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具有模糊性,模糊限制语在日语中被大量使用。本文通过研究模糊限制語现有的定义、分类法,并参考英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法,对其进行总结,为日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学术论文;分类
一、引言
任何语言都具有模糊性,日语也不例外。实际上,暧昧性可以算作日语的一大特征之一,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日语的含蓄之美。因此,作为语言中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语言——模糊限制语在日语中也大量存在。
在1965年,美国学者查德(L.A. Zadeh)发表了论文《模糊集》首次提出了“模糊集”的概念,标志着模糊理论的诞生。随后,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拉可夫(G. Lakoff)发表了一篇论文《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概念。
模糊限制语在口语中的出现率是在书面语中的两倍左右,因此人们对口语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比书面语中更为深入。同时,由于学术论文一般被要求具有客观性,因此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往往会被视作暧昧表现的一种,应该避免。但实际上,模糊限制语经常出现在各学科的学术论文中,是构成学术论文语篇的重要成分之一。模糊限制语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中展现学术交流的氛围,增强论文说服力的有力工具。
然而,目前对于日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研究,基本都是基于Prince(1982)的分类法,将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变动语、范围变动语、直接缓和语、间接缓和语四类。但这一分类法并不适用于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这是因为论文因为追求准确与客观性,会尽量避免使用某一类模糊限制语。因此,本文在总结现有模糊限制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Salager-Meyer(1994)与Crompton(1997)的分类法,为日语的模糊限制语分类法提供新的思路。
二、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一直以来,围绕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法,诸多学者均基于各种理论提出了不同见解。其中有基于语用论,或是根据词性、语言表现形式、修饰关系等各种角度的分类方法,本文对其中的影响较大的3个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一)Zadeh的分类法
1972年,Zadeh在其文章《A Fuzzy-Set: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s Hedges》中提出了3种分类法。根据第一种分类法,日语中的模糊限制语可以如下分类。第一类是可以直接修饰模糊词的模糊限制语,如“とても”“ちょっと”,这类模糊限制语无法修饰非模糊词;如精确词“三角形”就不能使用这类词语修饰。第二类是间接修饰模糊词的模糊限制语,也就是解释了从哪些方面作用于模糊词的模糊限制语,如“厳密に言うと”“総じて”等。Zadeh的第二种分类法是分为两类,一种是只能修饰模糊词的模糊限制语,另一种是既能修饰模糊词,又能修饰精确词的模糊限制语。
Zadeh的第三种分类法是将模糊限制语分成4类。第一类是一部分形容词与副词,如always、often;第二类是英语中表示模糊的后缀-ly、-ish;第三类是英语中引起从句表达模糊态度的词语;第四类是表明话者见解时使用的委婉表现。不过,Zadeh的分类法更适用于英语,如第二种的模糊后缀在日语中难以照应,因此日语中的模糊限制语较难适用这一分类法。
(二)Prince的分类法
Prince于1982年在他的文章中,以是否改变话语原意作为基准,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与缓和型。根据《语用学概论》的定义,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的修正,或给原话语确定一个变动的范围。与之相对,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话语结构中加上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表示话语是说话人本人或第三者的看法,从而使话语原有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
在此之上,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还可以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前者会对话语原意做出某种程度上的修正,后者则会给原话语创造一个变动的范围。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则可以分为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前者传达了话者对话题的怀疑或保留态度,后者则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表达话者的态度。
(三)Salager-Meyer的分类法
对英语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因此,在对日语进行研究时,不妨先参考一下英语中是如何分类的。在1994年,对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时,Salager-Meyer将其分为五个分类: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中表达可能性的情态动词,如might;半助动词与陈述缓和动词,如tend、appear、suggest;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如occasionally、approximately;表达作者怀疑与直接参与的词语,如to our knowledge、I believe;带有感情色彩的强调成分,如surprisingly、absolutely interesting等。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混合型模糊限制语,如It would seem likely that、It may suggest that等。
可以看出,Salager-Meyer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进一步分成了很多分类,而变动型则视为一类处理。同时,将词组与单词区分,并进一步将情态动词与动词词性的词语做了区分。
(四)Crompton的分类法
在1997年,Crompton对学术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将模糊限制语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是表示认识情态的系动词。例如,The moon appears to be made of cheese。
第二类是认识情态动词。例如,The moon might be made of cheese。
第三類是表示命题盖然性的形容词。例如,It is likely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第四类是表示命题盖然性的副词。例如,The moon is probably made of cheese。
第五类是用作谓语的非叙实性动词,其中包括作者直接和间接两种。例如,I suggest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It i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the moon is made of cheese。
第六类是句子包含假设实体,作者被认为对这个假设实体负责。例如,These findings suggest a cheese moon。
由于原分类法是针对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法,因此部分概念无法完全照应于日语。但是我们可以参考这些分类法,分析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三、总结
不难发现,在研究英语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时,变动型的比例占据较小,而针对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分析较细。在Salager-Meyer与Crompton的分类法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均进一步被分为好几个类型,大多是基于词语的词性区分。对Crompton的分类法进行解析后会发现,实际上,Crompton分类法中的前四类均为表达命题盖然性的词语,只是词性各有不同。首先,第一类与第二类中系动词与情态动词的概念在日语中并不存在。在日语中类似的词语一般为助动词,如作为“です·である”变体的表达推测的助动词“だろう”“であろう”“でしょう”,以及表示不确定判断的助动词“らしい”“ようだ”等。第三类与第四类在英语中主要是指“likely”“possibly”这些词语,由于词性不同被分为了两类。而日语中起到相同作用的一般是样态助动词“そうだ”,因此可与上一类视为一类处理。此外,例如,“かもしれない”这种连语实际上与第二类的“may”作用相同,因此也可以归为一类。第五类在日语中则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表示话者观点的“と思う”“と考える”以及以被动态间接表示话者观点的“と思われる”“と考えられる”。第六类在日语语境下则一般是推断,如“と言えるだろう”“わかるだろう”,表推断的这类词和第一类是相同的。
因此,研究日语学术论文中的模糊限制语时,可以参考这些分类法,使用和Prince(1982)不同的分类法。例如,第一类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这类词语主要是副词,且在论文中较少出现,如“ちょっと”“約”等;第二类是表示推断的助动词,如“だろう”“であろう”“でしょう”等;第三类是表示不确定判断的词语,这类词语大多数是助动词,但也有连语,如“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かもしれない”等;第四类是多在句尾直接表示话者观点的动词,如“と思う”“と考える”等;第五类则是以被动态间接表示话者观点的,如“と思われる”“と考えられる”等。
四、结语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论文中使用较为广泛,且部分表达的正确使用可以让论文更具客观性与可信性。因此,通过对日语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从而提高论文写作的能力,增强论文的精确性与语言的表达效率。
参考文献:
[1] Lauwereyns, Shizuka. Hedges in Japanese Conversation: The Influence of Age, Sex, and Formality[J]. Language Variation and Change, 2002, 14(2).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5).
[4]董娜.模糊限制语的界定及分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5]黄小苹.学术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