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畫家的职业身份都是官员,而考取功名的前提是要写得一手好文章。也就是说,古时候的画家大都是擅画的文人,但偶尔也会有擅画的武将,比如开创了唐代山水画新格局的李思训,就官至大将军。而他与自己同为画家的儿子李昭道一起,被世人称为“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他的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父亲李孝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出生于皇家宗室,意味着他比普通人拥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注定了他的童年要比一般的小孩辛苦得多。他小时候不但要学习诗词书画,还要学习骑马射箭。所以,14岁的时候李思训就中了进士,成为常州司仓参军,后来又做了江都县令。然而,在他34岁那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大肆屠杀李唐宗室,李思训为了避祸弃官隐居,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生涯。
中国的美学思想最初来自道家,但从魏晋时期开始,外来的佛教就与道教和本土的儒家思想逐渐融合,共同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发展。到了唐代,道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思想尽管依然是审美观念的主流,但已经与佛教的“入世与圆满”、儒家的“人心感于物”一起,造就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悠远壮阔的意境。
唐代的山水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墨山水,就是只用水墨不着颜色,这种山水画古雅恬淡又不失绵密厚重,即便画的是荒山枯木,也不会显得萧瑟凄苦;另一类就是李思训画的那种,以石青石绿为主色的青绿山水,色彩富丽,苍翠欲滴。因为画上有的地方会用泥金勾线,所以又叫“金碧山水”。
李思训的艺术启蒙始自童年,由于家学渊源,他们兄弟中有5个人是丹青高手,李思训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的山水画用笔雄健有力,色彩匀净雅致,山石陡峻,意境奇伟。他从自然中取景,描绘了很多宫殿亭台和奇异秀丽的山川大河。另一方面,他又极尽想象,创造了自己心中向往的神仙境界。唐代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李思训……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据说当年唐玄宗因为思念嘉陵江的山水,让李思训和吴道子分别在大同殿的墙壁上绘制嘉陵江的壮丽景色。吴道子一天就画完了,而李思训画了一个月才完成。吴道子的画不着颜色、洗练灵动,李思训的画绚丽华贵、磅礴旖旎,两幅画都尽显嘉陵江山水之妙。有天夜里,皇宫里突然传出水声,唐玄宗仔细分辨后说,一定是李思训画中流水的声音,因为他有“通神之妙手”。
无论是现实风景还是隐居之所,在李思训的画中都幽静深远,气象宏大,刻画细致入微,色彩浓重典雅,山野的意趣与亭台楼阁的富丽结合在一起,既有装饰意味,又有远离尘世的野趣和超然。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一首题为《山居》的诗:“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其中所表达的对身心自由的追求与李思训画中所呈现出来的悠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李思训的山水里有更多理想化的梦幻色彩,这一方面体现了唐代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文人的隐居习尚有很大的关系。
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废周复唐。作为为数不多的李唐宗室幸存者,李思训回到朝廷,先是做了太常丞,后来一路升迁,一直做到了右武卫大将军,所以在画史中被称为“大李将军”。他的儿子李昭道继承了他的衣钵,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变革,被赞为“变父之势,妙有过之”。李昭道画鸟兽、楼台、人物和山水俱佳,画风更加细密纤丽,山水画中的“豆人寸马”(是指山水画的人物马匹画得非常小,以突出山的巍峨和水的辽阔)他都能画得纤毫毕现。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在笔力上不如他的父亲那样遒劲有力,构图上也过于繁复,缺少他父亲在画面布局上的巧思和睿智。但不可否认的是,李氏父子的青绿山水所呈现的似真似幻的绮丽仙境,反映了盛唐时期富丽华贵的艺术风尚,也契合了文人渴望脱离凡尘俗世的理想。
虽然李昭道没有做过将军,但人们根据他父亲的封号,称他为“小李将军”。他们父子二人对后来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李思训也被尊为山水画的“北派之祖”。只是二人的存世之作不但稀少,而且一直被质疑是宋人摹本而非真迹。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