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追着火车跑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7534
周子杰

  “丰沙线下行来车,单机韶山4G型,准备拍摄!”一阵清脆的快门声,伴随着列车的呼啸声,几张精美的照片留在了我的相机里。

  这样的情景,在我的初中时代,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出现。可能是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坐火车回家乡的缘故,我很早就对火车感兴趣,尤其喜欢它那浑厚的鸣笛声和摧枯拉朽般的气势。于是,我渐渐地成为“火车迷”这个极小众群体中的一员,有空就要到不太繁忙的铁路边上走走,拍几张照片,或纯粹就是看着列车飞驰而过。

  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考察铁路是在初一的暑假,那是一个雾霾天,丰沙线一号桥飞架在永定河上,若隐若现,一眼望去只见一道暗影。我和父亲顺着桥下的京门铁路,从门头沟一路走来。旁边车水马龙的S209号公路与寂静的京门铁路形成了鲜明对比,桥上的丰沙线则极其繁忙,三四分钟来一趟车。我要做的事就是“守株待车”,找到好的角度,把握合适的时机,来一列拍一通,将这个气势恢宏的庞然大物定格在我的相机里。就是这一天,我对拍摄火车、考察铁路设施上了瘾。

  此后的一年半里,我们一家人扛着相机走遍了北京所有的支线铁路,拍到了各种奇特的风景,认识了几乎所有型号的机车,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我对于铁路的热爱,已经到了着魔的程度。

  中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居然奇迹般地获得了父母批准的两天假,我决定在这紧张的时刻再去铁路上走一走,散散心。于是,我来到了密云的京通线。这条没有电气化的“干线”仍然保留着一片净空,没有一根高压接触线把蓝天割裂成两半。因为运行的火车少,走起来既舒适又安全。铁路边上,杏子已经成熟,黄澄澄的,低垂在枝头,不必等到口干舌燥,顺手摘一个尝尝,酸甜可口。这次我们没带相机,只是看火车、听鸣笛声,好像列车驶过时带起来的气流能够卷走我心底的一切杂念与尘埃,嘹亮的鸣笛声就像冲锋的号角,鼓舞着我在中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勇前进。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到处追拍火车与铁路,究竟是为了什么?又是什么力量,能够驱使我钻进深山荒野,顶着烈日寒风,有时甚至不远千里,只为了看一眼即将退役的机车和将要废弃的线路,忍受130分贝的鸣笛声,手指迅速地按下快门。我始终没有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只是感觉有一股内在的力量在无形中支持着我。

  去年年初,我一直在关注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的动态,期盼它早日竣工。寒假,我与父亲商量能不能去考察一下黎湛线建设的情况。父亲考虑良久,终于答应了。春节临近,我们一家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湛江遂溪站南侧的一座铁路桥边,看到铁路两旁竖起了整整齐齐的电线杆,接触网已经挂好,距离正式送电应该不远了。看着通过信号机控制的绿黄灯,我心里泛起一阵激动:“太好了,动车组离湛江很近了!”父亲有些疲惫地说:“跑了这么远,就为了看这两根铁轨?”我很严肃地回答:“不,我没有白跑!亲自来看一眼,胜过坐在家里空想!”父亲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很好,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这是我最满意的答案。“着魔”只是表象,信念才是根本!

  与其说是我对火车与生俱来的痴迷与热爱,不如说是火车给我的成长赋予了无限的动力与活力。火车,成为我和父母的共同兴趣和爱好,我们的家庭因它的存在愈加团结、愈加温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它让我对未知世界时刻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不仅限于火车铁路,学习生活中亦是如此;它在无形中使我扩充了许多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每到一地,我们都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进行考察和思考,总能收获比几张照片更多、更珍贵的东西。似乎没有什么方式能比四处奔走着追赶火车更能让我远离手机,甩开屏幕,脱离现有环境的束缚,去亲近大自然,去了解普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最重要的是,对于铁路、火车的迷恋,已经逐渐化成一种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信念,可以支撑我经受种种磨炼、克服重重困难,以火车头的气势,朝着我人生的奮斗目标高歌前行。

  现在的我还是一个忠实的火车迷,用无限的好奇、一贯的痴狂和日益增长的专业知识,续写着我的“着魔”经历。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