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克里姆特的黄金画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8042
李国栋

  在2006年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名为《阿德勒·布洛赫-鲍尔夫人》的肖像画,以1.35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了迄今为止单幅油画最高拍卖价格的纪录。这幅画作如此昂贵,甚至被人们称为“21世纪的《蒙娜丽莎》”。艺术品的伟大并不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的,然而这幅作品却显得格外特殊,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货真价实的黄金画作。

  肖像画中的女人是19世纪奥地利制糖大亨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的妻子。画中的阿德勒夫人戴着一条银色的贴颈项链,身着长袍,仪态优雅。为了配合她华贵的形象,画家在人物的背景和衬裙上镶嵌了贵重的金箔。这样一层华丽的金色,使得阿德勒夫人仿佛沐浴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中。除去熠熠生辉的黄金装饰,画面中写实的人物形象和抽象图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金色的画面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螺旋、圆点、方块、箭头,还有像眼睛一样的奇怪符号。这些象征性的抽象元素充满了跳跃性,使得画面更加绚丽夺目。

  1907年,历经3年之久,这幅令整个世界倾倒的黄金魅影终于完成。创作这幅画的人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出生在维也纳郊区一个从事金银雕刻工艺的家庭,许多有关传统手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都是他从小的必修课。在欧洲的传统文化中,手工艺一直与绘画艺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匠人”与“艺术家”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父亲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年时期的克里姆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艺术探索中,他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想而知,那些金光灿灿的绘画作品,正是源于他儿时的生活经历。

  克里姆特早年受过正统的学院派训练,并成为知名的建筑装饰画家。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座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城市,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组织发起了一场艺术运动,旨在反对顽固不化的学院派,声称要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维也纳分离派”。他们力求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相互吸取营养,发挥艺术家的个性。同年,克里姆特成为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始成员和它的第一任主席。

  自创立维也纳分离派后,克里姆特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风格引入绘画之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以及蜗牛壳的花纹、色彩或光泽等,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水平和工艺性都达到了顶峰。他同时吸收了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年画等装饰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与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为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元素,并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油画表现形式。

  克里姆特30岁至40岁这段时间,被称为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吻》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一件具有代表意义的“黄金画作”。这是一幅抽象画,画中的一对男女相互拥吻,仿佛置身于金色的虚空之中,色彩绮艳的花朵盛开在他们脚下的草地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爱,而是人类的普遍共性之一。在画面中,金箔被大量地使用,人物衣服上的图案纹样也显得格外别致。男子双脚埋在花丛里,象征男性的黑色方块图案斗篷从他的肩上垂下;男人怀中的女人则身着象征女性的圆形图案长裙。整幅画除面部和四肢外,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采用了金色,显得辉煌灿烂。

  《生命之树》是1909年克里姆特为布鲁塞尔斯托克莱特公寓的餐厅创作的壁画。克里姆特在画中大胆而自由地运用各种装饰纹样,营造出神秘的意境,富有东方韵味。

  1918年2月6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因中风和肺炎去世,终年55岁。他生前曾经获得过巨大成就,也饱受了社会舆论的无情攻击。他曾经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只是一个天天从早到晚作画的画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我,就应该仔细观看我的画,并试着从画中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事。”在那些闪烁着金色光芒的画作的背后,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对待艺术真诚而又朴实的克里姆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