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最近听王瑞云老师的课程《10件作品里的西方艺术史》,了解到这样一则故事:
美国有一个叫波洛克的画家,一出道就被捧上神坛,他的画作迅速在收藏界掀起一股热潮。
波洛克的绘画方式非常特别:拎着一桶颜料,拿刷子一蘸一甩,换一桶颜料,再蘸再甩,就成了一幅画。这种绘画风格让美国民众感到非常新鲜。他们认为,艺术家们终于在繪画上实现了充分的自由。
波洛克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成就达到了巅峰。
成名之后,波洛克不敢改变自己的绘画风格,画廊和评论家不让他改,他的太太也不让他改。为了继续创作,他几乎穷尽所有绘画手段。
1956年,波洛克44岁,死于车祸,实际上是自杀。
波洛克的死,让当时的人们扼腕叹息。为什么一个天才画家会在人生巅峰的时候选择结束生命?
我认为,让波洛克走向毁灭的东西,正是众人的肯定。
波洛克在被众人肯定的同时,心里也多了一份责任感。这份责任感对波洛克来说,过于沉重,使他不敢去打破别人对他的期待。
这份责任感就是:我不能让别人失望。
其实很多人都在承担这份“我不能让别人失望”的重任。
网络红人“手工耿”,因为自己拍摄的一段电焊手工创意视频而红遍网络。
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出了心里话:“我越来越没底,有时候花了很长时间琢磨出来的东西,网友却一点儿也不喜欢。我特别害怕他们对我失望。”
将“不能让别人失望”解读成神圣的责任感,会产生强大的摧毁力。
2
我8岁开始练武术,学习成绩也很好,每次参加学校运动会,我都是第一名,同学们都觉得我很厉害。
我很享受和其他运动员一起站在起跑线上时,听到同学的议论:“那个就是×××,她特别强。”我也很享受那种走在路上被低年级学弟学妹认出来的感觉。
为了不让老师和同学失望,我更加努力地训练,并争取到了参加市级运动会的资格。
但是真正到了市级运动会赛场,我却慌了。
我了解到我的竞争对手里有不少体育特长生。我一边惧怕于对手的强劲,一边担心同学和老师会对我失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觉得自己无法承受比赛输了之后的压力。
最终,我以肚子痛为由退赛了。
选择退赛并没有让我变得轻松。虽然我不用再担心别人会因为我输掉比赛而对我失望,可是,我对自己非常失望,那是我最喜欢的项目啊!
我为什么一定要承担这份“不能让人失望”的重任呢?当我无法承担的时候,一定要感到羞愧,一定要在心里骂自己一千遍吗?
学生时代,老师和家长为了让我们好好学习,会在讲完道理的时候,加上一句“不要让我失望”;步入社会,老板为了让我们鼓足干劲冲业绩,会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加上一句“不要让我失望”。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是为了不让别人失望。
我们当然应该由衷感谢那些对我们抱以期待的人,但是我们并没有义务对别人的期待负责。一件事,自始至终,是我们自己完成的。成功了,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不用去说“我没有让你失望”;失败了,也只需自己承担,不用去说“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
3
2015年,李健以一首《贝加尔湖畔》亮相《我是歌手》的舞台,并迅速蹿红,成为众多粉丝眼中的“音乐诗人”。
但是,和很多走红之后迅速发展事业的人不同,李健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几乎完全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
李健去了美国,并在休息之余,专心打磨自己早在参加《我是歌手》之前就已经完成的同名新专辑《李健》。
记者问道:“为什么会在迅速走红之后反而选择去美国?”李健说:“越是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越是要避一避。一个人,永远留恋舞台,其实是有可能造成悲剧的。”
回国之后,李健推出自己的新专辑,并在全国各地开始巡演,演唱会场场爆满。后来,他先后担任《快乐男声》和《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凭借自己睿智幽默的人格魅力,再次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
李健是清醒的。他明白,只要我们把一件事做到让自己满意,别人对我们失望与否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不让别人失望的唯一办法就是,努力做到不让自己失望。
4
我们听过太多的人对我们说“千万不要让我失望”,我们失败后也常常对肯定过我们的人说“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
如果这份压力对于你太过沉重,那么就放下它吧,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不需要因为令人失望而感到抱歉。”
我们只需要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努力不让自己失望就可以了。
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必须让自己满意。
正如作家伍绮诗所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