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美女”牌冰砖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8574
王欢欢

  中国历朝历代在夏天都会给官员们发冰块吃。

  古代发冰块是件大事。每年三九、四九天,先由朝廷的“冰块办公室”招募大批临时工去冰冻的河里取冰,存在冰窖里。等来年伏暑天来,便大张旗鼓地杀掉些牛羊来祭祀天地,找法师跳舞、作法,这才喜洋洋地开窖发冰。这种习俗从周朝一直传到清代,几乎贯穿了整个王朝时期。清朝的官员都凭冰票领冰,官大票多,官小票少,我估计这就是降暑费的前身。

  老百姓也向官方冰窖买冰。不过在唐朝后期,万能的炼丹术士发现了用来造火药的硝石还能吸热造冰,夏天用冰就变容易了。硝石溶于水会使劲吸热,在放置硝石的水里再放个装水的小盆,盆里的水很快就结成冰。《百年孤独》开头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哥伦比亚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所以,想在那会儿运一整块冰到马尔克斯所描述的地方,我觉得那肯定要用到硝酸钾。

  这种科学小实验虽然不适合制造几万块冰,但大可供唐朝的街头小贩现做现卖。所以,唐朝人就有糖冰块这种街边零嘴吃。到宋朝,除了糖,还在碎冰里加果汁、果干,元朝人再往里加牛奶,而今天就是“红豆!大红豆!芋头!锉锉锉,锉锉锉”了。

  清朝时候,卖冰冻小食是个特别常见的营生,小贩们为了卖久一点儿,等不到伏暑天,清明节一过,就带着盖了棉被的刨冰上街吆喝(你要是“80后”,小时候一定见过老奶奶推着盖着棉被的雪糕车吧,一个样)。在北京,卖冰有专门的吆喝响器,叫冰盏。冰盏就是小贩叠夹在手里,跟打快板一样磕啊磕的两个小铜碗,大概因为它声音脆亮,夏天卖刨冰和酸梅汤、果干、山楂糊、雪花酪,冬天卖冰糖葫芦时,都用得着它。鲁迅在《彷徨·示众》里写道:“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北京以前还有个冰盏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被并到校尉胡同去了。

  欧洲人吃冷饮,传说也是在亚历山大大帝那会儿,先开始是用冰雪拌着蜂蜜和水果吃起来的。此后,在意大利,冷饮的配方发展不大,跟中国一样,就是往冰里加这加那,拼拼食材。直到1533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跟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结婚,凯瑟琳就把这种冰果子露一样的东西带到法国(一块儿带去的还有芭蕾舞,这位皇后年轻时在事业上没发展,都在拿舞蹈和点心取乐)。凯瑟琳皇后年轻的时候没机会杀人放火(她晚年得到了大大的机会),所以,每天就要求吃点儿好的,意大利厨子不断被皇后的胃口鞭策,终于在1560年,研究出一种把奶油、牛奶、香料和冰块使劲搅打在一起,呈半固体状的神奇甜品,这就是冰激凌的雏形。

  不过那会儿的冰激凌里还有大冰碴子,没办法像雪花膏一样浓稠软滑,直到“开锁王”路易十六的时代,路易十六的御用厨师才研究出雪花膏冰激凌来。此后,“开锁王”和王后很快被送上了断头台,宫廷厨师满街找工作,于是冰激凌的配方也就不再是秘密啦。法国食神安托南,就是在路易十六完蛋以后才流落民间的。

  安托南时代的冰激凌需要厨师用手打,一般家庭主妇可干不了。直到1846年,有个叫南希·约翰逊的人发明了可以家用的手摇曲柄冰激凌机。用的还是水里加硝酸钾的那套方法,加上省力的手摇柄。1902年,冷藏机被发明了,冰激凌工厂从此不再是梦。

  两年后发生了更棒的事。1904年,美国在圣路易斯市举办世博会,庆祝100年前无比划算的“路易斯安那购地”(1803年美国只用了1500万美元,就从拿破仑手里购买了路易斯安那,使得美国领土翻番)。世博会上交叉着搭了几十个卖中东薄饼和冰激凌的摊位,生意奇好。有个冰激凌小贩的盘子都不够使了,旁边眼尖的薄饼小贩马上让他用自家的薄饼卷上冰激凌给大家吃。想想吧!热乎乎的甜饼配上冰凉的雪糕,一口咬下去……游客都吃哭了,一个个想起了初恋。小卷饼成了会上最大的黑马,被起名为“世博会羊角”,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蛋卷冰激凌。

  冰激凌被引进中国应该也是离清朝不远的事,应是跟传道和做买卖的外国人一道进来的。Ice cream为啥被翻译成冰激凌,一说是因为在广东话里,奶油叫忌廉,“冰忌廉”“冰忌廉”地传到内地,就成了冰激凌。不过因为最早记载存冰一事的《周礼》中有“有冰人,掌斩冰,淇凌”的说法,我挺执着地相信作此翻译的人是个爱引经据典的秀才。

  我摩登大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街上就有手工冰激凌吃啦,也是用改良的大手摇曲柄冰激凌机做的。大木桶里放冰加盐或用硝酸钾降温,冰中间放个里边有螺旋叶片的带盖小铁桶,桶里倒上藕粉、鸡蛋、牛奶、白糖、香料,搅拌半小时就得“雪花膏”。说是那会儿有一种放樱桃的冰激凌最受欢迎,名叫“花旗大姐姐”。所以说,周星驰《功夫》里的哑巴小妹卖甜筒的设计未免太普通,要是卖“花旗大姐姐”,那才真是上道呢。

  当然,那会儿的小贩也已经可以从工厂批发雪糕和冰激凌了。1927年,有个美国人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冷饮厂——海宁洋行,一开始是用机器做橘子冰棍,每天只生产两三千根。1932年因为生意好,把原来的圆棒冰改成现在常见的扁圆形,更容易咬。除了橘子冰棍,又加卖红豆冰棍、绿豆冰棍、镀锡铁听装冰激凌、三色冰砖和香草大冰砖,还有双色纸杯冰激凌、紫雪糕,洋气死了。到1948年,厂子改为中英合资,生意更兴旺,注册了一个“美女”牌商标,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冷饮厂,产量占全国的70%。

  “美女”牌在1949年后跟着冷饮厂一起归了公家,厂子改名“益民一厂”。在驻厂军代表和厂里原来地下党员的倡议下,“美女”牌改名为“光明”牌。对,你小时候吃的“光明冰砖”的前身就是“美女冰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