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曲解了“字如其人”,并人云亦云地认为这里的“字”是指书写者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白、情绪的流露、人品的写真。可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蔡京、秦桧等都能写出一手好“字”,很难称得上“字如其人”。这又做何解释呢?
其实,最初古人講的“字如其人”中的“字”,指的是名字。古人的“名”与“字”看似两个独立系统,但出现的场合不同,代表的社会意义也不同,有时二者互补依存。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等人编撰的《白虎通义》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南北朝时期著名教育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进一步注释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也就是说,名是正自身,字是表德行。故而,“字如其人”最初的意思是透过称呼系统里的“字”,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
对此,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总结了人的“名”与“字”之间的五种联系:同训、对文、连类、指实、辨物。譬如大名鼎鼎的曹操、诸葛亮等的名字就属于“同训”:曹操字孟德,操是操守,德是德行,“名”与“字”都是表品行;诸葛亮字孔明,明、亮相连,也是同训。“对文”则是文意相反的字,譬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字退之,“愈”的释义很多,其中之一表示进一步、更加,退之即往后退一步,进、退正好互补,这正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连类”就是把同类之事连在一起,类似“同训”,但比其复杂,譬如孙权字仲谋,权谋连起来才是完整意思;赵云字子龙,龙在云中穿梭,云龙本为一体。他们的名与字就属于“连类”。“指实”即用“字”说明“名”的实情,“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步叔乘字“子车”,说明时人出行乘坐的也是一种车。“辨物”也与孔子有关,他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合起来就是鲤鱼,联想“鲤鱼跳龙门”,便能体会孔夫子的良苦用心了。
由此可见,最初的“字如其人”中的“字”并非指书写而成的字,而是为了加深“名”的含义,同时也将一个人的体与德合二为一,即做人须一以贯之,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古人的名与字,在现代人看来,颇像津津有味的谜面与谜底,而且其中富含禅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