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应县木塔的经济学秘密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6322
岑嵘

  1933年,梁思成首次赴山西大同考察古建筑。他看到应县木塔时,“老半天喘不出一口氣来”,脑子里涌现出的是“完美的”“好到令人叫绝”这样的字眼。他给林徽因的信中写道:“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结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极了,佩服建筑这塔的时代,和那个时代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以及不知名的匠人。”

  应县木塔也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即公元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塔式建筑,木塔高67米,底层直径30米,呈八角形。全塔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还藏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和珍宝。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上万立方米木材的砍伐和运输,数万部件的加工制作,60多米高的高空操作,工程量之巨大难以想象。

  那么应县为何要不惜财力建造如此雄伟的木塔呢?这可是个经济学问题。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侵宋,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要塞,并射杀了辽将萧挞览,辽提出议和。公元1005年,宋辽订立和约,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两国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我们来看看应县木塔的地理位置:应县古称应州,始建于五代后唐,是雁门关外的一处重要都会。后晋天福年间,应州割给辽国。应县地处宋辽边境的最前沿,所以应县木塔有料敌的功能。

  有趣的是,在“澶渊之盟”以后,各种超大规模的建筑纷纷出现在两国的边境线附近,除了应县木塔,还有山西大同华严寺、定州开元寺塔、涿州双塔、燕京大昊天寺等,这可不是巧合。

  在两国边境建造如应县木塔这样的超大型建筑,其作用就是“孔雀开屏效应”,即通过雄伟的建筑来向竞争者(敌对者)炫耀实力,以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当1005年军事上的竞争结束以后,宋辽两国便转入了文化和经济实力上的竞争。

  这样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磁吸效应”。通过这种大型公共建设,一方面可以要求商人和百姓捐献报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繁荣地方经济,活跃当地的就业市场。边境内外无业的劳动力会纷纷前来寻找工作,而周边有钱的商人若想要发展生意或者承包工程,也必须前来攀结依附。这样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便能抢光对手的生存空间,稳固自己的地盘。

  因此,这些超大型建筑纷纷建在宋辽两国边境,不仅是有别于武力的另一种方式的炫耀和威慑,还能把对方的劳动力和资本吸引过来,以巩固自己的实力。尽管这些建筑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数十年,但符合经济学上的竞争策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