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高考前的冬天,眼看着还有半年就要决定命运了,我的成绩仍是平平。
一天吃午饭的时候,父亲委婉地问我愿不愿意去当兵,我瞪大眼睛说不愿意。随着我一点点长大,与父亲交流渐少,但他竟然在替我考虑出路,还想出当兵这样的“下策”。受了刺激,我有点儿不高兴。父亲见我态度这么坚决,说了一句:“那你要好好干了。”他便不再言语。我感觉到了形势逼人,一切已迫在眉睫。
当天晚上,我失眠了。那时候我在院里的小屋住,与一个小火炉相伴,复习,复习,再复习。想到未来一片茫然,我怎么也睡不着。
思考的结果是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还是得加倍努力学习。我要通过一个行动证明自己开始发愤了。盘算来盘算去,我决定对自己狠一点儿,在自己的手腕上烙个什么字,用以明志。
那个时代流行的劝学口号是“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勇攀科学高峰”之类的话,我决定提炼一下,用一个字归纳。辗转反侧,冥思苦想,灵感终于来了,一个“干”字浮现了出来。
于是我翻身下床,开始文身壮举。我找来一根缝衣针,用钳子夹住,在煤炉上烧红。
我要开始了!犹豫了一小会儿,这已经是笔画最少的励志之字了。开干,两横一竖,随着“刺刺”的响声,青烟上升时伴随着一股儿肉香,疼得我龇牙咧嘴,差点儿晕过去。我长这么大,还没尝过硬生生挨烫却不能躲避的滋味!
搞定。欣赏着左手腕上红红的烙痕,发现最后那一笔出了点儿头,不够完美,我一时又无计可施。真是让英雄扼腕了,那遗憾,不亚于阿Q死前觉得自己画的那个圈儿不够圆。
于是我又开始宽慰自己,可以理解为“冲天干劲”!哈哈,有文化真好,其寓意竟然還有延伸。得,在这一点上,我真应感谢阿Q了。实在得意还有这么简单而有力道的字被机智的我想出来,算是经历了一场小型的浴火考验了吧。再后来看台湾电影,在电影台词中出现“干”这个字时,我发现字幕上写的是“幹”,心中便一阵后怕,实在感激简体字的出现。
那个冬天在炉火前的赤膊少年,在快到20岁时幡然醒悟,用他可怜的勇气向身体发出简化号令,知道自我励志了。在此后的人生里,他可没少进行精神与身体的争斗,切肤之痛多得很。因此,王尔德才会说“烫痛过的孩子仍然爱火”。父辈只告诉他去干、去奔跑,似乎再也没有其他交代。在尚不具备辨别、判断等诸多能力的时候,我们在那个小环境中获得了最初的动力,暂时的目标也只是离开那个环境,其实还根本不知道朝哪里去。
倒是有一个概念随痛钻进了心里——干就完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