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狀态,莫过于对外好奇、于内笃定、向生活报以热忱、在困境前保持淡定。其实,做一个好奇的人不难,做一个笃定的人也不难,但难就难在两者兼备。
由于工作需要,我常年穿梭于世界各地,也算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公民”。我在经历过各种旅程之后发现,一个人在没有亲身经历之前,可能永远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是,所谓的打开“视界”并不仅仅是指多去几个地方、多点海外经历,更是指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姿态,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越广阔的视界,越能带来更宽广的格局和更多的机遇。
我看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群体现象:很多年轻人成绩非常优秀,或者有很多社团经历,但仍然被世界顶尖学府所拒。是因为中国的现代教育落后吗?当然不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非常迅猛,学生们拥有毫不逊色的世界一流师资和学习环境。其实,这些年轻人缺乏的不是智力,也不是眼界,而是一种思维艺术和思维美学,也就是“4C”:创造力(creativity)、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精彩。看世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打开心扉的路径。在对世界的探索之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的意义,保持终身学习,这才是笃定的真谛。
认识自己难吗?苏格拉底认为“认识你自己”最难。我们的一生,不过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这里面也许有一点“窍门”。
有句话叫作“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首先要养成一种逻辑思维习惯,来做实时校准。故步自封、盲目学习所了解到的知识,只能成为存储器里的字符,而不能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所以,要厘清自己学习的是知识本身,还是一种解答困惑的能力;是否能看到现象之下的本质;而迷雾下面的真相又是什么。这种习惯有助于做阶段性的回顾,以免自己沉陷于某种具体的事务。
当对外界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之后,则有机会向内看,找到那个真实的本我。其他人看到的自己,无论是外表、言行举止,还是性格体现,通常都只是自己的某一部分,有的时候只是自己想让别人看到的那个自我的样子,甚至很有可能是一种麻痹了自己的假象,很多时候真相出其不意。打个比方,我在世人面前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但我内心其实是一位超级感性的艺术家。这种层层剥茧、找寻自我的过程的确很难,但也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当真实的自我和真实世界开始碰撞,那大概是最有趣的一个旅程,这个旅程中的一点一滴都是收获,一分一秒都很珍贵。
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内心世界的映射,并且互为促进。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生活赋予我们人生的意义。活成什么样的人,终究在于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和年龄无关,和性别无关。我始终相信,心之热忱,则生如夏花,我愿这样热烈地燃烧着。
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找到那颗好奇、笃定、热忱的心。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