苦,创造出一种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来。他特别从这些角度,对石油诗进行了一些分析,这种分析对石油诗的创作起到了一种引导性的作用。

  第三,犁痕有很好的基础,在大学时期参加海燕诗社的时候,他就对诗歌尤其是对中外诗歌有比较深刻的学习和分析。他还搞过一些翻译,我看到一些他翻译的诗歌,这些都强化了他对诗歌理论的自我建设。所以,比起来那些没有理论基础、理论素质的半路出家的评论家来说,他就比较系统。他把石油诗从一种豪迈的主要表现精神层面的高度,到一种细致的反映石油生活的深度结合起来,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首好诗不仅仅要用精神去振奋人,还要用具体的形象的东西,诗化的东西,诗化的生活去感染人,他在分析评论里很注重这些。

  所以,我觉得《石油的光芒》这本书对石油文学的建设会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它在石油诗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归类、分析、积纳的功能。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石油诗创作的发展,对于石油文学作者的推动,都有很好的意义,石油系统的作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李小雨(著名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

  首先要感谢石油界对我的厚爱,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到过一些油田。那是我最困难的时候,二十几岁初出茅庐,既没有背景,没有资源,也没有写作过多久,没有资历。但是油田上的人们并不计较这些,我到过的几个油田都给我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石油工人纯真、质朴、非常热情。包括焦力人老部长,在延安时期他就在夏衍领导下工作,接触熟悉了光未然、李季等文艺战士。到玉门油田担任主要领导后,把许多作家、诗人介绍到油田,如李季就到油田担任宣传部长。焦老非常平易近人,在他晚年时还常常记着石油战线的作家、诗人。

  石油是燃烧的、石油人是火热和富有感情的!那时候,油田的石油工人以他们像部队的那种风格,热情地接待我,扶植我。我的第一本诗集《雁翎歌》就是写油田的,写的是华北油田。如果没有油田对我的支持,我可能就没有今天。后来铁人文学基金会还给我评了一个奖,我就仅仅做了那么一点事儿,而他们却待我如此厚重,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石油工业是国家工业命脉的一部分,对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兵这么重视,非常感谢!

  犁痕的这本书是一本评论集,尽管他集结的文章有一些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因为他现在很忙,可能写作比较少,没有时间再去大规模地阅读当前的诗歌,但是最后他也有些文章到了新世纪。这本书的涵盖量是他这些年的总结,也是对诗歌的一个总结,它涉及到了石油诗歌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中国石油诗的历史,从古代几千年一直到现在,李白写了哪些,杜甫写了哪些,如果没有真正下功夫,他是很难收集到这些诗的。

  他还写了大庆石油诗的历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评论,它主要是诗史,而且还涉及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诗人的个人得失、成长史,还包括油田的企业文化。它的时间跨度大、涉猎范围广,能够写出这些东西来,没有非常扎实的功底是不可能的。尽管这本评论集是现在编出来的,但在当前我们出现了文学的诗歌的多样化、口语化、网络化,以及私语比较多的情况下,在滥用口语,没有诗歌标准的情况下,他这本评论集的出版并不过时,可以说在当前的诗歌界树立了他的价值观念。

  这个价值观念就是他表现了石油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他歌唱时代,紧贴现实,为石油工人和铁人精神立传。铁人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大庆油田坚定不移的,为祖国不畏艰难、自我牺牲的精神,还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在今天,很多诗歌写得很平庸,物质冲击造成了诗歌的多元,而且没有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他这种观念是正面的,这个诗歌的标准和底线,给我们树立得非常好。

  在这本书里,我也非常同意他深入生活的观点。他分析诗歌和诗人的成长时,都提到了深入生活,是生活给了诗人以源泉。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很多人一点击网络,马上图片、资料都出现了,诗人可以凭技巧写诗,可以凭想象写诗,诗的水平可以说也并不差,但是真正感动我们的东西少了。因为他毕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活,没有感动他自己的东西,虽然他可以创作出很好的诗,但还是有空缺,还是很苍白的。犁痕主张深入生活,这种深入生活不是网络上的那种生活。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已经提到了自然和人的关系。这一点,很多诗人在新世纪以后才开始重视起来,写到自然和人,和诗歌,但是犁痕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提倡了。因为油田本身就是在广阔的自然里面诞生的,它的很多诗是不能摆脱自然环境的,石油工人对自然的理解,可能比我们在大城市里对自然的理解更深刻。现在每年石油界的诗歌评奖,我们都看到过他们很多诗,都写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大自然陶冶了石油诗,而石油诗又提炼了自然,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好,就是他拒绝在物质化当中,社会上的一种浮浅和媚俗,他在评论一些大庆油田诗人的时候,都提到了这一点。他的评论写到诗人的优点,写诗人成长的过程,最后有一个结论,在结论里他都提到了对当前诗歌的一些看法,一些不足,他提出来的这些不足都是用心思考的。他的评论是中肯的、有力的,对现实是有思考和行动的。在这本书里,表现出了他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扎实的分析,对推动大庆石油诗歌以及整个石油诗歌,乃至包括所有的工业诗歌,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诗歌的成长。这本书除了史料性以外,学术性也比较强。因为他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把人类的忧思,对二十一世纪的忧思当作大背景,他提到了人的异化对诗人的影响,而且他提到了他的希望。在今天看来,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仍然不过时的——就是对人类的思考,对人类前景的思考。

  从书里面知道他还编过书,为诗歌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在编书时,他提倡史料性、平衡性、代表性、包容性、可读性和审美性,他归纳得很好。作家出版集团支持我们《诗刊》编全国的诗歌年选,犁痕的工作对我们是很有启示意义的,他并不搞小圈子,他编书是搞史料、搞平衡,同时又讲究艺术性、可读性和审美性,我觉得非常好。

  现在很多评论家是不看诗的,他们不读当前的作品,就可以随意地说或者是写某些观点,主观想象的东西比较多。而恰恰犁痕有一个特点,他所评论的这些诗人以及诗歌现象,都是通读了这些人的诗,而且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研究了诗人的成长过程之后才写的,他评论得非常慎重。这对诗歌评论是有好处的,包括文学评论。犁痕自己也说道:我经常会引用很多诗人的诗句。如果没有对一个诗人高度的熟悉,他是不会写出来的,这也说明他对石油以及石油诗这块阵地的热爱。

  在书里,他讲到了他考大学的时候,报了三个志愿全部都是石油的,而且他骑自行车行程四千里地跑了六个大油田。尽管这些事没有人强加给他,但是他对油田的热爱,对石油文学事业的高度责任感都非常感动人,在字里行间我都能够体会到。所以,这本评论集的出版表现出了他对整个油田的把握度,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在书里,他说将来怎么样还不知道,但是我很希望他今后把石油诗评论和诗歌创作坚持下去。尤其是在当前,诗歌出现了很多新变化的情况下,他能够成为一个领头人,他在企业中能够带动当地一方的企业文化,预祝他取得更大的成绩。

  梁鸿鹰(著名评论家、中宣部文艺局巡视员):

  从整个文学创作乃至文艺创作来讲,工业题材的比较少,在诗歌中工业题材恐怕也存在这种情况,而在写工业题材的创作方面,评论又少。所以从这几方面来讲,我觉得这本书为文学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他是在为产业诗、为石油诗鼓劲呐喊,这样一部作品,是我们非常需要的。

  我们的作家为我们的评论提供了很丰厚的资源,没有这些作家,没有这些诗人,评论是不存在的。犁痕把创作石油诗作为自己的责任、义务,也把评论石油诗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当中,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他把石油这个行当和石油文化的建设,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现在显得比较浮躁、都追求时尚的时候,确实是很有意义的。

  他的那种真诚是我们现在好多评论当中比较缺乏的。因为他确实喜欢石油,喜欢油田,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接触的就是这些人,他喜欢这个行业,这片土地,喜欢这些人,喜欢石油诗。这是我们搞评论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对你的对象不热爱的话,是很难写出好的评论来的。

  他在这本书中,弘扬了石油工人身上的力量,弘扬了我们石油产业大军中蕴藏的力量、自豪感和生命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他的书中还有一个观点,他在评论另外一个人的诗的时候,他不仅强调诗歌的实践,同时也强调生命感——人的生命感,他说生活的过程就是诗的实践的过程,他以极简单的生活态度来对待诗歌。他弘扬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是非常对的,就是把诗歌创作的过程作为生活的过程来对待,把生活的过程作为诗歌的过程来对待,把诗歌作为诗人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这种思想是非常有意义的。

  他还弘扬石油诗本身的这种力量,对石油诗的节奏、语句、词汇,分析得非常全面,他确实是咀嚼了这些东西。在好多人看来不是很精彩、不是很时尚的那些语句当中,他发现了力量,发现了这些石油工人朴实的创造的蓬勃热情,这对石油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很有意义的,我读了这些诗评后很受感奋。并且从他的评论集当中看到了,确实是有一大批石油人,通过文学创作,通过吟咏石油,和石油工业一起成长,和诗歌艺术一起进步。实际上,所有在石油界搞文学创作的,搞诗歌创作的,搞评论的,后来都成为石油行业中的才俊,当初海燕诗社的这些人现在都是各行各业很突出的干才,这也进一步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意义。

  所以,他这本著作确实是很有大家进行研讨和宣传的必要,我衷心祝贺犁痕,也希望他以后进一步扎根石油实践,为石油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阎纲(著名评论家、《中国文化报》原主编):

  现在觉得诗歌很不理想,我们国家应该出好诗的,应该出很多好诗才行。这几年,我很关注诗歌,好诗一般我都不会放过的,但是结果非常遗憾。人间要好诗,石油战线更应该要好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现这个人才,我很高兴。

  首先,我觉得犁痕是石油界发现的一个全能的特殊人才。诗贵在独特的发现,而对于诗人,对于创作人才也贵在特殊的发现,我觉得这个人是石油战线上一个特殊的发现。为什么?他独特在什么地方?就是他诗评里面所讲的石油人和油田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血缘关系,正如诗人和诗歌的血肉关系一样。他既是石油人又是诗人,既是诗人又是诗评家,既是诗评家又是诗歌的选家,既是选家又是诗歌的翻译家。他是石油人,是工程师,他又是诗人,在诗歌领域里面又是全能的选手,这一点就更特殊。而且这些文章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多么高我不敢说,起码这些作品从头到尾我读得下去,而他引用的诗也有一定的水平,他自己的诗也很有水平。他自己讲,我用我的血和泪来感受自己的土地和自己的体温,是充满了感情的,讲得非常好。而且在评论诗歌的时候没有什么外行话,废话也是尽量避免的,词语、用语和观念没有陈词滥调的东西,是唯陈言之勿去的。他自己也写诗,对诗很有理解,很有追求,很有思想,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难得的诗歌人才。

  第二点,我想讲讲对于诗歌的研究。因为犁痕既是石油人,又重点研究石油诗,所以他体会得比较深。在这个问题上他讲了很多观点,什么是诗,什么是石油诗,这些观点都是他经过思考得出来的,很不错的。比如,他说诗歌是以独特的面孔来面对世界,是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诗是对美的发现和审美的再创造。他还说,诗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理性的透析和历史性的腑瞰。诗就是诗化诗人的心灵,诗化生活,是他心灵对生活理解的反映。这都是对的。他还反对一些东西,对无病呻吟、花前月下的这种东西是看不上的,态度是非常明朗的。他的追求目的在于要继承传统,面向世界,创立中国现代的诗歌,他讲诗是什么,要追求什么,核心讲的就是这个,并且还强调要把诗味和石油味结合起来。

  还有一个观点,他特别欣赏孤独,认为孤独能出好诗,在孤独的荒野上怎么怎么,“我向来认为,只有在孤独、迷茫,甚至失落这些情绪之后,沉静的思想中才能写出好的诗来,或者是坐在荒原的一角,呆望这片死寂的天空,等待着灵感的到来。”这些观点都是对的,他整个的探索,整个对诗的理解是很深入进去的。

  但是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到底什么是诗,到底什么是石油诗,怎么把诗味和石油结合起来,诗味究竟是什么?我在理论界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文学不一定都是诗,诗应该是更高级的文学形式,它是极端凝练化的文学,就是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诗的概念就是它的浓缩性,高度的浓缩,一直浓缩到文字非常少,但是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也不失文学的特点和形象。

  什么是诗,什么是诗味,什么是石油诗,什么是石油味,我觉得犁痕有这个能力来完成这个研究。总之,出现这样特殊的人才我非常高兴,是诗界的高兴,更是石油界的高兴,我觉得人才难得,应该继续研究下去,我对他抱有极其乐观的期望。

  雷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各位作家对中国石油向来是十分支持的,今天来的人都是和石油有缘、有情,也是对石油有功的人,许多作家都到过中石油,到过中石油的企业,有的没去过,但是通过各种方式跟石油有所接触。作家们对石油有情,去了油田之后,创作了很多怀着深厚感情的精品,这些精品在中石油内部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同时又把中国石油和石油人介绍给了社会,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石油,更加关心石油,更加支持石油。

  石油是文学创作的富矿和沃土。石油是特殊的产品,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战略,国家的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石油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虽然条件有所改善,但也还是非常艰苦的行业。因为上天还是公平的,一般富有石油的地方都不是环境好的地方,都是在沙漠、戈壁、荒原、盐碱地。尤其是在海外,除了这些自然条件的艰苦之外,还面临着一些安全的危险。

  在海外的一些项目,所在的地区和国家几乎都有政治动乱,是社会环境非常复杂的地方。现在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很多石油人在苏丹,我们的员工都是全副武装,戴着安全帽,穿着防弹背心去上班,从住地到工地都是装甲车开道。住地和工作的地方都挖了工事,驻有战士,爆炸的时候影响不到里面。谁都知道伊拉克现在还很危险,但是我们石油人为了国家的石油需要,冒着枪林弹雨也得冲进去。这都是新时期的一种艰苦创业。

  石油人总是别离、寂寞、艰苦,总是以奉献为本,正是因为这些,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的题材,欢迎大家继续走近石油,搞一些创作。中国石油也是作家和诗人成长的摇篮。在石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许多的员工也爱好文学,也进行了很多创作,包括每届评选的铁人文学奖,每一次评选都会产生一些好作品。有的员工通过文学创作,成为在全国小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包括今天这本书的作者犁痕,也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

  犁痕在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热爱文学创作,写了很多作品。参加工作以后,虽然投身到石油科研和建设事业中,但他仍然没有把创作的激情淡忘掉,还有很多创作的欲望和激情。是石油这片沃土,是大庆油田创业的沃土,培育了犁痕这样一个诗人。中国石油愿意继续为石油作家、石油诗人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更有利的条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